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样囊肿...

来源:即时超声

编辑:小超人

表皮样囊肿定义表皮样囊肿又称角质囊肿,漏斗部囊肿、表皮包涵囊肿,是最常见的皮肤囊肿之一,其囊壁为内含角质透明颗粒的层状鳞状上皮包绕形成的囊肿,其囊内主要为干酪样粘稠的角化物,常为单发,多发者见于Gardner综合征患者。

皮肤结构示意图

病因:表皮样囊肿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尽管来源于皮肤的表皮样囊肿可能与外伤有关,但现在大部分的观点都支持表皮样囊肿可能是一种单胚层源性的真性良性肿瘤。其病因包括创伤植入、毛囊损伤、皮脂腺破裂、发育缺陷、遗传、人类乳头状病毒(57、60型)感染等。

认识的误区:既往临床医师常用的 “皮脂腺囊肿”实际上就是角质囊肿,这其中绝大部分是表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和皮脂腺囊肿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病,只不过后者是一个被误用多年的词,现在一般的医院病理科已经摒弃“皮脂腺囊肿”这个不准确的词语。

表皮样囊肿部位表皮样囊肿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的皮肤或皮下软组织,尤其好发于头颈部及躯干。表皮样囊肿声像图特点:

结节的位置:均位于皮下及皮下组织,和皮肤关系密切。
结节的边界:边界清晰,少数边界不清。
结节的形态:椭圆形、类圆形,少数形态不规则。
结节的内部回声:均匀细点状低回声;点状低回声夹杂小无回声区;或点状、短线样高回声;混合回声,内部回声不均。

彩色多普勒:所有未合并感染的表皮样囊肿囊内无血流信号。当破裂合并急性感染时囊肿周边可及血流信号增多。当合并慢性感染性肉芽肿时囊肿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血流信号走行规则,无马赛克现象。

表皮样囊肿的超声分型


根据表皮样囊肿组织成熟度不同、囊内角化物含量以及是否合并感染破裂,超声声像图可分为3种:均质回声型,不均质回声型、混合回声型。其中混合回声型又可分为:I型,II型,III型。

均质回声型

均质回声型:声像图表现为皮下圆形、椭圆形、分叶型囊性低回声,囊壁光整境界清晰。囊肿浅表和皮肤层关系密切。
不均质回声型

不均质回声型:外形及囊壁均与均匀型大致相同,但其内部低回声内夹杂小无回声,或点状、短线状高回声,内部回声与囊腔内角化物有关。
混合I型:
I型,破裂时局部囊壁可见连续性中断,囊周围回声混乱,境界模糊
混合型II:
II型,洋葱皮征,表现为多发环形高回声与低回声交替层状排列
混合型III:
III型,合并慢性感染时表现为类实性低回声,境界清晰不规则。
超声医师之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