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过去,张桂梅华坪女高第一届学生命运真的改变了吗?
英语口语·吉米老师说
2021年6月7日,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张桂梅校长亲自将150名女孩子送入高考考场。
这是她带出来的第13届学生,在此之前,她已经将1800多个闭塞山区里的女孩送进大学。在今年的高考结果尚未出炉时,这群女孩已经开启了改写命运的第一步。
13年来,女高声名鹊起,报名人数逐年增多,高考成绩一年比一年好。去年,女高有159人参加高考,其中150人达到本科线,上线率高达94.3%。
然而,这一切都是从2008年那100个华坪女高首届女孩开始的。她们带着飘摇的未来犹疑不定地走进张桂梅的教室,又带着新的希望走出贫穷的大山。
13年过去了,她们的命运真的改变了吗?
01
改写命运的开端
The beginning to change their fate
2008年,张桂梅决定在华坪县一个尘土飞扬的破操场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她有一个宗旨——不设分数线,不搞培优班,只要是想上学的贫困女孩,不管学习基础有多差她都收。
经过挨家挨户游说,张校长招到100名女生。这100名女生中,有96人坚持到毕业,其中69人考取本科,综合上线率100%。
这其中就有周云翠、周云丽姐妹。
作为女高第一届学生,周云翠、周云丽姐妹是一对“幸运儿”。母亲早逝,父亲残疾,在当地,和她们一样年纪的女孩都早早被嫁人了。
但进入女高帮她们摆脱了这种命定的未来。从女高毕业后,姐姐周云翠考上了一所师专,目前在云南一所县小学任教。妹妹周云丽则以超出一本线的成绩考上云南师范大学。
小时候一心想离开大山挣大钱的周云丽,大学毕业后听说女高缺老师,放弃了县城编制,回到女高教数学。
“老师老了,我们长大了。”周云丽说,“我们要继续她未竟的事业。”'We are going to continue the career she hasn t finished yet.'
另一个女孩杨珍高考分数上了三本线,因为学费贵,父亲不愿意供她继续读书。为了赚钱,暑假期间,杨珍在张桂梅担任院长的儿童福利院打工。
两个月后,在张桂梅支持下,杨珍带着800块工资,一个亲戚送的旧手机,背着女高发的床单被罩,踏上去往大专的求学路。
之后几年,杨珍靠贷款、补助、打工,读完大专。虽然工作后数年里,生活极简的杨珍一直在还大学时欠下的债务,但去年,杨珍又报了个专升本,因为知识改变命运的烙印已经深入骨髓。
4岁丧父的叶云是傈族人,母亲改嫁后,她跟随祖父母长大,家境极度贫困。张桂梅为叶云找到一位资助人,每月资助给她200元的生活费。
从她家到学校要坐5个小时的车,高一去报道时,叶云晕车吐了一路。然而,背负重压的叶云也只有寒暑假才回家,生病也不敢离校。
现在的叶云是丽江一所乡镇中学的老师,教语文和历史。她的学生多是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叶云要手把手地教他们洗头洗衣。
看到男生在校外赊账买手机,叶云会气得拿笤帚追打学生,一如她那位“坏脾气”的张桂梅老师。
高世婷也是女高第一届毕业生,父母均过世,家中只有弟弟和爷爷。
张桂梅接纳了这个女孩,还把她的弟弟安排进福利院。此外,女高每个月补助高世婷300元生活费。
3年后,高世婷考上了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现在,已经结婚生子的高世婷是华坪县医院的检验师。她说:“张桂梅老师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喊她阿妈。”
何先慧也是第一届学生,中考成绩相当不错,但因家贫无力继续读高中。张校长到何先慧家中家访时,看到衣衫单薄的何先慧母亲,直接将自己的棉衣脱给了她。
每次提起这件事,何先慧都掉眼泪。
现在的何先慧是华坪县中学的初中数学教师。周末,她会去张桂梅担任院长的儿童福利院做义工。
“没有张老师,就没有今天的我。” 何先慧说。
陈法羽是女高第二届毕业生。
2009年,中考分数没能过线的陈法羽,由于读不起一年几千块的自费高中,正准备回家种地。当她得知女高招生时,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赶紧报上了名。
开学报到那天,新生的宿舍已经整理好了。回想起那张被褥崭新、铺着凉席、贴着自己名字的床位,陈法羽哭了:“这张小床让我感到安全和温暖,这张纸条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 This bed made me feel safe and warm and this piece of paper opened a door for me.
3年之后,陈法羽考上云南警官学院,现在是永胜县一名人民警察。
她将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寄给女高,之后每个月拿出500元钱资助贫困学妹。
“女高改变了山里女孩的人生,我要把张老师的精神传下去。” 陈法羽说。
山启燕是女高2014年毕业的学生,她是在集市上被张校长“捡”回去的。
山启燕父母亲在水泥厂打工,住着土坯房,而她一放假就要背甘蔗到镇上卖。
高三那年寒假,家里没钱过年,山启燕一早便背着一捆比自己还高的甘蔗赶到集市摆摊。正在家访路上的张桂梅看到学生在摆摊,又心疼又生气,自己塞生活费给山启燕,让她回家好好复习考试。
如今,山启燕已经大学毕业,是一名乡村幼儿教师。她说:“我会谨记张老师的教诲,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我的地方去。”
对于那些考上大学的孩子,张桂梅打定主意永不相见。她不许毕业生回到老地方,甚至不接受她们来看自己。She doesn t allow graduates to go back to their hometown, even doesn t allow them to visit her.
▲张桂梅经常对毕业生说,“走出这里,就忘了女高和我吧。”
但张桂梅也对学生们提出自己的期望,她希望学生进入机关部门,或者当警察、进部队。她觉得这类工作伟大,因为对人民有所帮助。
因此,女高早年的毕业生大致遵循着“贷款进入大学——毕业回到云南——从事基层工作”的路线。
她们十分在意张校长的评价,总是担心没有达到校长期望,怕自己不够格成为张桂梅要求的“对社会有用的人”。她们说:“张桂梅在我们心里,是无法形容的人。比亲情还高,比老师更广。”
返乡做了大学生村官的女孩感慨,“命运对我真是太好了,但我回馈女高太少”,她说,“如果有一天女高有困难, 我们会义无反顾地回去”。
02
命运给她们的新难题
The new problem the fate brought to them
就如同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一样,女高走出来的女孩总有新的难题。其中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融入外面的世界,如何与自己内心和解。
家里靠种烤烟叶为生的杨珍,大学时兼职做移动业务推销,给同学们做宣传时把活动内容说错了,紧张到不知怎么办好,只能从讲台上跑下来。
她感慨,大山里出去的孩子,思维封闭,遇到事情不懂变通。
在乡镇中学任教的叶云,因为家庭原因恐婚恐育,除了偶尔出去玩一下,平时就是在宿舍呆着。
她用“封闭”来形容自己,害怕面对女高之外的世界,觉得自己与别人格格不入。
并且,叶云的心理包袱非常沉重,刚毕业时找不到工作,精神焦虑、昏昏沉沉,一想到张校长和资助人,叶云惭愧得喘不过气来。
直到现在,叶云都不敢和两位恩人联系,觉得自己没有出息,对不起他们的期望。
前阵子因为做了一阵子家庭主妇,连捐款都被张校长嫌弃的黄付燕,在面对外部世界时同样有着困难。
黄付燕考取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在此之前,她全家没有一人出过远门。坐在火车上,黄付燕紧张得不敢动,实在憋不住才上厕所。硬着头皮跟同伴去买饭,自卑感忍不住往外冒。
“太贵了。”黄付燕说。
大学毕业后,黄付燕和男友去了上海,大城市的竞争令她局促。看到上海的小学老师不是重本就是海归,想着自己的二本专业,黄付燕瞬间没了自信。
大学里的差距,让女高毕业的女孩子无一例外地感到自卑。
她们觉得自己缺乏才艺、见识、沟通能力,除读书外没有特长,当班干部连班级活动也不会组织,不知道怎么沟通协调。胜任不了只得提出来辞职:“确实努力了,但是做不好。”
此外,几乎每一个女高出来的女生,都会做回到女高考试的噩梦。
对于这些困难,张桂梅校长帮不了她们,只能靠自己去慢慢解锁。事实上,张校长也有自己的瓶颈未解,那就是,女高的成绩卡住了,怎么都突破不了。
女高校训中写道,“上清华揽月,进北大摘星”。但是,女高目前最好成绩是浙大,这令张校长耿耿于怀。
张桂梅曾花重金请来名师讲课,但是学生表示自己完全听不懂。她也曾试着开放课堂讨论,但是学生没有自主讨论的能力。
孩子们一遍遍下死功夫背书,遇到不会的题就干着急上火。但无论孩子怎么努力,就是无法再进一步。
“这个结我们死活打不开。”张桂梅校长说。
比成绩更艰难的是保持“不设分数线,不搞培优班,只收想上学的贫困女孩”的宗旨。
随着女高声名鹊起,报名人数逐年增多,女高的高考成绩一年比一年好。事实上,由于出色的升学率,从第二届学生开始,报名人数就开始大于招生指标。
家家都说自己贫困,家家都有贫困证明,张桂梅只得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这也就被动形成一条分数线。有人担心,这样下去,女高会变成县中那样依靠生源的掐尖中学。
不过,张校长仍然没有放弃筛选出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她会去学生家实地考察,如果看到新房和摩托,就让对方去报县中。而对于父母残疾,确实贫困的女孩,即便成绩不行张校长也收。
无论是对张桂梅校长,还是女高的毕业生,生活总有新的难题,也总需要社会的帮助。Whether it is for Zhang Guimei, the president, or the graduates of the female high school, there are always new problems in life and they always need the help of the society.
今年是华坪女高成立的第13年,1800多名女孩从这里走出去。
她们接受帮助、逃离大山、独立生存,在这个过程中,女孩们对生活的改善心存感恩,同时在自我治疗原生家庭的伤。
她们在贫穷与自卑的撕扯中,努力扭转命运,虽然艰难但从未放弃。
她们用吃苦耐劳来抵挡生活的困境,如同她们的张桂梅校长,生生用双手凿出一线光。
她们尽最大力量回馈社会,以最大善意庇护着山里女孩未卜的命运。
如同张桂梅校长所说:
她们扛起了大山里的希望,撑起了不屈的灵魂。
点个“在看”,再次致敬张桂梅校长和所有永不放弃抗争命运的女孩们。
Once again, I would like to pay tribute to Principal Zhang Guimei and all the girls who never give up fighting against their fate.
文章转载自“遇言·不止”(ID:Yuyantalks)
遇言不止:不盲从,且好看,女性进阶指南。也可在头条号、新浪微博、腾讯看点、网易新闻、百家号等全网平台搜到@遇言不止。
这个暑假,阿布老师在视频号直播教英语,
帮助平凡家庭的孩子们提高英语水平,
如果你刚好看到这条视频,
给我颗爱心好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