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施崇伟/黄昏饮马傍交河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刊网络所发作品,同步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知乎号、360个人图书馆七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施崇伟
嚼着葡萄干,听着《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满车的葡萄气息,飘向黄沙戈壁,在一片绿洲环抱的废墟前,车子嘎然而止,葡萄的甜味,弥漫在空气中。
交河故城,曾经是古丝绸之路上最为繁华的城市之一,如今仍被称为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古城。
苍凉的戈壁大地,显出城市的宏伟轮廓:四周崖岸壁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坍塌的堆土、沟壑,耸立的土柱、砖塔,残破而苍桑,豪迈且悲壮。
从前的车师古国,西域三十六城郭诸国之一,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征战之后车师人,他们在此建城、建都。到唐朝成为鼎盛,效仿长安形制布局,城内市井、官署、佛寺、佛塔、街巷,以及作坊、民居、演兵场、藏兵壕、寺院皆备,国都成为繁华盛极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历史风雨,战火烽烟,一次又一次与命运的较量,在战火中成就,又在战火中衰落。从9至14世纪,这里就没有过太平时光。当蒙古贵族海都等叛军的铁蹄踏来,残酷战争血洗高昌、交河。蒙古人成为新的统治者,他们不仅占领城市,还强迫当地居民放弃传统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兰教。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打击,交河终于终于抗不住了。600年前,都市沦为废墟。又经漫长岁月,遗迹又被风沙雨雪、地质变化与人为破坏的摧残。如今的样子,苍老,坚毅,掩饰了精致的生命,和更精致的猎杀。
古城四央临崖,在东、西、南侧的悬崖峭壁上还能见到劈崖而建的三座城门的轮廓。
我从南门进入。这里地势险要,有“一人守隘,万夫莫向”的山崖,是古代运送军需粮草、大军出入的主要通道。导游遥指东门,巍然屹立在30米高的峭壁上,那是为城内居民汲引河水的门户。
伫立南门,它吸引我仰望的目光。残存的遗址,依然坚固而峻峭。鱼贯而入站在贯穿南北的中心大道,居住区被大道分隔为东、西两区,北端尽头,高耸的塔、柱,那是宏大的寺院。
我从中心大道一路启程,察看它的风貌,怀想它的辉煌。
苍苍原野,茫茫废墟,导游帮助我一一指证寺院、官署、城门、民舍。历经风吹雨打,建筑的墙体巍然耸立,甚至还有狭长而幽深的街巷。导游巧舌如簧,却也解不清古城留下的几多未解之谜。
他指着脚下的土堆:“下面曾经挖掘出200多个的婴儿骸骨。”闻之顿觉背心发凉。他又说:“每当夜深人静,还能听见婴儿的哭泣声。”更是惊起一身的鸡皮疙瘩。婴儿墓群之由来,是故城的一个谜团。
为什么200多个婴儿会在同一个时期死亡?死去的婴儿为何集中葬在官署区?考古学家们翻遍故纸堆,找不到关于婴儿古墓群的文字。那就猜想吧:有人猜测是一场瘟疫导致婴儿集体夭折,有人说是古车师人祭祀供养的需要,更有种不尽人情之说:战乱中的交河先民面临灭顶之灾,为了不让子孙遭到异族的凌辱,他们在官署区前惨烈地祭祀誓盟,让这群婴儿“集中”安息。无论哪一种猜测,都没有切实的依据,未解之谜,依然未解。
沿中心大道继续直走,来到官署遗址。屋顶、居室和地下窑洞,显现出那个年代的官署架构。从残存的阶梯下行,进入到官署地下部分,通过大门,进入深达5米左右地下房间,典型的回鹘风格券顶,推测是唐朝安西都护府的住所。墙上画满了壁画,仍可见的洞眼,还挂着佛龛。
出官署向西,大道两侧的土垣,短巷纵横交错,隐隐可见分割的“坊”市遗迹。导游说:城内的房屋院宇一半在地下挖掘,一半在地面构筑。这种别出心裁的建筑格式,是为了防御外来侵略?还是为了抵挡炎夏的酷热高温?同样留下了千古之谜。
大道的北端,多是长方形院落建筑,旧时此处有一座宏大的寺院。朝向街巷的门庭之内,主室里的方土柱,或是神坛塔柱。那壮观的塔群,是安葬高僧的塔林,这是吐鲁番地区最早的佛城。
登上最北端的观景平台,极目远眺纵横交错的城廓,它向着远方伸展。导游说:“在丝绸之路所有的城市遗址中,如果要选出一个保存最为完整的,那一定是交河故城;如果要选出一个最富有传奇色彩的,那也一定是交河故城。”
是啊,古城之传奇,在于它不是按照一般城池那样用砖瓦土石垒起来的,而是在一块沟壑纵横的黄土台地上,由交河先民一寸一寸向地下硬掏出来的一座城。在将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一个民族退出交河,另一个民族又潮涌而来,在原来的房址再向下挖,不停地掏挖雕琢,生生把交河城打造成一个巨大的沙盘雕塑。交河,堪称是在大地上直接雕刻而成的城市。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唐时诗人站在交河,回望西汉时的战火狼烟,看到黄昏到来时交河旁饮马的士兵还带着做饭和报警两用的行军锅(刁斗),仿佛又见细君公主冒着风沙走在与乌孙和亲的路上,琵琶声中尽是悲怆哀怨……
湛蓝的天空,空旷的大地,金色夕阳照耀的黄土夯墙静静耸立。在状如柳叶的故城雄姿前,吟咏起古人“黄昏饮马傍交河”的诗句,抚今追昔,感慨这世间万物,无不都像历史长河中的一枚落叶,曾经多么繁华与辉煌,都抵不过岁月的磨砺。
作者简介
施崇伟,重庆江津人,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会会员。有散文、诗歌、小说散见于全国各类报刊。出版有个人文集《岁月的痕迹》。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任学青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蓝 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