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的“老辣”,如何读懂?
书法圈内的自媒体,提到董其昌,不外乎两种标题:
1、人品论。诸如流氓、豪绅等字眼加上去,一定要吸引眼球。
2、夸夸论。诸如老辣、漂亮等字眼加上去,显得很懂,但从来没有半句对书法的评语,标题晃眼就OK了。
当然,还有一种自媒体,今天骂流氓董其昌人品不好、明天接着就夸其书法“太美了”、“太漂亮了”。让人怀疑这种小编是不是精神有点错乱——你能有一个明确的、坚定的立场和态度吗?
启功先生就很诚恳,他说:
其实三百年来,大家学的都是董其昌(大意)。
但是话又说回来,三百年来,学懂了董其昌的怕也是不多吧。原因或许是“人品论”作祟,觉得深究其法不太好意思,但其实历史已经逐渐拨开了迷雾,执着于此,其实就是一种矫情,选择性的无视。
倒是清初康熙,眼光不俗:“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
不过我们也要坦率的说,董其昌的书法,有优点,也有局限。
下面以其行书《自书诗册》,略作评语,以管窥其貌。当然,也是一家之见,仅供各位参考。
董其昌的用墨很有特点,恰到好处的浓淡枯湿,这是他个人审美的一种笔墨体现。抓住他的这个特点,就很容易看到他是怎么用笔的。
第一个字“石”,线条中间的黑线非常明显。思考一下:这种脊线是“中锋”拖写出来的吗?
仔细看“口”部,黑色脊线位置就不那么中间了,位置发生变化,可以判断,其用笔不是现代那种垂直笔管的写法,而是侧着笔写字的。
右边一列字,逐渐墨干,笔法就逐渐现身了。你看“永”字竖钩与左右点画的回环,非常灵活,这是运腕的体现,不是调锋与捻管。
“仙”、“故”二字,可以重点看,圆转流畅,要去想象笔尖的灵活度,以及运腕带动笔尖、如何笔笔写到位。
“鹤”字,墨枯。这种细笔线条,正是董其昌所言“提得笔起”的体现处。
“笈”字,转折弯钩,沉实有力,线条是圆鼓鼓的。这些都不是现在的调锋技术能实现的,而是董门所传承的笔法关键。
“历”字的大长撇,认真看看,看到这一笔线条的两条边沿线,是不是发生上下错位?这是如何写的?
想明白了就很简单,顺手而已。但光有顺手还不够,还有发力的驱使,才促使笔毫自然而然的拧转,形成线条的拧转。
这样的线条,你在当代人的书法中看得到吗?再找找其他字有没有?
一笔书。
这种运笔功夫,是写好书法作品的基本功。
试问一下:大家有没有特别针对这个能力的练习方法?效果怎么样?
“庭”字的大长撇结合上面的“历”字对比着看。
有了上面的几点认知,看左列的枯笔飞白:
看线条如何由细到粗的过程中,丝丝锋线的变化——展开与收束中,那些锋线如何变多、如何变少?
想起董其昌的那句话了吗:“自起自倒、自收自束”。
连线。若只做“牵丝”对待,就肤浅了。
联系一下我们昨天刊发的文章《王羲之的连线》,认真考量一下董其昌的笔下功夫又如何?
注意实与虚,注意连线中的锋线位置变化。多关注这一点,看多了就慢慢懂了董其昌的用笔了。
上图第一个字,与下图第一个字,注意圆转线条。
在快速的圆转用笔中,如何让线条顺畅的翻转,并且保持线条的结实度,是最值得自己锤炼的笔法。这些基本功不过关,就只能徒描字壳,学个表象而已。
这种地方,其实可以单挑出来,作为日常练笔。
董其昌写字,
用笔还是非常自信的。
有了自信,
他就在玩笔了。
所以说,
字由笔出,随笔赋形。
当然,董其昌的优点,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但是吧,这幅字,也显露出他追求的过度。那就是——过度的流畅带来的流美。我们学习不可全盘照搬,需要有一点自己的判断,从而有扬有弃。
不过,董其昌也写有一些沉雄之作,咱们以后再聊。
顺便提一下,董其昌对其门下弟子,有一些作品是作为笔法示范而写的,亦即所谓的“示法”,更需要多加留意。董门有一套相传相授的笔法训练功课,只是一直以来不外传,宗门外难得一窥,也就难以读懂其中深义了。而一旦点破,其实特简单,就是一层窗户纸,根本就不复杂。
书法临创,推荐用笔
|牛耳|
100%好评
点击图片立即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