“我越来越觉得老男人,实在太迷人了!”
闺蜜Mathilda近来总是这么跟我说,她似乎最近被一位年近50的”老男人”迷得神魂颠倒(呵呵,不瞒你们说,我最近迷上的可是60+的老男人……一定要看下去哦),有着更稳定的工作,更充裕的储备,更有趣的灵魂,跟那种“高品质的老男人”相处,他说的每一句似乎都更有趣也更有深度,甚至吵架都让你觉得浑身舒爽。
当然大部分我们会遇到的优质老男人并不会像《喜宝》里的勖存姿一样说出“我除了钱一无所有”这种欠抽的话。而是会在面对很多“小男人”无法解决的送命题时,给你一个又高级又甜蜜的回答。
“如果我下班回家跟'大叔’抱怨公司老板多么讨厌的时候,他并不会像其他男孩那样跟我各种理性分析,说其实你也要理解你的老板,你一定也有做的不对地方,balabala,而是会很温柔的摸摸我的头抱抱我,倾听我的抱怨,并认可我的负面情绪。”沉浸在爱情中的她,似乎总有很多老男人的优点想与我分享。“'大叔’批评我的时候,也从不会贬低、攻击我,说我是蠢货,这种体验我在前男友们身上从没遇到!男人们超爱贬低身边亲密的人,对不对?!我最讨厌这样了。”“例如:你问男人一起养个宠物吧!他回答:'你个邋遢鬼,自己都养不明白,还养宠物,你配么?’再或者,你弄不好新买的电器,他就马上BB你'这都不会用,你是还没进化好的原始人吗?’即使是提反对意见,男人就非得用贬低我们来彰显自己的厉害吗?”在Mathilda撒不尽的狗粮里,这段对于如何“批评”他人的方式,倒是令我眼前一亮。哎哟,大叔这个做得确实很不错哦~可以点个赞。确实心理学认为,越是与亲近的关系层次的人交往时,越不需要“礼貌”来拉近关系或者维系感情,所以往往更会说一些“过分”的话,即使这些话其实是会伤害到对方的。“老男人”比小朋友们更知道如何沟通才有效,如何和亲密的人说话更会令对方容易接受。你可以把这认为是一种“圆滑”,但是懂得说话之道,特别是如何“正确”地提出反对意见,是一件亲密关系里非常重要的事。而说到会说话的“老男人“我就忍不住想起最近热播的《演员请就位2》里面,面对郭敬明与李诚儒正面冲突Battle的时候,陈凯歌和尔冬升,对于【如何提出意见】以及【如何面对他人的反对意见】的处理方法,这两位60+岁的“老男人”说话的方式,真可谓是教科书级别!迷死个人!对于郭敬明给何昶希S卡的做法,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大家都是并不太认同的,然后李诚儒一开口先说“我不喜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做法,一会儿说我选择他不是要和他合作,一会儿说我选择他就是要和他合作,出自一个人之口。”不对事,先评人,给郭敬明打上“坏标签”。然后又说出“你小小的年纪,要懂得尊重人!”似乎一下子将提出反对意见,上升成为了“人身攻击”。潜台词更是大有“倚老卖老”用年纪压人的感觉,不由自主将所有年纪小的人推到了“敌对的阵营”。这不仅导致郭敬明根本已经听不进去他后面的任何意见,完全陷入“被攻击”要“反击”的思路里。更让原本也许是中立方的,同样作为“青年导演”的大鹏变成了支持郭敬明的人。而反观会说话的“老男人”陈凯歌这时表示:我自己认为如果……会导致……会误导……这是我的态度——重在描述和冷静地描述自己的感受,有理有据表达他的见解,而不是上升到个人攻击。尔冬升则是更加风趣一些:我个人觉有点问题……我受到影响……我不知道怎么玩了,哈哈哈,开玩笑的啦——在描述的同时,更带有一些诙谐的部分。他们的批评都是坚定中又带着一点“温柔”的,既不攻击你的人格,也不会把话说得“太死”激化矛盾。是一种既提出意见,又展现出宽容的态度。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而在现实生活中,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完全不是评判、指责或以其他形式来分析,确实是非常难以做到的。即使我们一时难以得到“最高形式”,而在提出意见的时候区分“观察”和“评论”,确实值得尝试的。《非暴力沟通》整本书里曾提到: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就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对方会更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从而忽略了其他描述的部分,即使它可能是言之有理的。并且例如“年纪小小……”这样的话术,更是以一种隐形控制的方式,激发对方痛苦不舒服的体会,引起对方愧疚、内疚、被贬低的感觉,从而控制对方,最终目的就是让对方被他的逻辑所左右和控制,以达到在“对峙”中占到优势的目的。在亲密关系的相处中,我们常常在想提出不同意见时,急于将对方设置为“假想敌”开始“攻击”对方宣泄式的表达“意见”。显然这样的“暴力的沟通”是有问题的,往往只会将两人推向情绪的漩涡。因此,我们在沟通时应该更多地尝试注意到“观察”和“评论”的区分,例如:“你花钱太大手大脚”——是一种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并且缺乏证据,无法正确表达真实含义的说话;而改成“你上周买袜子花了一千块钱”注重描述观察到的事实,而不是直接下结论,更能让对方有机会听到你的建议。同时,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可以尝试减少使用“总是”“从不”“永远”这种会让表达“言过其实”的词汇,这样容易导致听者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意做出友善的回应。当我们面对别人的攻击或反对意见的时候,常会下意识的开始“辩驳”,这其中通常也掺杂了对于被人“攻击”而产生的愤怒情绪,就像是郭敬明面对李诚儒的负面评价时,采取的马上开始解释的方式,他不断地强调“没有没有”“您听我解释……”“你们没有理解我的意思……”但显然效果适得其反。而反观“老男人”陈凯歌和尔冬升的做法,一个谦逊而冷静“我是一个比较老实的人……没想过……不管是谁投的,我们四个人在这里,这就代表我们导演的态度。”另一个坚持又优雅“其实我也认为,不需要解释,我喜欢我就给,对不对~” 在后期访问中陈凯歌又补充了自己的观点。每一句话都是有依据,我们能感受到他的坚持,但却没有一句是指责或者争辩的“吵架”,更没有批评郭敬明“这个人”。他的拒绝温柔而优雅,甚至会让对立方都觉得很“舒服”。一旦我们在受到反对意见,开始不断辩驳,并开始相互攻击对方的“人格”,就会导致争斗不休,不断升级,就像李诚儒和郭敬明一样,成为吃瓜群众的谈资而已。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一旦受到另一半的反对意见或者批评,都很容易陷入“要赢”的怪圈。在不断的反驳被反驳的争吵中,我们在意的已经不再是事情本身、也不是如何解决问题。争吵的目的,不知不觉就变成为了“反击”对方。特别是在原生家庭中,童年或青少年时期长期目睹父母不良沟通模式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可能难以找到如何处理冲突的方式。一旦冲突使我们被愤怒包围,结果可能就只有两种可能:“攻击者”,在矛盾冲突中战胜对方,得到所想要的;或者是“受害者”在争论中被打败,最终被伤害、被剥削。因此,为了避免成为“受害者”,使他们在面对他人的反对意见时,往往变得“别无选择”。他们没有信心相信,在攻击者和受害者外还可能存在其他关系,即使本意可能并非为了伤害对方,甚至在“胜利”后也会感到自责和新的痛苦,但在冲突发生时,被愤怒的情绪左右,下意识去攻击打败对方成为了一种“习惯”。被他人提出反对意见或攻击,生气时,直接开始反驳和指责对方是无法良好传达我的心声的。如果想真正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归咎于他人,而是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感受和需要上去。与“反驳”相比,直接说我们的需求,更有可能让我的意思得以表达,愿望和需求也更可能得到满足。我们可以尝试《非暴力沟通》里提到的“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有时,第三步和第四步之间,我们需要先不带有情绪地倾听他人。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也有更多可能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求。在与他人相处时尝试“非暴力沟通”,我们需要给自己多一些时间来学习和感受。而“老男人”的厉害之处可能有时候真的就是比我们活了更久,也有了更多时间来思考和感受,哈哈哈哈~所以,被他们高级的说话方式迷倒,也不需要太过担忧。同时,和优秀的成熟的人对话,犹如读一本厚重的书。他们敏捷的思维,深沉的内涵,厚重的学识,以及面对这个世界的方式,都或多或少可以让年轻的女孩子们从中学到很多,并帮助我们成长。尽管这个世界也许确实物欲横流、世俗泛滥,但一定有一部分人愿意,也有能力看透这些繁华,有勇气远离喧嚣的港湾,驶向更广阔的天地。即使最终“小女孩”们会长大,离开“老男人”们的港湾,但他们的闪光之处一定会在我们的人生中留下宝贵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