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魏晋的“寒食散”到底是什么东西?中国历史最早的毒品
接上期挖的坑说,自汉武帝后期为求长生广泛招纳术士炼制丹药,上层社会贵族也有样学样,玄学开始盛行,至晋朝后达到鼎盛。
东汉时,医圣张仲景收集民间医方,创制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一书,因为战乱的缘故,百姓流离失所,东汉晚期疫病盛行,张仲景自己族中有两百余人,却因伤寒病死得只剩十之二三,张仲景下定决心要根治伤寒症。
在经过几十年的寻访各地医者,参与对病患的实践,张仲景最终在继《黄帝内经》之后写出了自己的《伤寒杂病论》,而我们本期所说的五石散、寒食散等便是出自张仲景发明的药方,只不过张仲景的配方却被人为的修改了一部分。
最早有记载寒食散是在《太平御览》一书中,说是张仲景看出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以病在身,劝其服食五石散,而五石散也就是寒食散。
中医有“八纲辨证”的说法,因为食不果腹,所以底层百姓患症多以寒性为主,张仲景针对于此,发明了寒食散,主要成分是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以及其它一些中草药,因为主要成分的原因,故又称五石散。
服用之后,会让人进入亢奋状态,又因为硫磺等药材的缘故,体内血液会加速循环,人体燥热出汗,将寒气排出,病症也随之而愈。
中国古语“是药三分毒”,更何况这种主要由矿石药物构成的药,不过这些便宜的材料对于底层贫苦百姓来说,哪里还管得了药物中的毒性。
笔者只所以说此药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毒品,但是五石散那让人产生亢奋的属性,众所周知,毒品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让人在吸食后亢奋和幻觉,在连蒸馏白酒都没有的古代,五石散立刻成了贵族们追捧之物。
据记载,五石散最早由曹操的女婿何晏服用,何晏与王弼、夏侯玄一起开创了玄学,推崇清谈,辅以五石散后,无论是服食五石散还是玄学清谈都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服务五石散成为了当时的时尚,名士们也以清谈为荣,反而鄙视那些实干者。
服食过五石散之后,最忌静卧不动,因为都是虎狼之药,需要不停的走动来让身体将药物中的毒素排出体外,所以服食过药物的名士们又为此发明了一个词语“行散”。
服药之后身体亢奋发热出汗,之后变冷,但此时却不能增添衣物或者吃热食,否则非死不可,若想活命只能吃凉的食物,用凉水冲洗身体,睡凉榻,总之是越凉越好,这无疑对身体是极大的损伤。
有条件的话可以可酒,加热过的烈酒,而且必须大量进食,从这些服药后的举动来看,笔者觉得无一不是排毒的过程。
除了这些,服药之后人体的皮肤就会变得敏感易破,为免新衣服划破皮肤,只能穿柔软的旧衣服,甚至坦胸赤膊,这也是网上搜索魏晋名士,大多都是赤膊相对的画像。
为了散去药物,这些举措弄错一步,便有性命之虞,东晋名士皇甫谧就因弄错了一个环节,落下了重病,发病之时甚至要挥刀自尽,魏晋时期,服食五石散最终痛苦死去的名士多不胜数。
服食之后这么麻烦,为什么还要吃呢?笔者前面说过,服药过后,人体进入亢奋状态,试想当时社会上层的贵族饮酒是为何?还不是因为酒精会让人体亢奋,只不过那时候没有高度蒸馏酒,所谓的酒水连如今的江小白兑水都赶不上,能让人迅速的达到亢奋极点的五石散就不难理解成为贵族们追捧的对象了。
据说,五石散服用后类似于毒品摇头丸,笔者是个连烟都不抽的人,所以无法体会到底是什么感觉。
服药后,身体忽热忽冷状态中陷入痛苦,但在痛苦之后就会进入一种恍惚和飘飘欲仙的状态,这正好契合了玄学者追求的无欲无求的状态,在当时人的眼中,五石散不仅能治寒症,更能延年益寿,甚至南北朝名医在服食后赞其为“制作之英华,群方之领袖”,服用后除了精神上的飘飘欲仙、脱胎换骨,确实能延年益寿。
这种荒缪的言论占据着社会中的主流,一众医者皆认为五石散能包治百病,让无数上层社会的精英贵族深陷其中。
后世医学对五石散进行过研究,排除其副作用后,五石散应该算是一剂壮阳的补药~~笔者自认还行,就不去尝试了……
总的来说,就是太康之治后,晋朝国富民强,内无叛乱、外无强敌,达官显贵在承平的大环境下探索出的一条畸形娱乐道路,如果回过头看当下社会,何不是一副娱乐至死的状态。
本文图片皆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