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详解》二十五、嫡庶之战
《红楼梦》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三回主要讲的是贾府的物质分配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我们先梳理一下这几回中关于物质分配方面的主要事件,这样对于第二十五回也就是本回矛盾的爆发更容易理解些。
二十三回主要讲了两件事,一是凤姐利用职权,让贾芹负责管理贾府的僧尼。另一个是在元春的旨意下,贾府让宝玉和姊妹们入住大观园。这两件事其实讲的还是物质分配。凤姐安排贾芹负责僧尼之事,贾府每月要为此支付一百两银子。这可不是小数目。通过这件事,体现出了凤姐在贾府物质分配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宝玉等人入住大观园,贾府要为此添置许多东西,比如帘幔床帐、各种用品、饰品等等,同时也增加了许多人员,丫鬟婆子等等。宝玉、黛玉、宝钗、李纨、迎春、探春、惜春七处,每处添了六个人,这就是四十二个人,另外还有专门负责打扫的人员,数目不详。这对于贾府来说又是一笔巨大的费用。这些费用都增加在宝玉及其姊妹身上了,这些人在贾府处于上层。而处于下层的赵姨娘和贾环,在这种物质分配中则被完全忽略。决定物质分配流向的一个是地位,一个是有分配决定权的人的喜好。宝玉地位最高,他得到的物质最多最好。凤姐有分配决定权,所以物质会流向对凤姐有利之人。
二十四回通过凤姐给黛玉送茶,通过凤姐把栽种花草树木的工程包给贾芸,说明的还是凤姐在物质分配方面的决定权。通过宝玉爱吃女孩子嘴上的胭脂,通过邢夫人对宝玉和贾环的不同态度,说明的是宝玉的受宠程度和贾环被冷落的现实。通过贾芸给凤姐送礼,说明凤姐在物质分配中也是既得利益者。而赵姨娘和贾环,不仅地位低而且还是凤姐厌恶之人,所以,在这些数额巨大的物质分配中,她们没有得到任何利益。这是赵姨娘贾环与凤姐和宝玉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明白了这些,第二十五回发生的事就容易理解了。归根结底《红楼梦》其实就是写因物质分配而引发的各种矛盾。
第二十五回主要讲两件事:一个是贾环对宝玉下毒手,用蜡烛把宝玉烫伤,并差一点烫瞎宝玉的眼睛。一个是赵姨娘伙同马道婆陷害宝玉和凤姐,险些置宝玉和凤姐于死地。
原文:
王夫人道:“我的儿,你又吃多了酒,脸上滚热。你还只是揉搓,一会闹上酒来。还不在那里静静的倒一会子呢。”说着,便叫人拿个枕头来。宝玉听说便下来,在王夫人身后倒下,又叫彩霞来替他拍着。宝玉便和彩霞说笑,只见彩霞淡淡的,不大答理,两眼睛只向贾环处看。宝玉便拉他的手笑道:“好姐姐,你也理我理儿呢。”一面说,一面拉他的手,彩霞夺手不肯,便说:“再闹,我就嚷了。”
宝玉从外边喝了酒,回来后王夫人让他躺下睡一会醒醒酒,并且让丫鬟彩霞拍着宝玉。宝玉就开始聊扯彩霞,非要拉彩霞的手,让彩霞陪他聊天。宝玉的行为让人觉得在这个家里所有的东西包括人都应当是他的,这就引起了他的弟弟贾环的不满和严重的敌意。因为彩霞和贾环好,人家是一对儿,宝玉这种行为让贾环情何以堪。
二人正闹着,原来贾环听得见,素日原恨宝玉,如今又见他和彩霞闹,心中越发按不下这口毒气。虽不敢明言,却每每暗中算计,只是不得下手,今见相离甚近,便要用热油烫瞎他的眼睛。因而故意装作失手,把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灯向宝玉脸上只一推。只听宝玉“嗳哟”了一声,满屋里众人都唬了一跳。
贾环素日原恨宝玉,说明他和宝玉之间的矛盾不是一天半天的了。贾环天生就坏吗?天生就想害人吗?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人性到底是善是恶不能不设条件。所谓人性是意识方面的东西,意识是由物质决定并产生的,因此说人性善恶不能脱离物质这个条件。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其实就是这个意思。人们是否知礼节,知荣辱是与衣食是否充足有关的。知礼节,知荣辱就是人性善的一种表现,这种表现是建立在物质得到满足的基础上的。贾环害宝玉,想用蜡烛烫瞎宝玉的眼睛,不可谓不恶毒。可见他与宝玉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人身伤害你死我活的严重地步。这是他与宝玉之间的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他长期被忽视被打压的结果。造成贾环和宝玉之间矛盾的是嫡庶有别的封建宗法制度。这些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终于在今天爆发了。
宝玉的悲哀在于,他反对这个封建宗法制度,他不想成为他这个家族的继承者,他不想去搞仕途经济,他想要的是自由、平等。这自由平等当然也会惠及他的弟弟贾环。但是他也改变不了现实,这个封建家族屡屡软硬兼施,想要他这个封建社会的叛逆按照封建家长的要求走上“正途”,结果却导致他这个不想争家族及财产继承权的哥哥屡次被弟弟陷害,险些丢了性命。
再说说马道婆,她虽称道婆,但是应该是佛门中人,是宝玉的寄名干娘,与贾府上上下下甚熟。此人来到贾府后,先利用宝玉被害之机,敲诈了贾母一笔钱财。之后又往各院各房问安,闲逛了一回。最后来到赵姨娘房内。
马道婆见炕上堆着些零碎绸缎湾角,赵姨娘正粘鞋呢。马道婆道:“可是我正没了鞋面子了。赵奶奶你有零碎缎子,不拘什么颜色的,弄一双鞋面给我。”赵姨娘听说,便叹口气说道:“你瞧瞧那里头,还有那一块是成样的?成了样的东西,也不能到我手里来!有的没的都在这里,你不嫌,就挑两块子去。”马道婆见说,果真便挑了两块袖将起来。
赵姨娘问道:“前日我送了五百钱去,在药王跟前上供,你可收了没有?”马道婆道:“早已替你上了供了。”
可以看出,马道婆来到贾府从贾母开始,到地位最低的赵姨娘为止,从上到下都要“问候”到,所谓贼不走空。她在别的房内都敲诈了什么好处虽然书中没写,但是从她连赵姨娘都不放过,可想而知,只要她来贾府一次,贾府上上下下就都得被她咔擦一次。
在赵姨娘这,马道婆又发现了可乘之机,她发现了赵姨娘贾环和凤姐宝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于她而言是个发财的机会。于是,马道婆循循善诱,把赵姨娘引入自己的彀中,以五百两银子(欠条加部分现银)为代价,答应利用法术帮助赵姨娘除掉凤姐和宝玉。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那回,袭人劝宝玉要改掉三个毛病,其中之一就是不要毁僧谤道。在袭人眼里,或在当时大部分人眼里,宝玉讽刺贬低出家人是不应当的。但事实是,宝玉是正确的。当时的出家人大部分都是借宗教之名行诈骗之实,甚至图财害命。这个马道婆先以宝玉的名义骗了贾母的银子,然后反手又协助赵姨娘陷害宝玉和凤姐。在她眼里,哪有什么出家人的慈悲?有的只是钱财,只要给钱,什么丧尽天良的事都能干(这也是当时的人受神权束缚的一种反映)。
这次陷害的结果险些要了宝玉和凤姐的命,即贾环和赵姨娘那一派几乎得手。但是宝玉和凤姐被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救过来了。当然,这段书里所描述的五鬼魇魔法以及癞头和尚跛足道人救命的事儿纯属‘荒唐言’。但在这‘荒唐言’背后,一定隐藏着家族内部斗争的真实事件。不过是作者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家族信息而采取的‘真事隐’去的手法。但是这段里也留了些蛛丝马迹,赵姨娘问马道婆:“前日我送了五百钱去,在药王跟前上供,你可收了没有?”马道婆道:“早已替你上了供了。”这段供药王的对话,应该隐含着赵姨娘与马道婆陷害的宝玉和凤姐的方式:下药,这样的方法才符合实际。然后宝玉和凤姐的命应该是被医术高明的人给救了,这才符合唯物主义。
这一回暴露的是贾府内部主子之间的矛盾,是嫡庶之间为争夺物质分配权,争夺家族继承权而展开的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是本书主要矛盾之一。贾环和赵姨娘害宝玉和凤姐,归根结蒂是因为她们在物质上被忽视。同为贾政的女人和儿子,却得到了极不相同的地位和物质待遇,他们感到不平并想为自己争夺自己认为应该得到的利益。他们的利益受损是因为封建宗法制度中的嫡庶有别制度(族权),但他们无法改变并冲破这个制度。那就只有另一种办法,把嫡子干掉,我就成了合法继承人。赵姨娘与贾环陷害凤姐和宝玉就是基于这样的逻辑。探春曾经说过:像贾府这样的世家大族,从外面杀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自杀自灭才能一败涂地。因此,从探春这段话分析,贾环与宝玉之间的矛盾,很有可能就是造成贾府最后树倒猢狲散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也符合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主要矛盾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