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防治的关键点:单抗与疫苗的开发如何相互补充

抗病毒药物5-6个月可以进入临床阶段。


作者: 涂鸦君
编辑:tuya
出品:财经涂鸦(ID:caijingtuya)

据公司情报专家《财经涂鸦》消息,生物制药技术平台公司药明生物(2269.HK)与美国生物技术公司Vir Biotechnology(VIR.O)近日宣布,双方针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全人单克隆抗体开发和生产达成一项合作协议。

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疾病。根据协议条款,双方将共同推进VirBiotechnology治疗COVID-19的领先抗体的临床开发、生产及商业化进程。药明生物将支持抗体细胞系开发、工艺和制剂开发以及临床开发早期生产。一旦这些抗体获得监管机构批准,药明生物将有权在大中华区商业化相关产品,全球其他市场的商业化权利则归Vir Biotechnology所有。

合作协议公布后,在药明康德(2359.HK)举办的“科学战疫线上论坛”上,十多位来自全球生物医药行业不同领域的顶尖专家即将上线分享了对抗COVID-19的进展、应对经验以及药物、疫苗上市面临的挑战。

Aaron Diamond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教授何大一博士表示,目前我们找的是针对新冠的特异性抗体,但长期来说我们当然希望能找到广谱抗体。但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抗体与病毒结合后,病毒的复制力和感染性更加严重,也就是“抗体增强作用”。而老药新用除非运气特别好,才能找到有安全性甚至特异性的药物。

VirBiotechnology首席执行官George Scangos也提到,抗体增强广泛存在,某些抗体能有效地防止一种病毒,却让人体受到另外一种病毒的影响,所以新冠疫苗设计的时候要非常小心,抗体也是一样的。

VirBiotechnology从感染SARS的幸存者体内成功分离及鉴定出多个结合SARS-CoV-2的单克隆抗体,正进一步研究以确定这些抗体或其它可识别的抗体能够有效治疗或预防SARS-CoV-2。

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药明海德董事长陈智胜分享了怎样用实验室的制造供应来应对疫情。

他表示,药明生物的工作是生产抗体,将抗体给到供应链。为新冠在研药物配货,现在还没有一个成熟的解决方案,较好的方法就是标准化,如果一个项目能成,就各地复制产能,全球启动所需要的周期一定更快。目前与Vir Biotechnology的合作也遵循标准化的原则,有全球网络、标准化的材料和设备,只要有供应流程,直接就可以生产了。

他指出,“癌症类药物至少要18个月才能进入临床试验,但抗病毒药物5-6个月可以在不牺牲质量的情况下进临床,依靠的还是快速开发的平台。几年之前我们制造了抗病毒抗体,今年会用同样的QC系统与中国、欧美制药标准去生产,在多地平行供应,需要调动很多资源。目前有240个人针对不同的抗体工作。

康希诺生物(6185.HK)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宇雪峰认为,对待COVID-19这样的增强型疾病,疫苗研发还是应该更谨慎一些,建立动物模型后再进入临床一期,以防造成对人体的二次伤害。而且在有了技术手段后,这一切会更加容易。

阿斯利康微生物科学副总裁MarkEsser指出,结构化地做疫苗是未来的方法。抗原表位和找到靶点对广谱抗体十分重要。动物模型是有效的,但作用也是有限的,小白鼠的应答与人体还是不同。阿斯利康的单抗将会与疫苗相互补充,因为有些患者更容易从单抗过渡,比如细胞无法应答的1岁的儿童、孕妇和免疫系统受损的老人。

Esser提到了更实际的问题:免疫性会持续多长时间?一次疫苗可以维持多久?打了疫苗后生物标记是怎样的?血液中达到某些数据才说明人体受到保护?都是临床上需要得到标准解答的。

何大一还表示,对于新冠的应对,更大的挑战的无关科学。17年前SARS消失后,关于SARS的研究就销声匿迹了。所以我们要吸取教训,不管我们现在做什么,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善始善终才能对抗各种各样更多的冠状病毒,这也需要很多政府的努力和投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