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帛书

所谓阴阳易是指易学六家流派之一,且阴阳易为六家之首,这六家是:阴阳易、儒易、墨易、兵易、法易、名易。《易之义》这个名称似乎也是为了特别强调阴阳为《易》之根本。《二三子》则是比较典型的儒易。

说一句不当的话:如果哪位网友将我在此发表的易经的文章全部下载下来,然后自己去打印一本,那就是“古今中外第一本”,因为汉以后的古人没有看到过马王堆帛书,今人么也忙于蝇头小利,此等费心费力的事做的人太少,在网上你再也找不到这么完整的一本易经大全。

易之义

第一章
子曰:易之義唯陰與陽,六畫而成章。曲句焉柔,正直焉剛。六剛無柔,是謂大陽,此天之義也。□□□□□□□□□□□□方。六柔無

剛,此地之義也。天地相率,氣味相取,陰陽流形,剛柔成章。

第二章

萬物莫不欲長生而亚死,會心者而以作《易》,和之至也。是故《键》□□□□□□□□□□□□□□□□□□□義沾下就,地之道也。用六赣也,用九盈也。盈而剛,欲《易》曰“直方大,不習,吉”也。

因不習而備,故易曰:“見群龍無首,吉”也。是故《键》者得□□□□□□□□□□□□□□□□□□□畏也。《容》者,得之疑也。《師》者,得之栽也。《比》者,得鮮也。《小蓄》者,得之未□也。《履》者,諈之□行也。《益》者,上下交矣。《妇》者,陰陽奸矣。下多陰而紑□□□□□□□□□□□□□□□□□□□□而周,所以人背也。《无孟》之卦,有罪而死,無功而賞,所以嗇,故□。《余》之卦,歸而強士諍也。《需》□□□□□□□□□知未騰朕也。《容》失諸□□□□□□□□□□□□□□□□□□遠也。《大有》之卦,孙位也。《大床》,小肿而大從,□□□也。《大蓄》,兌而誨也。《隋》之卦,相而能戒也。□□□□□□□□□□□□無爭而後……者,得……《說》,和說而知畏。《谨》者,得之代郱位。《家人》者,得處也。《井》者,得之徹也,《姤》者,□□□□□□□□□□□□□□□□□□也。《豐》者,得……之卦,草木……而從于不壹,《姤》之卦,足而知余。《林》之卦,自誰不先瞿。《觀》之卦,盈而能虛。《晉》之卦,善近而□□□□□□□□□□□□□□□□其……绝誘也。……乎□□□□□□□□忠身失量,故曰慎而待也。《筮闸》系紀,《恒》言不已,《容》獄凶得也。勞之卦……易……者……行也。《损》以……也。《大床》,以卑陰也。《歸妹》,以正女也。《既濟》者,亨余比貧……而知路,凡……涂也。

第三章

子曰:……□禁□也。子曰:……既窮□而……“晉〕如秋如”,所以辟怒……“不事王侯”,□□之謂也。不求則不足以難……。易曰:……則危,親傷□□。《易》曰:“何校則凶,屨校則吉”,此之胃也。子曰:五行□□□□□□□□□□□□用,不可學者也,唯亓其人而已矣。然亓利□□□□□□□□□□□□□□□□。

第四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占也,參天雨地而義數也,觀變於陰陽而立卦也,發揮於剛柔而生爻也,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也。窮理盡性而至於命(也,将以顺性命之)理也。是故位天之道曰陰與陽,位地之道曰柔與剛,位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财兩之,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畫而為章也。天地定位,山澤通氣,火水相射,雷風相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故易達數也。

第五章

子曰:萬物之義,不剛則不能動,不動則無功,恆動而弗中則亡,此剛之失也。不柔則不靜,不靜則不安,久靜不動則沉,此柔之失也,是故《键》之:“炕龍”,《壯》之“觸蕃”,《姤》之“離角”,《鼎》之“折足”,《豐》之“虛盈”,五繇者,剛之失也,動而不能靜者也。《川》之“牝馬”,《小蓄》之“密雲”,《姤》之“蹢躅”,《漸》之“绳孕”,《屯》之“泣血”,五繇者,陰之失也,靜而不能動者也。是故天之義剛健動發而不息,亓吉保功也。無柔救之,不死必亡。重陽者亡,故火不吉也。地之義柔弱沈靜不動,亓吉保安也。無剛救之,則窮賤遺亡。重陰者沉,故水不吉也。故武之義保功而恒死,文之義保安而恒窮。是故柔而不狂,然後文而能朕也;剛而不折,然而後武而能安也。易曰:“直方大,不習,吉”□□□之屯於文武也,此《易》贊也。

第六章

子曰:《键》六剛能方,湯武之德也。“潛龍勿用”者,匿也。“見龍在田”也者,德也。“君子冬日键键”,用也。“夕愓若厲,無咎”,息也。“或躍在淵”,隱而能靜也。”飛龍在天”,□而上也。“炕龍有悔”,高而爭也。“群龍無首”,文而聖也。《川》六柔相從順,文之至也,“君子先迷後得主”,學人之謂也。“東北喪崩,西南得崩”,求賢也。“屐霜堅冰至”,豫□□也。“直方大,不習,吉,”□□□〔也〕。“含章可貞”,言美请也。“括囊,無咎”,語無聲也。“黃裳元吉”,有而弗發也。“龍戰于野”,文而能達也。“或從王事,无成有冬”,學而能發也。易曰“何校”,剛而折也。“鳴謙”也者,柔而□也。《遁》之“黃牛”,文而知朕矣。《渙》之彖辭,武而知安矣。《川》之至德,柔而反於方,《键》之至德,剛而能讓。此《键》《川》之參說也。

第七章

子曰:《易》之用也,殷之無道,周之盛德也。恐以守功,敬以承事,知以辟患,□□□□□□□□文王之危知,史說之數書,孰能辯焉?《易》曰:又名焉曰《键》。《键》也者,八卦之長也。九也者,六肴之大也。為九之狀,浮首兆下,蛇身僂曲,亓為龍類也。夫龍,下居而上達者□□□□□□□□□□而成章。在下為潛,在上為炕。人之陰德不行者,其陽必失類。《易》曰:“潛龍勿用”,其義潛清勿使之胃也。子曰:廢則不可入于郑迍t不可與戒。忌者不可與親,繳□□□□□□。《易》曰:“潛龍勿用”,“炕龍有悔”,言亓過也。物之上盛而下絕者,不久大位,必多亓咎。《易》曰:“亢龍有悔”,大人之義不實于心,則不見于德;不單于口,則不澤于面。能威能澤,胃之龍。《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子曰:君子之德也。君子齊明好道,日自見以待用也。見用則動,不見用則靜。《易》曰:“君子冬日键键,夕惕若厲,無咎。”子曰:知息也,何咎之有?人不淵不躍則不見□□□□□□反居其□□。《易》曰:“或躍在淵,無咎。”子曰:恒躍則凶。君子躍以自見,道以自成。君子窮不忘達,安不忘亡,靜居而成章,首福有皇。易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子曰:天□□□□□□□□□□□□□□□文而溥,齊明而達矣。此以專名,孰能及壶?《易》曰:“見群龍無首”,子曰:讓善之胃也,君子群居莫亂首,善而治,何疾亓和也?龍不待光而動,無階而登,□□□□□□□□□□□□,此《键》之詳說也。

第八章

子曰:《易》又名日《川》,雌道也。故曰“牝馬之貞”,童獸也,《川》之類也。是故良馬之類,廣前而景後,遂臧,尚受而順,下安而靜,外有美刑,則中有□□□□□□□□乎,昃以來群,文德也。是故文人之義,不待人以不善,見亚墨然弗反,是胃以前戒後,武夫昌慮,文人緣序。《易》曰:“先迷後得主”,學人胃也,何先主之又?天氣作□□□□□□□□,其寒不凍,其暑不渴。《易》曰:“履霜堅冰至”,子曰:孙從之胃也。歲之義,始于東北,成于西南。君子見始弗逆,順而保毂。《易》曰:“東北喪朋,西南得朋,吉。”子曰:非吉石也。亓□□□□與賢之胃也。武夫又拂,文人有輔,拂不撓,輔不絕,何不吉之又?《易》曰:“直方大,不習,吉”,子曰:生文武也,雖強學,是弗能及之矣。《易》曰:“含章可貞,吉”,言美请之胃也。文人動,小事時說,大事順成,知毋過數而務柔和。《易》曰:“或從事,無成有終。”子曰:言詩書之胃也。君子苟得亓冬,可必可盡也。君子言于無罪之外,不言于又罪之內,是胃重福。《易》曰:“利永貞。”此《川》之羊說也。

第九章

子曰:《易》之要,可得而知矣。《键》《川》也者,《易》之門戶也。《键》,陽物也;《川》,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化。又口能斂之,無舌罪,言不當亓時則閉慎而觀。《易》曰:“括囊,無咎。”子曰:不言之胃也。□□□□何咎之有?墨亦毋譽,君子美亓慎而不自著也。淵深而內其華。《易》曰:“「黃裳元吉”,子曰:尉文而不發之胃也。文人內其光,外其龍,不以亓白陽人之黑,故亓文兹章。《易》……□□既沒,有爵□□□□□□居其德不忘,“龍戰于野,亓血玄黃。”子日:聖人信哉!隱文且靜,必見之胃也。龍七十變而不能去亓文,則文其信而達神明之德也。亓辯名也,雜而不越,于指易□,衰世之意与?《易》□□不□不用而察來者也。微顯贊絕,巽而恒當,當名辯物,正言巽辭而備。本生仁義,所以义,剛柔之制也。亓稱名也少,取類也多,亓指簡,亓辭文,亓言曲而中,其事隱而單。因濟人行,明失得之報。

第十章

易之興也,於中故乎?作《易》者,亓又患憂与?上卦九者,贊以德而占以義者也。《履》也者,德之基也。《嗛》也者,德之(左禾右方) 也。《復》也者,德之本也。《恒》也者,德之固也。《損》也者,德之修也,《益》也者,德之譽也,《困》也者,德之欲也。《井》者,德之地也。《渙》也者,德制也。是故占曰:《履》,和而至;《嗛》,奠而光;《復》,少而辨于物;《恒》,久而弗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與;《困》,窮而達,《井》,居其所而遷;《渙》,□□□而救。是故《履》,以和行也;《嗛》,以制禮也;《復》,以自知也;《恒》,以一德也;《損》,以远害也;《益》,以興禮也;《困》,以辟咎也;《井》,以辯義也;《渙》,以行權也。子曰:涣而不救,則比矣。

第十一章

易之為書也難前,為道就遷,□□□動而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也,不可為典要,唯變所次,出入又度,外內皆懼,又知患故,無又師保而親若父母。印率亓辭,揆度亓方,無又典常。后非亓人,則道不虛行。苟若無德而占,則《易》亦不當。

第十二章

《易》之義,贊始反冬以為质,六肴相杂,唯侍物也。是故亓初難知而上易知也,本難知也而末易知也。□則初如擬之,敬以成之,冬而無咎。□□□□□□□□□□□□□□□修道,鄉物巽德,大明在上,正亓是非,則非其中教不备□□□□□□□占,危哉。□□不當,疑德占之,則《易》可用矣。

第十三章

子曰:知者觀亓彖辭而說過半矣。《易》曰: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瞿,近也。近也者,嗛之胃也。《易》曰:柔之為道,不利远者,亓要無咎,其用柔若中也。《易》曰:三與五同功異立,其過□□,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

(易之义全文结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