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了解八字是怎么一回事吗?
四柱学又称八字学,源于宋代,据传创始人是徐子平,是古代易学延伸出的一种术数体系。没有想象的那么神秘,更不是迷信。它借用一套特有的符号体系建立起架构模型,如十天干,十二地支,阴阳,五行等符号体系,实际上只不过是一种代号,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固化后,一直到今天,已经约定俗成了。其通过各种符号体系之间的综合作用关系,经过层层推演,最终得出一个结果,类似于今天的统计学,但这个结果本身并不是绝对与唯一的,只是一种大概率。千百年来,历经大量实践,到今天依旧存在,就证明其有存在是有其价值的。我们需要正确对待的是,不迷信其结果的唯一性与绝对性,但可以参考其价值,并用实践加以印证,客观的对待这门学问。不盲从,不迷信,一切以事实为准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
四柱学既是对干支五行的客观呈现,也是古人意识形态的体现。四柱学的中心理念源于阴阳五行,即依据干支五行生克状态及其变化进行关联综合分析。古人认为,宇宙中阴阳五行无处不在,既存在时间中,又处在空间内。因此,时空都具有阴阳五行气场和能量,它不停的影响着万物,并且不断变化。变易是《易经》的核心,不变是对某一时刻时空状态的定位而言,而变与不变如同道的阴阳两面。四柱学的实质就是对某个时空状态下的干支五行生克变化情况进行定位分析。
一个人出生那一瞬,所处的时空状态是唯一的。每个人只能生一次和死一次。这个状态就像存储卡一样,古人用阴阳,五行,干支的方法把这些信息储备进去,以此来描述当时的时空状态,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谈的“命”。其实,说白了人的命,是人出生时所处时空状态的干支,阴阳,五行信息组合。时空状态定位是相对不变而言的,定位后的时空干支五行还会不断发生变化,并会和原来定位的状态,即人的“命”发生关联,由此也产生了“吉凶”,这就是四柱学所讲的“命运”。其实吉凶也不神秘,都不过是一些代号。吉就是对自己有利的,有所得;凶就是对自己不利的,有所失。
时空状态的干支五行信息从哪来的呢?怎么知道啥时候是火旺,又怎么知哪个时候金被克了?基于这种情况古人创造了一套能反映时空信号的天干和地支,阴阳和五行体系。干支本身也是古人用来记载与推演时间的符号,用作历法纪年。
我们不妨回忆下,历史上很多重大事件都是用干支命名的,例如: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等。古人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天干,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地支。天干运行周期为十个数,地支的运行周期为十二个数,干支相互配合,天干的奇数位与地支的奇数位搭配,天干的偶数位与地支的偶数位搭配,产生一个以六十个时辰、六十天、六十个月、以及六十年为一周的运行周期,并有条不紊地反复循环,形成稳定的周期律。由于干支搭配产生的周期以天干“甲”与地支“子”为起点,到天干“癸”与地支“亥”为终点,因此古人将这个以六十为一个过程的周期称作一“甲子”。另一方面,由于干支具有不同的五行属性,能反映某个时空状态的五行信息。例如:甲为阳木,子为阳水,1984年为甲子年,干支是水木搭配的组合结构。
我们用年月日时记录时间,共有四个时空位置的信息。古人认为,年月日时四个位置可看作“四柱”。年份有干支,月份有干支,日子有干支,时辰也有干支,一共是八个字,因此我们又称它为八字。
人的命就是根据这四个时空位置,八个字的干支来记载的。其中,年柱是从地球公转一周而来,代表大环境,影响范围极广。月柱不仅是地球在黄道上每个阶段运行的状态,表现为一年十二个月份,还有着不同温度的变化,于是产生了四季;并且月柱也是日柱的开端,没有月柱,自然也没有日柱存在的必要。月球绕地球不停地公转,且跟随地球绕太阳旋转,所以月亮对应的地球与太阳的位置也是在不断变动的,这便产生了月亮的阴晴圆缺的循环规律。当看不到月亮时,称为“朔”,一般在农历的二十九到下月初一期间。当农历十五左右时,我们看到圆圆的月亮,称为“望”。月亮由这次朔到下次朔或由这次望到下次望,这就是月亮绕地球旋转了一周,构成了一个月。
确切的说,日柱是地球的自转反映,在同一时间里,地球只有一半会被太阳照射到,白天则为阳;地球背着太阳的那面,太阳光照不到,则为黑夜,是阴。日夜交替,正是阴消阳长和地球自转的变化;时柱是地球自转状态的量化体现,直接受到日柱的影响,反映的是一天12个时辰的不同变化,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为什么四柱学中要以日干代表自己呢?而非其它的天干地支。这是因为年柱代表的是地球的公转,月柱代表的是月球围绕地球转,日柱则是地球的自转,自就突出了个体性,也是人与人的差异性。时柱只是对自转的量化。举例说明,比方今天辛丑年,农历五月廿二天气晴朗,廿二处在农历五月,具有夏季气息,但十二个时辰不同时间段的光线和温度却是有所区别的,午时阳光最充沛,而下午申时光线与温度就下降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