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泽“二仙”庙群(1)
【宋表双冲】
--- 三顾小会岭 ---
说实话,我到这会儿也没搞清楚这个“二仙”究竟是什么来头。“二仙”的故事在晋东南大概家喻户晓,但是我感觉他们的说法未必一样。不过除晋东南潞泽以外,恐怕别的地方的人也没听说过这个神话,即便晋国人也毫无所知:“二仙”是晋东南民间神话中的两个美女,她们姓乐(yue),据说祖籍陵川,后迁至壶关。民间的造神运动为何会选中她俩呢?这个事情不大搞的明白了。按照传说提供的线索,这乐家的两姐妹在成“神”之前,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成神之后也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宋代才大显了一番威灵被封为“真人”,并荣幸地有了名字:姐姐叫冲惠,妹妹叫冲淑。博文题目所言“宋表双冲”就是这么来的。
到了晋城第二天,也就是十月二号早上,王老师带着车来接我们(其实就我和阿扁两人),按照王老师设计的路线,我们从晋城人民广场出发。我是一出门准转向,搞不清东南西北,不过地图上的方向我是知道的:出晋城向东北行进,即可进入陵川县。
之前,我们联系王老师,就表明我们的总路线:以陵川为重点区域,辐射高平、泽州和晋城。根据这个总路线,王老师为我们精心设计了一些围绕陵川辐射其他区域的线路。我们没想以“国保”为中心,而是以早期木结构为中心,无奈这一带的“国保”和“早期木结构”是完全重合的,只好以“国保”为中心。
提起晋东南的木结构,从古建筑名称上来讲,没有比“二仙庙”更著名的了!尤其是来到泽州,“二仙庙”是躲不过去的。呵呵,今天的第一站还就是一座二仙庙,不过并不是小会岭二仙庙,而是湖娌二仙庙。我之所以要先说小会岭二仙庙,是因为这里的经历很有意思,而且小会岭二仙庙是“国保”,同时,她也将是我们此行看到的第一座宋代建筑,意义非凡,因此先说她。
提起二仙庙,我和她没有什么渊源,在第四批“国保”公布之前,我压根就不知道有“二仙庙”,更不知道在晋东南有“数不清”的二仙庙群。第四批“国保”中首次出现“晋城二仙庙”(即:小南村二仙庙),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到第六批“国保”时已经一大堆“二仙庙”冒了出来,而且全部是宋金木结构,真是让人瞠目结舌!估计第七批“国保”中也不会少于五座二仙庙。这事整的......
今天既然到了“二仙庙”的老巢,当然首当其冲的就是二仙庙了。以湖娌二仙庙作为开端,我们开始直奔第一座宋代的二仙庙--- 小会岭二仙庙 ---而来。大约是太过冒昧了一点,二仙姐姐不太高兴了,“咔”一把大锁把我们拒之门外......
王老师来过多次了,今天只是向导,我和阿扁急了,看着那硕大而规整的枓栱,尖锐的耍头和批竹枊,这高档货看不上真有点不甘心--- 绕到庙后面的玉米地就是一顿折腾,可惜这烂庙围墙完好,院子里的情况却一无所知。
王老师过来解围:反正就在这条路上路过,返回来时也可以再来。这秋收时节,一片热火朝天,找人还真不好玩。没办法,只好寄希望与回程。
问题是,我们的“回程希望”马上就被证明是天方夜谭,只要光线允许,我们绝不会关闭照相机往回走!所以回程只是一句空话。如果错过一个明清的,哪怕是元代的二仙庙也就罢了,反正泽州有的是二仙庙。但是这么远跑来,错过宋代的二仙庙似乎有点过分。因此,我们决定明天再来。
第二天早上,会合了橄榄以后,我们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上,又来到小会岭二仙庙门前,悲哀的是,她依然不欢迎我们,“宋表双冲”的大门仍然紧锁,阿扁和橄榄下车去到门前忽悠。这下我是沉不住气了,直接就拉着王老师去找人:秋收时节,地里就近处就有人忙活,我走过去打听。被告知:看门的虽然就住在二仙庙中,但是家在小会岭村子里。问清楚具体地址,我们撇下阿扁和橄榄开车就奔村里去了。
小会岭村距离二仙庙大约二里,二仙庙在小会岭村西北的一块丘陵上。进村不太费劲就找到了他家。但是不出意料,他不在家,收秋去了,家里只有两个小孩。虽然两个小孩差不多已经是大孩了,但是一问三不知,连自家的地在哪儿也搞不清,爷爷奶奶的电话也不知道!很明显,是态度有问题。这下可真没辙了......
还是借王老师的老话下个台阶吧:回来时咱们再来。虽然这话是下坡的驴,眼下的情况也只有死驴当活驴医了。不过我心里差不多也就不抱希望了:错过就错过吧,我们尽力了。
晚上回到晋城,我们联系了一下张老师。他这个国庆节加班,不能和我们一块儿转悠,但是我们早就是博客里的老朋友了,他决定请一天假陪陪我们,奔波了两天,王老师也得休息休息。于是我们和张老师约定明天早上规划一下行程,哈哈,这一规划,又想到了这个连拒我们两次的小会岭二仙庙,行!明天还是去找她。
第二天(这就十月四号了)早上,我们甚至哪也没去,一路风尘就又杀奔到小会岭二仙庙前,二仙姐姐大怒:这大过节的你们还没完了不是?到了门口下车,看看人在不在。来到庙门前,张老师上前敲门时,奇迹出现了:看门人是不在,但是庙门开了!哈哈,哎呀,二仙姐姐呀,神仙也有大意的时候啊......
小会岭二仙庙,也叫小会二仙庙,座北面南,为一进四合院格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兼舞楼)、献殿、正殿三重建筑,但是由于献殿和正殿紧密相连,中间没有院落空间,所以是一进布局;周以配殿及厢房围护。现存建筑中,除正殿为宋代遗构外,其他建筑物均为清代重建。
二仙庙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正方形(步量宽深均为九步),单檐歇山灰瓦顶;檐下枓栱均为明间各补一朵;正面明间补斜栱;柱头铺作及正面明间补间均为双杪无枊批竹耍头;转角铺作中角斜栱为单杪三下枊;补间铺作为单杪双下枊;凡枊除耍头刻作枊型外,均为尖锐的批竹真枊。
大殿外观的最大特征是举折相当平缓,形象极其古朴。殿内构架大方,用材粗大而彩绘华丽;六椽栿通搭前后檐,殿内无柱;而其构架方法很是奇妙,与五台山延庆寺金代大殿异曲同工--- 六椽栿上省去四椽栿,直接架平梁,这是导致大殿外观举折平缓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 尽管铺作只有两跳,但枓栱出跳加长延伸,大大缩短了六椽栿的长度,并使其所受之力尽量避开栿身中部而转达梁头;这样六椽栿的两头从空间上就到达了下平槫之下,接替了本该由四椽栿担负的职能。这一招不仅省去了大量的建筑材料,而且同时减轻了构架本身的重量,使得梁架更加轻巧稳固,与崇明寺的构架原则如出一辙,真是巧夺天工的奇妙之举!
殿内两侧尽间各以两条丁栿支撑系头栿架起山面屋盖;平梁两端不用托脚木,而用两条劄牵一举三得:劄牵身连合踏,保证了蜀柱的稳定;压住丁栿后尾;同时与六椽栿头共同支起下平槫。如此实用性与技巧的完美组合,虽鲁班再世也不过如此吧!
【大殿后檐铺作】
小会岭二仙庙我们的确不该错过,而且也确实没有错过,这是我们此行看到的“最好的”房子之一。因为崇明寺大殿的构架原理与之完全相同,但崇明寺大殿的面积比小会岭二仙庙大殿要大一些,所以我说她是最好的房子之一。晋东南早期木结构真是藏龙卧虎,小会岭二仙庙就是一座经典杰作,后来人都不应当错过。不到晋东南,真不知道中国早期木结构之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