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澧专访——革命路上的艺术之旅

本篇采访资料摘自

《杨澧专访——革命路上的艺术之旅》一文

该文收录于《杨澧美术作品选》

记者:

杨老师,您年轻的时候参加过革命,

那么第一次去革命根据地延安

是在什么时候?

杨澧:我老家是山西的,抗日战争时期,山西被日军所占领了,我就从老家出来,一路跑到了西安,那时我才刚满14岁。后来,我在西安上的初中、高中,算起来也是半个西北人了……大概在47年,那时我还是一名中学生(图1),我一个同学的叔叔与当时的地下党有联系,通过他的介绍,我们向组织上表示了我们参加革命的决心,48年地下党同意了我们去延安。在48年底翌年元旦,我和我的两个同学一起出发了。当时在出发前组织上告诉我如何和带我们的人接头,并且告诉我们在路途中绝对不能相互说话,只能靠眼神交流,他往那走,我们就跟着往那走,就这样,我们三个中学生踏上了去往延安的路。记得,我们坐了一段火车后,就一路步行,跟着那个人,他上车,我们就上车,他下车,我们也跟着下车,一路上不敢说话,一直走,走到延安用了大概一周的时间。我们当时到达的第一站是马兰专区, 在那里我们短暂的休息了一会,当时,我们还经过了一段“真空地带”,算是比较危险的地段了,一边是国民党的哨兵,一边就是我们的解放区,我们都是偷偷的爬过去的。陕西不是黄土高原嘛,有很多黄土沟,我们不能在山上走,就在那沟里走了整整一夜,天快亮的时候,听见前面传来一声“现在安全了,我们已经到了解放区了”。到了延安后,我们先去了边区政府教育厅,当时是江隆基同志想见见我们, 和我们聊聊西安的情况……

图1 杨澧投考西安潞河中学时的报名照片

记者:

您当时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怎么会想着去延安呢?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杨澧:当时,抗战八年,我们从小就生活在动荡之中,到处是日本人,印象太深刻了,心里总是在想:“什么时候才能把日本人赶走?什么时候我们中国才能够富强?”。我从老家走到西安,那时,西安是国民党的统治区,国民党的经济也一直往下滑,通货膨胀他们的钱不值钱了,拿好几捆钱也不能买一口袋粮食,西安满大街到处是穿的破破烂烂的乞讨者。我们到了延安后,反差很大,老百姓和士兵虽然都穿的是粗布衣服,但是都能穿暖啊,没有西安那种满街要饭的现象,也没有那种穿着貂皮大衣坐着轿车的人,在延安解放区,哪怕职位很高的领导也穿的是粗布棉军装,妇女儿童的脸也都是红红的,健健康康的……当时,就觉得参加革命有希望, 我们中国有希望,能看到光明,印象太深刻了……

记者:

那你们当时到了延安大学,是上课学习吗?

杨澧:对,安排我们到班里学习,学习马列主义基本常识。其实,我们在西安的时候,偷偷的看过一些,包括翻译过来的俄国小说,都是偷着传阅。当时,在延安大学的时候,我们就学习这些,但是专业课(美术)都是停止的,后来,我经常出去到山沟里转,无意间找到了石鲁住的窑洞,石鲁一看我就是新来的年轻人,于是,他放下手头的工作和我聊天,我记得当时他说:“很多年轻人都觉得这里是山沟沟, 可不要瞧不起这山沟沟啊,这里面可出真的马列主义啊哈哈……”。和石鲁先生一聊就聊了好几个小时。那时候,就觉得一到了解放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突然亲近了很多。当时,延安大学是有文学艺术、政法、经济等学科的,我总想着去艺术系,可是听学校说:我们新去的这个班不分系了,集中学习马列主义,还有土改政策。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为了迎接全国解放而做准备。

记者:

在延安大学,你们都是在学习政策,

那么您还有时间画画吗?

杨澧:当时,在延安大学学习完以后,大部分人都分配到前方随部分进城,到边防政府、民政局、教育口等单位去工作,因为,刚解放,需要大量的人才去建设祖国。我记得在分配的时候,念一次名单没有我,念一次没有我,后来,把我留校了, 我当时心里还挺不高兴,闹情绪,总觉得自己来参加革命,怎么就把我留校了?把那个留校报到单,我放到我帽子里面,拖了好几天才去报到的……后来,延安大学成立了个文工团(图2),延安大学改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我被分配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文工室美术组工作,不过挺好的,可以画画了。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画画,记得小时候,我家院里有个石头桌子,老爬在那画,还有我们小时候上学都拿的是石板,你们有用过吗?

图2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原延安大学)文工室美术组,前排左一为杨澧,1950

记者:

石板?不知道啊,我们没有用过。

杨澧:哦,我们那时候上小学都用的是石板和石笔,做题写字都用石板的,书包里一本书,一块石板背着就去学校了……我小的时候老拿着石笔在上面画,家里也没人教,但就是喜欢画画。记得那时我们村子里,谁家去世了人,我就跑去看, 看给死人用纸做的那种汽车、纸人,还有他们会到棺材上画好多的图案,老跑去看他们怎么画,我就跟着学。到了初中,班里画画的人不多,我就担任起了画板报的职责,也参加一些学校的美术比赛,兴趣挺大的。后来,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文工室美术组留校后,就开始画一些宣传画。记得当时,我根据杂志上的一个女青年投身革命的故事,画了一套连环画,后来在西安还办了个展览。当时,我们组长画的一套叫《运粮》的连环画, 我印象特别深刻,主要讲的是:延安收复以后,老百姓没有粮食,在这种紧急情况下,那些比我们早几届的同学,全部抽出来搞运粮,从山西往延安运,都是100里路一个兵站做休息转接,当时全靠牲口驮啊,从这个兵站驮到那个兵站卸下来,那个兵站的牲口接着往下一个兵站送,就像搞接力赛一样,一站一站的往延安送。我们那个年代,画画都是反映军民的生活,军民之间的关系等等,都特别认真。

记者:

那么在延安学习生活的这段日子里,

有没有给您留下比较特别的记忆啊?

杨澧: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延安大学允许我们讨论。举个例子,在我们学习中国革命史的时候,学到了“长征”,当时我们班有两派观点,我们从国统区过来的学生就觉得“长征”在某种意义上是失败的,因为长征中我30万大军,最后剩下不到一万多人,这能叫成功吗?而在解放区长大的学生们都觉得“长征”是胜利的,我们两方展开了辩论。最后,我们老师的解答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是不是失败,爬雪山、过草地我们牺牲那么多的战士,当然是失败了。我们共产党是不说假话的,书上也写的很清楚,我们牺牲了很多战士。国民党当时说要彻底干净消灭解放军,但是我们保留了一万多人,对他们所说的彻底消灭是不是胜利呢?还有如果没有这一万多人,哪有今天这么多的解放区,哪有最后的胜利,所以“长征”是个伟大的胜利……”,我们老师的这番讲述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一直对我影响特别深,直到今天我都难以忘记。

记者:

后来又是怎样考进中央美术学院的?

杨澧:1952年,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文工室解散了,我当时就向组织上提出,我要继续深造学习,因为我才23岁。组织上同意了,想让我去西北艺专学习,现在的西安美术学院,我说不,我要上北京考中央美术学院,就这样我上北京了,记得当时我们那边就录取了四个,我是其中一个。

记者:

记得您有一幅《农村风景》的作品,

曾经入选全国青年美展,

那是在上央美以后吗?

杨澧:对,那是在央美读二年级版画科的时候,我们那时候不叫什么系,都是科。当时,我们分科的时候,我选择了版画科。我觉得选择版画专业,还是和我参加过革命有很大的关系,觉得很亲切。在解放区的时候,经常看报纸、杂志上有很多的版画作品,那些作品一直影响着我。我特别喜欢李桦先生的木刻和古元先生的版画。在延安的时候,我经常泡在图书馆里看他们的画册,多多少少的受到他们的影响。后来,是黄永玉和李桦先生教我们版画,当时,黄永玉从荣宝斋学了水印木刻,就教我们水印木刻,都是用我们中国的墨去印刷,像油印版画都是从国外传进来的。我的《农村风景》这幅作品(图3),就是当时黄永玉先生教我们水印木刻后的课题作业,当时第一届青年美展的时候,学校就给送上去了。展览之后,又送到苏联去展览,当时还给了我一百元的奖金,觉得特别多,还给自己买了块手表,到现在我都戴着呢……这幅《农村风景》是我们在北京郊区去写生时画的,回来后我又把做成了版画。

图3 《农村风景》 水印木刻 11.2cm × 42.5cm 1955年

记者:

当时,我们中国的版画是怎样一个状态啊?

杨澧:当时,版画的状态很好,在各种杂志、报纸上都经常能看到。在加上当时条件比较差,如果画油画,首先颜料很难买到,所以版画就做的多一些,而且版画又可以反复印制。那时候鲁迅先生提倡版画,他说:版画最早是从我们中国传到欧洲国家的,后来。鲁迅先生又从国外带来很多好的版画作品,介绍给国内的一些进步青年。那时候版画是很流行的。

记者:

那么你觉得版画有别于其它画种

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呢?

杨澧:首先,画幅比较小,它必须是画家拿刀一点一点的刻画出来,通过刀刻后留下的痕迹有着它独特的艺术语言。另外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反复印制,这一点其他画种是达不到的。而且,版画通过刀刻后的那种力度及画面冲击力是很震撼的。用笔画一条线和用刀刻一条线,那是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也特别适合当时的革命题材创作,反映反抗压迫的那种爆发力,是很有力度的。

记者:

那现在老师还画画吗?

杨澧:画啊,虽然我现在年龄大了,但还是坚持画画的,我搞了几十年的行政工作,大量的时间放在了学校的行政上,现在退休了,有时间了,就多画些画……。(图4、图5)

图4 杨澧与《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杨澧正在创作《延安新绿》

采访时间:2009年6月

采访地点:画家家中

采访文字:乌蓝《与你读画家》

| 展览信息 |

红色情怀——杨澧艺术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1年6月28日-9月5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二层A展厅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温馨提示

所有观众(包括持邀请函及VIP卡的嘉宾),均需实名预约,佩戴口罩,经体温检测合格,验证健康码为绿码后,方可入场参观。预约方式详见文末预约参观二维码。


主编:何一沙

责编:吴靖

(0)

相关推荐

  • 延安革命纪念馆,古元版画《枣园的灯光》

    [印记·革命文物]古元版画<枣园的灯光>地方平台发布内容延安学习平台2021-08-05订阅 古元版画<枣园的灯光>我们看到的这幅版画为横式长方形,纵60厘米,横80厘米,质地 ...

  • 晋绥革命根据地名人(2)——关向应的故事

    关向应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领导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关向应同志从青年时代就参加了革命活动,先后领导了上海闸北市民协会和山东共青团工作,蹲过监狱,走过长征.率军打仗,百战不殆,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 ...

  • “世纪回望”­ 山西美术年(16)

    怀冰艺术2021-02-22 20:32:00 根据地的美术成就 二 新年画 年画在中国有著广泛的民众基础,最先充分重视年画的是鲁迅,他在倡导"新木刻运动"的同时,号召木刻青年向传 ...

  • 武立贵|横刀立马亦文人——访话剧艺术家万一杨征夫妇

    往期回顾  ·  电影<扑不灭的火焰>与马烽的故事 ·  网红 | 北大硕士 |"晴天妈妈"郭俞杉 ▲万一近影 耳聪目明八旬翁,夫妻革命已金婚. 我来渭水庭上坐,谈笑风 ...

  • 石英:我那失散的解放区的书

    少年时在胶东故乡,参军前我也有一个小小的"书屋".其实就是在我家西间的柜上,排列了一行我积存起来的三十几本书,两头用蓝色铁质的"书立"夹着,这"书立& ...

  • “世纪回望”­ 山西美术百年(15)

    怀冰艺术2021-02-20 20:14:00 根据地的美术成就 一 版画 <攻城> 胡一川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美术无不与"救亡图存"这个时代课题休戚相关.在抗战 ...

  • 革命木刻版画图片

    中国现代版画片面追求"版画意味"."刀法意味"."印痕意味"等所谓的版画技术语言.而传统版画则是注重情绪的表达.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 ...

  • 延安红色木刻 铭刻峥嵘岁月

    鲁艺旧址 鲁迅艺术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一所培养抗日文艺工作者和革命文艺人才的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延安桥儿沟的文艺青年,用他们的青春岁月和满腔赤诚,在延河畔上唱 ...

  • 你说巧不巧,我的生命轨迹总是和党在一起

    回忆我的成长轨迹,我发现我总是和党连在一起.不知是巧合,还是必然. 1957年我出生在宣化,三岁前在张家口,当时父亲在65军工作,而65军的任务就是镇守张家口,保卫党中央.1960年,我随父母进到了北 ...

  • “世纪回望”­ 山西美术百年(11)

    怀冰艺术2021-02-06 20:44:00 根据地的美术活动(下) 根据地美术创作 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几乎涵盖了全部晋西版图.根据地文化艺术扎根于"晋文化"的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