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年少入世向昆仑(6.3)
话休絮烦,自江州浔阳码头与朱老板、老张等人相别后,楚天墀与叶青另买舟过长江,往汉江去。此后当地人说话,更难听懂,兼且当地人多不会说官话,楚、叶二人从祖清风那里学来的官话暂无用武之地,故交流甚是不便。夫妻俩一路晓行夜宿,不一日沿汉江来到湖北郧县,于是按老张所说,弃舟登岸,想想还有两千里行程,于是两人在当地买了两匹马,以代脚力。楚天墀道:“若非急着赶赴京师,真想去太和山看看,‘仙山’之誉,到底是如何得来的。”叶青道:“我也如是想,但赶路要紧,还是留待以后吧。”说完,两人上马趱程而去。
两人于路边打听边行,出了漫川关,就进入了秦地。两人经过数县,路旁有风景古迹,便勒马稍驻,有时高兴吟诗,有时凭古吊今。有时土人指点的是乡村小道,驴屎马溺之气袭人口鼻,好在两人从小司空见惯,并不在意。只是一路上时常听到有关京师的各种传说,恨不得插翅腾空,早到长安。
这一日楚天墀与叶青行至山阳县地界,打听得离城尚有四十余里,眼看就要日落西山,两人怕错过宿头,于是扬鞭催马。忽见前行有一老者,跨着青驴,一手粘着枝木兰花,香气扑鼻,另一手提着开盖之酒壶,风送香醪,令人舌下生津。
两人欲上前问路,但数次加鞭,皆赶之不上,两人不禁大为骇异,知道遇上了异人;欲待放弃,又听得老者青驴的蹄声“得得”传来,于是又起心追了下去。转过几个弯,老者与青驴尽皆不见。两人举目四望,却不是官塘大路,乃是乡僻所在,遥望竹繁松茂,一簇寒烟。忽见林间有个院落,两人不知吉凶,不得已上前问讯。
两人走近院落,细看后也不见牌匾,只随便用竹篱围绕,只道是个山野人家。楚天墀走近篱门,朗声问讯道:“可有人在吗?”一小童闻讯而出,问道:“是谁天黑了还来叫门?”楚天墀道:“我夫妻乃过路之人,欲待往山阳县城去,却错走了小路,想在宝庄借宿一宿,不知方便否?”小童道:“你们且先进来,我问下爷爷去。”两人不敢贸然而入,只在篱门外等候。不一会,小童出来道:“爷爷说‘谁还带着房子走路呢’,大哥大姐请进,马也牵进来吧。”两人眼看这篱门也挡不住什么,于是道:“马系在外面就可以了。”小童道:“也好。”两人系好马后,随小童而入。
走进院子,却见刚才骑青驴之老者赫然站在眼前。楚天墀与叶青吃了一惊,齐道:“原来就是前辈,多有失敬!”那老者呵呵笑道:“老夫偶然出游,见两位后生骨骼清奇,道气勃发,便有心结交,为了引两位后生来此相聚,只好卖弄雕虫小技了。”两人此时已对老者大为心折,不禁倾心下跪,拜道:“得前辈垂青,晚辈不胜荣幸,还请多多教诲。”老者也不阻拦,等他们拜完,扶起二人,呵呵笑道:“来来来,进屋去说。”
须臾,小童把酒食摆上桌来。那酒香味浓郁,两人一闻,就知是刚才所见酒壶中之酒,不觉食指大动。老者亦招小童入座,然后道:“山野村居,无甚好菜,唯这酒尚可,多饮几杯无妨。”两人也不客气,敬奉老者后,各饮了一杯。酒一下喉,登觉浑身舒泰,一日的马上劳累,就如剥丝抽茧般,尽皆散去。两人不禁感叹道:“真乃好酒。”老者道:“此酒益气延年,多饮无妨。”
楚、叶二人放下酒杯,谢道:“晚辈今造圣境,三生有幸,不知前辈究竟是神是仙?”那老者道:“老朽便是罗公远,一生率性而为,游戏人间,虽空长岁月,但并非神仙之流。”叶青问道:“敢问前辈高寿?如何称呼?”那老者呵呵笑道:“老朽生于唐高祖武德元年(西元618年),与大唐齐寿,今年正好两花甲又十年矣。从前筑室修炼于漓元治中,常往来青城山与罗川之间。因当今圣上屡屡相召,欲得老朽末技,老朽不胜其烦,于是隐居于此。”
那罗公远乃彭州九陇山(今四川彭县)人。自炼成道术后,唐玄宗屡屡召见策问,奏答莫不称旨。他曾与叶法善、金刚三藏比试法力于朝廷。而其出入禁中,除祟驱妖,召龙致雨,皆灵验;于朝廷政事,则以微言规讽,或以直道献策。罗公远尤善隐形,玄宗欲得其术,非要学习,罗公远无法,只好相授。但玄宗每次皆不能全隐,便诘问其原由。罗公远道:“陛下以四海之尊,岂可轻信小术。若尽学臣术,必怀玺擅入民间,鱼龙白服,难免为奸人所察,将大大不利矣。”玄宗无法,因问治国之要,罗公远答道:“圣人之道在心,不在他求。”后来,天宝十五年(西元756年),玄宗避安史之乱而逃入蜀地,罗公远于剑门奉迎至成都,事了拂衣而去。唐肃宗乾元元年(西元758年)十月,罗公远得道于蜀地九仙谷之浮云观,生年一百四十岁。罗公远著有《真龙虎九仙经注》(又名《天真皇人九仙经》)一卷行于世,后收入《道藏》洞真部方法类,谓依炼丹功力之深浅,所成仙有天侠、仙侠、灵侠、风侠、水侠、火侠、气侠、鬼侠、剑侠九等之别。
夫妻俩在龙虎山之时便久闻罗公远大名,此时相见,如何肯当面错过?于是虔心请教修行之道。罗公远道:“天机不可泄漏,亦不容长秘,汝等此来,定不叫空手而回。”两人见老者答应传道,忙重新下座行礼。罗公远道:“世间天地人三才,圣人涵养性天,贤人栽培心地,唯佛与神仙乃天地双修。”两人不敢稍有疏忽,于是打坐静心而听。罗公远道:“道经言:‘人有三魂七魄,女子十四魄’,皆虚语也。人之生,只有三神。”
两人问道:“何为三神?”罗公远道:“三神者,乃元神、识神与尸神也。天命之性,灵而不昧,静而不躁,好善厌恶者,谓之元神;其神属阳,居于心之上,肺之下。父精母血感而成孕,十月胎完,气足降生,渐而开知发识,思虑运动,佐元神理事者,谓之识神;其神属阴,居于心之下,脾之上,是为命根。人言命属阳,性属阴,是不知先天、后天之道,人心、道心之别也。”
两人又问道:“敢问何为尸神?”罗公远道:“怀胎之后,贤父贤母心神顺适,六欲不生,胎气安和,则浊秽气轻,故生聪明之男女;愚夫愚妇虽然怀胎,仍然纵欲,喜怒不常,饮食不节,纷华不戒,行坐不端,则浊秽气重,故生蠢男蠢女。混沌初开,天地正气,日月星辰,河海山岳,胎气化为十万八千魔君。儒释道三教皆正神用事,修其道者,先学修心,故无近功;旁门邪术,皆魔神用事,修其道者,先学符咒,故有速效。人生之后,浊秽之气化为尸神,厌旧喜新,嗜酒娱色,善怒喜斗,悦美丽纷华,皆尸神用事。尸神居于心下肝肾之间,引诱识神,以蒙蔽元神。百年之后,一旦元神绝灭,则识神亦听命于尸神,故谓之鬼。所以其改头换面,夺舍投胎。上帝慈悲,命三教圣人说法度世,崇正道,辟异端。汝元神未能为主,尸神未能绝灭,焉能解脱人世也?”
两人又问道:“何为双修?”罗公远喝了口酒,接着道:“双休即性命同修。曾子三省,颜子四勿,皆是尽心。尽心即是修性,到了人欲净尽,尸神灭无,天理流行,则识神听命于元神也。清则一尘不染,静则一念不起,动则万善相随。斯时也,心如明月,念若止水,非明心见性而何?由此推求至道,抱一含真,凝神金窟,丹落黄庭,施以温养灌溉,则四象八卦倒转而道生。其道至简,其理不繁,用工愈久,妙绪无穷。久则阳神冲翥,周游六合。乾坤以上,另有乾坤;八极之表,别有风气。永入清阳真境,才算得出劫神仙,性命双修。大道如斯则可成矣!”
两人又问道:“今承指示,感激不尽。若要性命双修,当从何处下手?”罗公远道:“心原属火,火空则明,人心空亦明,此自然之理。圣人曰:‘心无欲念则空,心有主宰则诚。’释近于道,其法不二;道近于儒,其式抱一。儒者执中,其象太极。太极之道,左阳而右阴;圣人之道,左仁而右义。汝等深明儒、道两术,自有模范遵循,何须再问?”
楚天墀问道:“诚如前辈所言,则三魂七魄无有是物也?”罗公远道:“三数生,七数杀,人魂强则生,魄盛则死。人身岂真有三个魂,七个魄哉!”叶青曰:“《黄帝内经》云:‘肝藏魂,肺藏魄。’前辈说元神居心上,尸神居心下,内经之言,不亦诬乎?”罗公远道:“《黄帝内经》是就常人言之。常人阴气盛,阳气弱,故魄居上,而魂居下。若夫修道至尊者,则阳旺阴衰,魂居上而魄居下,故曰魂升魄降,道气长存也。”
两人听了这一片言语,重新跪下行礼道:“晚辈谨受教。”罗公远道:“汝等目前英气尚锐,尚不宜潜养心性,但紧记老夫方才所言,当有后效。”两人谢恩道:“晚辈自当谨记。”这一番问答,夫妻俩因远离龙虎山,不知罗公远与天师教下有无冲突,又与其初遇,兼且为老前辈,因此各自谨言,并未大陈自己之见解。而罗公远见他俩深自收敛,也大为喜欢。言谈既久,罗公远知他俩明日还要赶路,于是道:“时辰不早了,两位后生且先将息,老夫也要休息去了。”言毕起身而去。楚、叶二人忙起身相送。
翌日一早醒来,童子老者皆不见踪影,只见一片纸头挂在篱门上,写道:
驴声呼我下江南,马蹄催汝上长安。
少时只道为官好,老去方知行路难。
千里关山千里念,一番风雨一番寒。
何如静坐松竹下,道心长久说阴阳。
楚天墀道:“我们要去长安,前辈却去江南。”叶青道:“如此高人,只受教一晚,甚为可惜。”楚天墀道:“正是。”又道:“也罢,各人自有要事,我们也上路吧。”于是两人上马,顺路而去。不久遇上几个做买卖的,两人问明官道后,绝尘而去。
路上夫妻俩相互印证所悟,叶青道:“罗老前辈昨晚所说之道法,大大不同于我正一派之说,但观其修为,却又非同小可,实在令人不解。”楚天墀道:“道教门派众多,除我们正一派之外,还有上清派、灵宝派、楼观派等。罗老前辈不入任何派系,是以与各派之修行法门多有不同。”
其时道教之派别并未如宋朝以后那么纷乱。上清派约形成于东晋时期,因其弟子专门研习《上清经》而得名。《上清经》由《黄庭经》衍生而出,也称《大洞真经》,以“存神服气”为修行方法,辅以育经、修功德。灵宝派约形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以专门传播《灵宝经》而得名。《灵宝经》描绘出一个上自元始天尊,下至葛玄及其后嗣之传承谱系。灵宝派尊奉的最高神是元始天尊,祖师是三国吴道士葛玄。楼观派尊尹喜为祖师,庄子将其与老子并列,叹为“古之博大真人”,其发祥于秦岭之终南山。而此时清微派、太一派、全真派等派系尚未成气候。
叶青听罢,跟楚天墀商量道:“青妹,我隐隐觉得,罗老前辈所说,不是大道之原,我们如今根基尚浅,应以修道为主,等根基稳固后,再旁及其他法门不迟。”楚天墀道:“我也正有同感,况罗老前辈自己也说过,我们此时尚不宜潜养心性修炼其术,且记住其法,以后回去请教师父,再做决定。”
如此夫妻俩边走边谈论,在路非止一日。楚天墀与叶青自山阳顺官道往商洛,然后去蓝田,经临潼,一路风尘仆仆,终于到了长安。是日乃天宝七年(西元748年)六月二十六日,夫妻俩在路二十五日。按当时之脚程计算,朝廷八百里加急,从南昌至长安,约须十日,因此他夫妻俩算是十分迅速了。
夫妻俩立马城关,仰望城墙,但见其雄伟绵长,高达四丈,墙体全部以夯土板筑而成,宽厚结实,夯层清晰可辨。城墙脚下一条护城壕沟,随墙势而去。两人将马系在墙下,经守城士卒盘问清楚后,登上城墙。但见墙上路宽三丈,可供三只马车并列驱驰。向城内远眺,但见城垣顺地势而筑,形成一不规则之方形,城南如南斗,城北似北斗。城内街道布局整齐,主街道既宽且平,可并列通行十二只马车。眺望城外,三山八水,绕行其后。
古人将三面环山、一方缺口之地形,称之为“安”。长安之安,正是此意。如此山水环绕,再加上高大结实之城墙以及护城壕,为长安城之安宁繁荣,提供了基本而有力之保障。
两人在城墙上感慨良久,直到守城士卒催行。下来后,夫妻俩便按祖先生所说之地址,先找到祖南星家。下午时分,祖南星正好下朝在家,听说江西龙虎山有人至,忙请进客房来。楚天墀与叶青先以师弟、师妹的身份向祖南星行礼,然后取出祖先生之家书,双手呈递给祖南星。祖南星接过后,不及寒暄,对二人道:“两位稍坐,愚兄可等不及要先看家父的信了。”两人道:“师兄请。”
祖南星拆开信封,取出信来,先是看到乃父介绍送信人,寥寥数句,但已明要旨。然后是祖清风夫妇的思念之情,希望儿子能够早立功勋报效朝廷,然后回归山林,以尽天伦之情。祖南星看完家书,对楚、叶二人道:“贤伉俪鞍马劳顿,就在府上暂时歇脚,其他事明日再说。”接着吩咐下人打扫清静卧室,让他夫妻先事休息,然后进内室找到妻子马氏。马氏已得到下人传来的消息,问及家书,祖南星取出给她。马氏看后,商量道:“我等在此贪享官禄,未免有亏孝道,既是公婆想念,不如妾身带着孩子先行一步,回去侍奉公婆,官人随后上书皇帝,调任回原籍。”祖南星道:“我也有此心,就怕夫人不同意。”马氏道:“官人说哪里话,侍奉公婆乃妾身分内之事。”祖南星道:“既如此,明天便可开始收拾行装,早点上路。”
晚饭时分,马氏亲自斟酒,劝楚、叶二人多喝几杯。祖南星夫妻俩不停地打听龙虎山一带之近况,待听得父母轻健,虽年老而无忧,禁不住多喝了几杯。楚、叶二人说起想明日去拜见李嗣业之事,祖南星道:“正要跟贤伉俪说起,李世叔早几年便被圣上派驻西域,去年又跟随高仙芝将军征讨小勃律国。虽然目前已经收复,但为了巩固西域战果,李世叔与高将军一行仍旧镇守西域。”楚、叶二人不意李嗣业离开长安已久,西域又不知在何方,心中不免有些茫然。
祖南星道:“贤伉俪却作何打算?”两人交换了一下眼神,楚天墀道:“即李世叔远赴西域建功立业,我夫妻俩也无事可做,不如也去西域,还可见识异域风情。”祖南星道:“也好!来,愚兄敬贤伉俪一杯。”当晚众人尽兴而散。
一宿无话。第二日一早,祖南星上朝去了,马氏在家里收拾行装,跟楚、叶二人说及先行回龙虎山之事,又向他们打听回乡路线。不久,祖南星下朝回来,看时间还早,便道:“京师人烟富庶,非等闲可比,贤伉俪难得来此一趟,愚兄带你们去外面走走。”两人虽不爱热闹,但反正也是闲着,便答应了。祖南星又和夫人说了几句话,然后带了两个伙计,一行出府而去。
从周朝开始,中国先后有十七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长安,总计建都时间超过一千两百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与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位列中国四大古都之首。长安,西周时称为镐京,秦时称为咸阳。西汉初年,高祖刘邦下诏,命相国萧何依咸阳之势,主持营造新都城,因其地势定名为长安,取其长治久安之意,从此开启了汉帝国之宏大基业。西晋末年,晋愍帝在长安短暂建都。此后,关中长安地区几度成为战争频发地,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政权也都将首都设在长安。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但因其历经长期战乱,年久失修,破败狭小,污染严重,于是隋文帝决定另建一座新城。开皇二年(西元582年),隋文帝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塬南面选一“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之地建造新都,定名为“大兴城”。西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复改大兴为长安,此后经进一步修建与完善。唐太宗与唐玄宗年间,先后增建了大明宫与兴庆宫等宫殿,至唐玄宗时,长安城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之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