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一族
说起追星族,你我都有一份,无论多大年龄。
如今的中年人都不再追演艺界明星了,因为老戏骨都已经淡出银幕了,新影视明星都不认识。没有精力,也没有兴趣追了,眼下,追的是讲书的明星。
即便听书追星,依然是男女有别。
我,急性子的女汉子,喜欢康震,那是“关东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内容简略,说话豪放,从不拖泥带水。
先生喜欢杨雨,“三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颜值担当,情感充沛,被公认女神级的教授。
我的包容性比较差,一听美女夸张的声音,马上就要塞住耳朵,几乎一听即关。一个喜欢“排山倒海”招式的郭芙蓉的女汉子,怎么能够接受如此酥软的声音呢。
我喜欢蒙曼,博学低调,深入浅出,感情表达随意,从无矫揉造作之嫌。
好在都崇拜郦波老师,每每一起听,必是郦波老师的音频,绝对的出口成章,而且还都是长句,想想都是无法企及的“喜马拉雅”高度。
郦波老师是坐得住冷板凳、能深入做学问的人,一听他讲书,都是满心的沉静。
而且他特别动感情,好多次都能够听得出他流泪的哽咽、声音的颤抖战栗、压抑不住的情绪,那种与诗词共情的能力,让听众也禁不住流下泪来。
因为他的入情,代入感非常强。
他讲书,片刻不能疏忽,整个吃饭过程,谁也不能说话,仿佛重点不是吃饭,成了听书。
他训诂最深,很多东西都是全新的,好似自己成了小学生一般。教了这么多年语文,都是误人子弟呀。
郦波老师博闻强记,诗词曲赋,自古而今,几乎无所不通,令人叹为观止。
所以,没有一丝理由不读书。
同样大小的脑壳,差别为什么那么大呢?
新媒体时代,眼下的东西太多,一时竟学不过来。越找越多,只是音频,简直是浩瀚的海洋,只能在近岸看看,那些漫无边际的浩渺汪洋,一生恐怕都无法触及。
此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偶尔也听王立群老师,这位自学成才的大学教授,从高中毕业开始,一路到大学教授,佩服他持之以恒的精神,七十多岁了,依然努力传承着中华文化......
累了,就追个名著电影歇歇看看,好像没有什么理由再去荒废时日。
人到中年,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