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县美文】:哦, 老宅!丨悼发小亮娃

新闻资讯·街坊爆料·新鲜趣事·吃喝玩乐·品牌推广

 哦, 老宅!
作者:沙漠红柳

今年四月初,弟弟决定将主墙已经坍塌的老宅进行拆除、改造,取而代之的将是带有厨房和卧室的砖混平房!对老宅,我们兄弟几个都有难以割舍的情结。因为,它承载着我们太多的回忆。

老宅,建于何年?能够说清楚的仅有一人,那就是今年已经93岁高龄的“老姑”(也就是我姥爷的妹妹,关中人称作“老姑”,其实是“姨奶”。)母亲在世时曾谈及老宅修建时间,曾回忆说当时她还是个几岁的孩子。如今,母亲作古已近10年。这样推算下来,老宅至今足有80年历史。真可谓饱经沧桑,历经磨难。老宅是姥爷与他的一群朋友留给我们的杰作!虽是土木结构,却选用了上等木料,当时也算得上是不错的关中土木结构民宅了。老宅有堂屋三间,厦房数间,并有一个天井收集、排放雨水。房前屋后栽植有各种稀有树木,如枣树,香椿树,梧桐树、榆树、葡萄树等。前后院共三个木门,以确保家里财物安全。其中二门最为考究,选用硬木加工制作,门板厚达30公分,且配有砖雕门楼。

我们弟兄几个 的青少年时期都是在老宅里度过的,因而对老宅都有无法忘却的回味。老宅简陋,却充满着“家”的温暖。上世纪三十年代,全国抗战正酣,姥爷时任保长,在朋友们的倾力相助下,建成老宅。不久,他却惨遭不幸,意外离世。赡养老人和哺育孩子的重担就全部落在了姥姥(当时姥姥也就二十四、五岁,还很年轻)肩上。姥姥真乃关中女杰,一生勤劳简朴,坚强乐观,硬是把自己的两个未成年女儿带大,还帮父母把我们弟兄几个抚养成人直至成家立业。姥姥在我的记忆里,是个不知疲倦的劳作机器,纺线织布、种菜喂猪、做饭洗衣无所不能。我的童年就是在她的纺车声中度过的。应该说,老宅是她倾其毕生精力护卫和操持的命根子。母亲对老宅更有感情,从她出生到离世,几乎没离开过老宅。老宅里发生的各种掌故,母亲最有发言权。她在世时讲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当年张学良所部东北军在老宅暂住期间,我的二姨玩耍,不慎跌入部队饭锅,因烫伤治疗不及时而夭折。一个幼小的生命如此结束,可怜的百姓连讲理的地方都找不到?!上世纪中期,老宅里又先后暂住过两批人,一批是北乡(毕家乡拾村)躲避渭河水灾的难民,一批是参与陇海铁路建设的工人。本世纪初,老宅因年久失修而难以避风挡雨,弟弟便在其前院建了几间砖混平房,老宅从此成了库房,存放农具、农资。

今年春节前,我回家小住。 目睹老宅破败不堪样,心里很是失落、难受。老宅,犹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已经走到生命尽头。伴随老宅的拆除,我们对老宅的种种记忆也就永远封存于历史中!

老宅,没了。代替它的将是更为漂亮实用的平房 。我既为之惋惜,更为之欣喜。

中秋节前夕,在外地打拼的侄儿、侄女回家探亲,通过微信朋友圈告知家族群成员,老宅改造工程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于是欣然命笔,以此祝贺老宅旧貌换新颜。

悼发小亮娃
作者:沙漠红柳

两年前的一个傍晚,弟弟电话告诉我:同村的亮娃突然抱病而去。骨灰盒已经送回村里并简单安葬了。可怜的亮娃走了,就这样匆匆走了。

亮娃是我的发小和忠实玩伴。正当壮年的他匆匆离去难免让我心起波澜。他瘦削的形象,悲惨的命运以及乐观幽默的个性不时在我脑海浮现。

在关中乡下,流行父母给孩子取名习惯于名后带“娃”。如牛娃、军娃、春娃、喜娃等等,这些还都是我熟悉的童年玩伴。长大后,慢慢理解“名后带娃”其实是一种父母对孩子的昵称。告诉你,不管你多大,在父母眼里,你永远只是长不大的“娃儿”。

我每次回到故乡,只要看见强娃、亮娃、春娃、发娃们就倍觉亲切、轻松。和他们聊天叙旧总有一种莫名的喜悦。这些娃们见证了我的成长过程,能一一道出我的童年嗅事、趣事。

亮娃和我相差一岁,两家相距也就二、三十米远。她的爷爷旧社会供职于县保安队,还算有点文化,喜欢在孩子面前炫耀学识,是我的启蒙老师之一。我七、八岁时常跟在其屁股后面让他教我猜字谜,听他讲故事。亮娃的父亲是湖南湘潭人,原是国民党军队一名军医,国共内战时离开部队被亮娃爷爷收为义子,于是就隐居关中农村娶妻生子,解放后他一直在村里做兽医。改革开放后,他与老家亲友建立了联系,但因家境贫困一直未能回湖南老家,直到离开人世。亮娃的母亲先天弱视,近乎盲人。村里有关亮娃妈错把鸡屎当面酱的笑话家喻户晓。亮娃生下来就继承了母亲的高度近视,这也让亮娃的人生蒙上阴影。仅仅读完小学就回家务农,一直未娶,鳏居终身。数年前的一个春节,他得知我回家过年的消息便来我家喝酒叙旧。他不停给我讲述去陕南打工遭骗差点丢掉性命的经历,我不断用空杯哄他喝酒,他一直未能发现我杯里无酒。结果不言而喻,他醉如烂泥,还一直夸我“真能喝!”。近几年,他孤身一人四处打工挣钱糊口,直到他死,仍住在爷爷辈留给他的土木结构祖宅。家徒四壁,冬不挡风,夏不遮雨。村干部同情其处境,帮助他申报了农村“五保户”,每月可以享受到百十来块钱的民政救助。他有两个姐姐,虽已嫁人,但仍不时帮他一把。听说,他死在了省城西安。是他二姐帮他联系的打工地。死因或因疾病,或因劳累。在我看来,导致他壮年早逝的根本原因还是贫困。是贫困让他无法去医院体检,更无法及时治病,是贫困让他四处打工以糊口。

亮娃走了,我们再也不能坐下来回味童年趣事了。亮娃的确离开了人世,但和他一样的苦命人还有不少,他们处在这个金字塔社会的最底端,还要不停地与命运抗争,与疾病抗争,与形形色色的黑心老板抗争。

如此看来,亮娃并没有死,而是彻底解脱了。套用一句流行语“他幸福去了”。

作者简介:沙漠红柳,网名。华县杏林镇人,离开关中30余年。喜欢读书和旅行

文章来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沙漠红柳

图片来源/网络

整理编辑/郝鹏

(0)

相关推荐

  • 姥姥于2021.3.27仙逝

    (图为年前最后一次在姥姥家拍摄的照片,图中小姨在做饭,姥爷在烧火,二姥爷在聊天) 中午,爸妈打来电话,告知我一个噩耗:姥姥于今早与世长辞! 我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虽然没有像老妈一样抽 ...

  • 华州杏林镇:永别了,饱经沧桑的老宅!

    邮箱:3125136050@qq.com 永别了,饱经沧桑的老宅! 作者 宋欢武     前些日子,弟弟微信告知家族群成员,位于华州杏林镇沙圪塔的老宅已完成其使命,被彻底拆除,取代它的将是美观实用的塑 ...

  • 李正品/父亲身边的三个女人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河南文学祝大家新年快乐  万事如意! 父亲身边的三个女人 父亲身边的三个女人 李正品 最早知道父亲有三位女人,是伯父在骂大街. 那年发生了两件事:一是哥哥结婚准 ...

  • 王玲【散文】记忆中的童年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美        文             品             读             记忆中的童年 文//王玲 村里传话过来,姥姥家的旧宅子被拆了.具体原因 ...

  • 【故乡:那年那月那人-专栏】远去的老宅 / 文:谢 言

    远去的老宅 文 / 谢 言 姥爷姥姥家的老屋在湾子中间最好最高的位置.板打的墙,厚厚的毛草黑黑的,一看就有些年头了.走廊老沿很高,用石块磊起来的,踏步七八层用条石和石块磊起. 进入堂屋最显眼的是身着灰 ...

  • [学生作品]向阳春常在

    向阳春常在 西安爱知中学 2021届17班王欣然 姥爷去世后,姥姥常年孤身一人.每每打电话去问候,她总是一人在老宅看电视,我们都有点担心. 初三学业忙,干脆把姥姥接来住些日子,祖孙俩也见见面.车站拥挤 ...

  • 【华县美文】我好想看见

    新闻资讯·街坊爆料·新鲜趣事·吃喝玩乐·品牌推广 我好想看见 作者:四方轮子 放羊娃 羊儿在崖边吃草 羊羔在附近蹦跳 放羊的娃儿在柿树下 关心着芳林嫂是否逃脱 还有那突围的鲁汉和小波 猛抬头看不见他的 ...

  • 【华县美文】下山风

    新闻资讯·街坊爆料·新鲜趣事·吃喝玩乐·品牌推广 下山风 作者:四方轮子 "风来了,风来了." 睡在身边的老婆,轻轻的把我推醒,问道:"你又做梦了?" 我睁开眼 ...

  • 【华县美文】老同学

    新闻资讯·街坊爆料·新鲜趣事·吃喝玩乐·品牌推广 老同学 作者:四方轮子 一个小小的留言 竟然知道了 我和沙漠红柳 原来坐一个教室 在他的牵伴下 我用一分钟 又走回了37年前 回到了老同学中间 很久以 ...

  • 原创丨乡愁·发小(新华屯记忆)

    原创丨乡愁·发小(新华屯记忆) 文/欢爸 时间/2015-02-26 23:18 [引言]翻看老照片,把旧作整理一下.这是弟弟那届一帮同学建了个群,把我拉进去的,听着他们聊他们那届的事儿,很多往事真的 ...

  • 《悼发小张拴龙兄》挽联

    "张翼云天" * "挽联" <悼发小张拴龙兄> 横批: 张翼云天 上联: 拴系亲情  一生远离危厄 下联: 龙出斯世  百年近在梦圆 * 说明:   ...

  • 国医大师李振华的“养胃方”!治胃发胀、胃灼热、胃隐痛,请保留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中华脾胃病学> 你好,我 ...

  • 观点丨谢发超:学校教育惩戒实施细则:应为、不为与何为

    2020年12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对教师如何依法依规实施教育惩戒.调和家校关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推动教育惩戒从学理研究.文件规范走向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学校需 ...

  • 云南楚雄的南华县竟然是明朝七下西洋的大航海家郑和的第二故里?

    郑和(1371年-1433年),一说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 ),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明朝太监, ...

  • 上世纪二十年代,一个华县人写给儿子的信被刊载在《共进》期刊上!

    邮箱:3125136050@qq.com <共进>半月刊编辑杜松寿与他的评论文章 作者 杜明科   <共进>半月刊是由陕西旅京学生杨钟健.刘天章.魏野畴.李子洲.刘含初.杨明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