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学】贾世昌:相聚不如怀念(散文)

作者简介
贾世昌:男,汉族;1957年7月出生于云南省东川市,常用笔名西贝、楚凡等。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省分会会员、中国矿业作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报告文学创作中心特聘作家。伊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自1975年以来相继在《伊春日报》《北方时报》《中国林业报》《黑龙江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和《林业文学》《北方文学》《中国作家》《人民文学》《诗神》《诗刊》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450余万字。已有诗歌集《岁月履痕》散文集《故乡恋歌》小说集《烟雨沧桑》旅游文学集《红河谷之旅的传奇胜境》等四部文学著作出版。
*欢迎聆听*
总编 | 晶莹 | 编辑 | 海之蓝
相聚不如怀念(散文)
作者:贾世昌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题赠卫八处士一首诗中的著名诗句,描述诗人与卫八处士阔别就像天上的参、商二星一样难于相聚,可是却难得有缘重上卫八处士的家园,于是故友重逢,举觞开怀,感慨叙旧。然而这终是来去匆匆的相聚,于是又不禁生发出“明月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的无奈和惆怅。古代交通不便,路途艰险,关山阻隔,怎能不令人徒生这样的浩叹?
古今比照,的确有着天壤之别。无论同乡、同事、朋友还是同学,大家虽然因工作或其它原因各居祖国东西南北甚至异国他乡,只要有会晤相聚的意愿需要,当今现代化的海、陆、空朝发夕至的迅捷交通条件,以致电视网络、手机通讯等都让人不再有聚少离多之遗憾。这种全新的人生体验,真的让人感觉说走就走、说聚就聚,机会频多,只要有情有意。
可是,世事难料,不免意外。最近在与朋友的闲聊交流中获悉,在一些同学的聚会上,有个别人内心里发出了“聚会不如怀念”的慨叹声。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在一些同学聚会中因每个人的经济条件、社会背景和自身个性不同等等,自然出现了被区别、漠视、嘲笑的现象。哪怕是数十年的老同学,如果自己事业无成、有颓废潦倒的窘态;或者因疾病的摧残,世事沧桑的无情而致步履蹒跚、老态龙钟的狼狈形象,就不得不在“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的氛围中,从内心里深切地感受到人性的无辜与世态的无情和炎凉。
当然,大多数同窗好友都是善良忠厚、不忘情谊、笃实道义的人。他们从内心出发,赋予“相聚不如怀念”以情真意切的深刻内涵。因为,老之将至,来日无多,同学相聚毕竟难得。他们更看重对有限生命历程的情意和怀念,所有这些,都令人格外珍惜和珍重。
谁都难以否认,从古至今,所谓同窗、同学也是朋友。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朋友属于一伦,这是每个人在社会成长环境中难以避免的。按照伦理推论来说,一个人对家庭、亲属或不免存有一定的私心,但与朋友交往却完全可以超越狭隘的厉害关系,因此友道一伦始终被古往今来先贤所推崇。这其中就包括了互信、互助、互勉,也有互相的求同存异与宽容。而诸如趋炎附势、蝇营狗苟、唯利是图以及结党营私的“厉害”关系群体,则很难和谐共振,风雨同舟,天长地久的。
本人因身体不幸染疾的原因,近年来无论是大集体性的还是小范围性的同学聚会参加的机会越来越少了,除了自学校读书时就很好的个别同学返乡,或接风或贱行的宴会到场见上一面、共叙友情、彼此交流思念之苦外,一般来说基本上就只能迫不得已的退避三舍了。因为身体不适,在聚会酒宴上谈笑风生、幽默风趣、常常带头领衔主喝的那个“大白话”已不复存在了,在跋山涉水旅游中为一行人讲解人文地理和历史掌故的那个神采奕奕、兴致勃勃的义务导游员已经固化为昨天永恒的情景;动辄引吭高歌、助兴聚会的那个还算不错的男中音如今声带已声嘶哑、力不从心了......我害怕同学聚会因为我一个人的拖累而扫兴,我担忧同学聚会因为我的累赘而给大家带来心理负担和麻烦;我唯恐同学聚会因为我的身体“不方便”而给本来应兴高采烈、开心愉悦的场面造成不必要的恶果。
也许大家能够理解,我从心底里拒绝所有的热心照料、关怀和呵护,而一些世俗目光下的所谓惋惜、怜悯和同情则如同插向我心头的一把锐利钢刀,让我的身心疼痛难忍,痛不欲生。
于是,我只能被迫着也是无奈的选择做一只掉队的孤雁、一只默默离群索居的独狼。在自己的意念中参与同学们的难得聚会,在无尽的怀念中参加同学们的相聚系列活动。唯其这样,我的心情会好受一些,我的心态会更恬淡一些、更平和一些。而我更期望的是:在同学们的心灵深处,自觉念念不忘的镌刻下1999年和2016年同学们先后两次聚会时那个健康的我、那个意气风发、神采飞扬并且充满自信的“贾大白话”......
值此最后一次盛大聚会五周年纪念日的日子里,我骄傲,试看西林之同窗天地,竟是哪届第一?我自豪,一众鸿儒俊彦、满目帅哥靓女,看醉故乡同辈,上苍何等造化?昨天同学少年,书生意气,青春作伴;今日老当益壮,气吞河山,夕阳燃烧。聚会结束,盛宴散去,收拾依依不舍之情,梳理聚会活动始终,难忘初心,宗旨彰显,细节决定成败,运筹追求决胜;五年发酵、时常反思,企图完美,却是痴心妄想;力争皆大欢喜,却是众口难调;竭尽呕心沥血,盛举无人喝彩,努力书写卓越,结果是平庸惨淡,到头来,落得个怨声载道,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无需争辩,心底无私天地宽。
无需表白,真金哪怕烈火炼。
无需懊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无需遗憾,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五年来,我一直在潜心阅读,甚至孜孜不倦。在同学聚会纪念册出版分发的时候,我隐约读到了不满和失望;在偶尔小范围的聚会活动上,我似乎读到了淡漠和怨艾;在赴京参加同学女儿婚礼途中,我读到了莫名其妙的弃之如敝履;在五年来一系列同学之间的交谊活动中,我深切读到了一些人隐约而不可抑制的抵制情绪......
苍生无辜,何忍罪之?一次聚会,竟使我莫名其妙的迷失了自己;一场疾病,才让我冷静的读懂了客观的自己。却原来,我这张毒舌之嘴在给别人评定为59分的时候,一向高傲的自己却连29分都不够啊!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可心中一如既往地坚持“相见不如怀念”的道义和深情厚谊。唐代李白有诗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意思是说青山是不会以荣枯来看待人的,难怪很多人形容同学之间的情谊如青山常在。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更是以一首《贺新郎》描写了自己与青山的关系:“甚矣吾衰矣:恨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沉思良久,所谓朋友之伦、同学情谊,不应该落到“只有青山”而再也不见青山似的人了吧!“相见不如怀念”,难道我这个身患危重“脑梗”之人,竟也开始推崇阿Q精神了吗?
唉,面对残酷的生活现实,你若想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阿Q精神确是一剂神奇的良药。也因此,我觉得阿Q精神可悲,但阿Q精神极其可贵。
此刻,我似乎终于读懂了北岛的那句诗:“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2021年7月9日于楚凡斋
六刊精美颂,国粹九州弘。
赤县翔金凤,中华起巨龙!

温馨提示:总编微信JY1341918373888

诗文配图图片来自总编。

- 晶莹美刊旗下平台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