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周四 |《思维是平的》:原来大脑并不神秘

今日豆瓣评分7.5分,20人评价

内容简介
xxxxxxxxx

过去,我们常常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但越来越多的行为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类行为中存在很多非理性的表现 ,比如我们自认为坚定的喜好、浪漫的爱情就常常被证明前后不一、变化莫测。

在《思维是平的》这本书中,英国行为科学家尼克·查特从经典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主人公跳下站台后的心理动机入手,通过对21点错觉、大脑解读者操纵实验等视觉案例和反直觉实验的分析,揭示了人类大脑在解释某一事物时的过程以及局限。

他基于神经科学和行为心理学方面的全新发现,认为潜意识和心理深度只是一场骗局;我们的想法、动机和思维不过是即兴发挥的结果。查特认为,意识到这一点本身就是一种解放,因为它将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出改变,缓解被机器取代的焦虑,从而促使我们重新认识自己,更好地做出决策。

作者介绍
尼克·查特,华威商学院行为科学教授、华威商学院行为科学小组创始人、研究咨询机构英国决策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此外,查特还是英国行为观察小组的顾问和BBC系列节目《人类动物园》的客座科学家。他也是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委员、认知科学协会和英国科学院的成员。
原文书摘
1.一百多年来的心智科学逐渐戳穿了这些骗局,当我们认识到内心世界、真实自我、心理深度和无意识心理力量不过是春梦一场时,我们也就更加澄明地认识了自己:我们是创意无限的临时推理者和标新立异的隐喻机器,一直在把零散的信息碎片焊接成一个连贯的整体。我们和我们以前认识的自己非常不同——我们更为无与伦比!
2.人类确实有一些可以影响实际行为的内在事实,如珍惜的事物、坚信的理想和高昂的热情。但如果心智是平的,即便我们可以就自己和他人编出各种故事,信念和动机在现实中也根本无法驱动我们的行为,因为内在信念根本不存在,动机不过是一种想象,而非现实。
3.当我们从个体心智上升到作为整体的社会时,我们发现文化可以被视为一个共有的惯例集合(包括我们的所做、所求、所言或所思),正是这个集合在个体和社会中创造了秩序。
悦读者荐

一、这本书的观点是啥?

我们的思维具有难以测定的“潜藏深度”。

不是的,这不是这本书的观点。

这本书的观点是它的书名:

思维是平的。

心理深度也只是一种错觉。

思维就像一个技艺娴熟的即兴演奏家,流畅地创造了行为、信念和欲望来解释那些行为。

但是这些瞬间的创造是脆弱、破碎和矛盾的。它们就像电影布景一样,从摄像机里看是牢固的,实际却是由纸板搭起来的。

二、如何理解大脑?

大脑是一个健忘、容易犯错、注意力只有几分钟、不擅长算数和逻辑、阅读说话和推理速度都很慢的信息处理机器而已。

最关键的是,人脑内部,除了记忆,什么都没有,没有所谓的潜意识,也没有信念、三观、性格这些东西,这些都是人脑编出来让我们好受的。

也就是所谓的自圆其说。

三、我们可以怎么办?

正因为今天的思维或行动会成为明天的惯例,所以我们是在一个思维一个思维地重新塑造和创造着自我。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可以做以下三件事情:

1.注重输入信息的质量

输入信息的质量非常重要,直接关系着大脑的运作效果。

一手信息相比二手信息和三手信息以及更多手信息来说,可以增加个人的信息处理能力。

现代社会的问题,就是提供了太多非一手信息,让人们有一种信息爆炸的错觉,实际上这些信息不仅质量不高,而且占用了人们大量时间精力,当然包括书评其实也不是一手信息。

只要走出去,去获得高质量信息,大脑就会给出更好的答案。

那么就是切实去行动,亲自去学习,亲自去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生有涯学无涯,这就要求人选择自己要专注钻研的领域,而不是要面面俱到。

2.掌控自己的情感

我们不是由来自黑暗内心世界的强大神秘力量所驱动的,我们的思维和行动只是过去思维和行动的变形。

和任何即兴表演(如跳舞、演奏或讲故事)一样,新的思维不可能凭空产生,必须基于过去即兴表演遗留的碎片。

而且我们在选取、改变惯例上有着极大的自由权和特定的司法裁量权。

情感都是大脑解读出来的,只要换一种解读方式,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

你首先要相信,然后不妨亲自去实践。

3.放弃终极意义

真相在每个人那里都不一样,意义是随着外界环境不断变化的,太过纠结只会陷入自欺欺人的境地。

禅宗里讲的“劈柴、担水、做饭皆是悟道”,是没错的。

每个人拥有的,只有现在。

所有的意义,也只对当下有效。

每一个当下过得好了。

最终就收获了美好的人生。

每个人都是一段独一无二的历史,可以藉在其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知觉、思维、情感和故事。然而,尽管离不开历史,我们仍然可以重新创造自我;通过有意识地重新创造自我,我们可以塑造自己的现在和未来。五色图书,五彩人生,周四白色思考日快乐!

悦读者:春意闹
编辑:七分
审校:春又生

我们知道的一切都是假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