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推理:可能性论证基础能力
论证基础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论据、结论以及论证。一个完整的逻辑主线无外乎就是由论据得到结论的过程,只是在这个过程中,题干为同学们呈现的往往只有论据和结论,实则在此过程中还蕴含了论证过程。而大家只有分析清楚这其中的论证过程,才能算是从真正意义上把握了题干的逻辑主线。
例如:论据已知小明有黑眼圈,结论推测小明昨晚熬夜了。在已知题干中论据和结论都很清楚,可需要我们想明白的还有为什么小明黑眼圈就能够推测出他昨晚熬夜的结论,中间的论证过程到底为何?其实很简单,因为熬夜会导致黑眼圈,所以通过这样一个论据我们会去推测这样的结论,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知道熬夜和黑眼圈之间有联系,所以才会去推测这样的结论,而这个结论又不一定成立,所以才构建了一个可能性推理的论证过程。
那么针对这个论证过程,我们又可以如何进行削弱和加强呢?既然论证过程的要素一共有三个,所以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其实也就是围绕这三个要素去进行加强和削弱:削弱/加强结论、削弱/加强论证、削弱/加强论据,理论上讲我们可以削弱论据,但需要提醒各位同学的是,我们一般不削弱客观存在的论据,那什么样的论据可以削弱呢?比如我认为怎么怎么样作为论据的,就可以削弱,因为主观性的东西有可能存在误差。
【例1】最近有一位科学家提出新观点: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不会晚于35亿年前。他的依据是:板块运动必然会让自然界深色的镁铁质岩石转变成浅色的长英质岩石。而在35亿年前,地球已经有浅色的长英质岩石出现了。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这位专家观点的是:
A、颜色浅的长英质岩石本质上是颜色深的镁铁质岩石“再生”而来的,而在数十亿年前,镁铁质岩石在地球上占有绝对的数量优势地位
B、以全球各地35亿年前的沉积层样品分析,其中含有长英质岩石颗粒的不足一半
C、长英质岩石在自然界中的占比比镁铁质岩石高出很多的解释似乎只有板块运动这一解释,但早期的板块构造运动很可能是时断时续的,局部范围的
D、35亿年前地球火山密布,火山爆发释放的岩浆会把镁铁质岩石深深埋在地下,这些镁铁质岩石会被熔化,进而转变成长英质岩石,但板块运动不是火山爆发的唯一原因。
【解析】D。通过分析题干可知题干论证的结论为: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不会晚于35亿年前。前提为:板块运动必会让自然界深色的镁铁质岩石转变成浅色的长英质岩石。且在35亿年前,地球已经有浅色的长英质岩石出现了。分析选项,A项,探讨的是颜色浅的长英质岩石本质以及镁铁质岩石的数量优势,与题干想要通过浅色长英质岩石的出现来判断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不一致,无关项排除;B项,讨论的是长英质岩石的颗粒在沉积层中的占比,与题干论证也没有关系,无法削弱,排除;C项,表述使用了“可能”,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不是板块运动造成的,且题干提到的时间,在C项中也没有进行描述,削弱力度较弱;D项,指出火山爆发会把镁铁质岩石转化为长英质岩石,但板块运动不是火山爆发唯一的原因,说明不能够仅凭其出现的时间以及现状推测结论,直接削弱的题干论证。综合C和D两项来看,D的削弱力度是最强的,所以本题答案为D。
通过对这道题目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在可能性推理题目的考查中,只要大家能够准确分析清楚题干的论证过程,基本上就能从根本上理解题干,那么后期再结合论证结构、论证模型进行学习和分析就会事半功倍。今天给大家分享了可能性推理论证基础能力分析的解题思路,希望各位备考的小伙伴在学习备考的过程中一定首先要重视论证基础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多注意勤加练习,尽可能多的做对更多相应的题目,以提升自己做题的速度以及准确率,最终能够收获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