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再忆张国荣 |杂记:17年前的DVD热+26年前的小城另类磁带热

首先,要向空藏动漫博物馆说一声抱歉,越忙越乱,结果把两个视频访谈丢掉了。微信后台改版后不知道为何,不让预览了,所以我发现不了问题了。还在和腾讯交涉。

另,也给大家分享一张照片。就是留言里有朋友提到的,不仅邱老教过李扬老师如何配孙悟空。尚华老师也教过他。这里还有一张当年的报道,大家可以看看。(是哪本杂志上的,我已经记不清了,汗。。。)

前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知道很多媒体都会铺天盖地的纪念张国荣。所以,特别想静一静,不敢再跟风了。毕竟,张国荣并不是我童年时追过的偶像,尽管那时非常喜欢他的电影。所以,出于尊重,再去蹭一位已逝的天皇巨星的热度,显然也不妥当。

但总觉得今年的四月一日有点不寻常,确实是有点想一吐为快。因为2003年的四月一日,我被困在了深圳,且回不了北京。因为当时这两地都是重灾区。四月一日,巨星殒落。印象很深的是,当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戴着口罩的一众明星神情寞落。四大天王难得一起出来,整齐划一的黑衣,分唱张国荣的代表作。

当时,我还应约给《看电影》杂志写了一篇稿子,保存至今。

当时,为了写这篇文章,我跑到华强北买了一大兜子的张国荣影碟。主要是为了配图之用。当时的打印店,扫描一张封面要五元钱,现在想想,都留下来了,还是有点纪念意义。

最后一张,再看到,心情确实有点复杂。虽然不是正牌,也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还是贴出来吧。

++++++++++++

思绪继续往回飞。其实我们当年虽然身处西边边陲小城,但流行文化方面,并不比沿海地区落后特别多。从80年代中叶之后兴起的港台流行歌曲思潮,也是席卷校园。什么港台明星红,过不多久,当时当地一定会流行什么。每个周末,还是小学生的我们,就要赶到城里最大的磁带店去看看有什么新货到了。但唯独张国荣有点例外。

张国荣和谭校长两强争霸时,似乎还偏早,我们那里还没醒过味来。等两人都淡出时,也就是八十年代稍晚时,我们正好在流行邓丽君、齐秦,接着就小虎队来袭,接着就是五花八门,各式明星出场。再不久就是九二年开始的四大天王及四小天王风光一时。

这时,谭张也是热门人物,毕竟当时厂里的闭路电视、街边的录像厅里,两位的作品不少,而且相当炙手可热。可在磁带方面,两人都稍弱一些。相比之下,张国荣更逊一下。毕竟谭校长上了春晚,而且还难得的给大陆的电视剧一上视版《封神榜》唱主题歌。

但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大部分的明星是来得快,去得也快,慢慢就不再流行了。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可张国荣在我们那里真的是另类中的另类。按说他在别人正当红时,也不是磁带最受追捧的,那么几年之后,应该人气更差才对。可偏偏他不是。

大概是在1994年前后,也不知道何故,我们当地兴起了张国荣的演唱会磁带热潮。左一盘右一盘,风靡一时。有的细想起来,可能也不是什么太正规的版本,也有一些是直接从香港运起来的,总之,香港原版、大陆引进版、不明D版都很畅销。最后的结果,原本一些追其他明星的追星族也因为当时张国荣的演唱会磁带火爆而转而以听张国荣的磁带为荣,更别说大量的骑墙派们。一时间,张国荣竟成为当时罕有的“突然蹿红”的老明星了。===一个明星在他当红时未红,不奇怪;一个明星走红了几年,渐渐淡出了,也不奇怪。只有张国荣,当时在我们那个小城真的是个例外:在他早不该当红的时候,狠狠的红了一把。

十年前去国家图书馆,偶尔翻到这些关于谭校长和张国荣的老报纸,也是十分感念。是啊,谭张梅陈,四去其三。真是芳华绝代成追忆。属于港片港剧港乐港星的流行时代都已经过去了,一切的一切的都不存在了。

广而告之

1

END

1

【童话往事:中国译制动画片(1979-1992)丛书介绍】

“童话往事”创作团队花费8年多的时间,采访了130余位当年的电视工作者和配音艺术家,期间还前往中国国家音像资料馆、上海音像资料馆、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广东电视台,以及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东省图书馆等全国十多家图书馆,调阅和查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及珍贵视频。书中对1979年至1992年间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热播过的主要外国动画电影和电视动画片进行梳理与回顾。内容包括这些动画片在原出品国的制作播出情况,以及引进中国后的译制、播出情况和社会反响、观众回忆等。丛书涉及作品粗略统计约150部。以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各省市两级电视台首播的时间顺序为序,每篇介绍一部片子,两卷总计约67万字、500余幅图表。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中国大陆引进播出外国动画片的时间路线图。

1、对全书回顾的约150部外国动画片当年的引进人、译制者、配音员等历史亲历者,在每一篇撰文时均以不同方式进行了相应的采访,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史料,生动鲜活的采访内容定会令读者感触良多,让我们更好的了解那个年代人们的精神风貌。

2、在梳理和回顾每部外国动画片之余,做适当的延伸,通过大量的图表、注释、附章等形式,以及章节概述等,对当时与作品制作、引进、播出相关的历史、文化、社会事件、政策法规加以盘点介绍。信息丰富,史料翔实,是从业人员及研究学者理想的参考资料;

3、早年引进的一些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经典之作,由于部分作品较为冷门,作品情况及所属公司情况曾长期为国人或动画业界所忽视,国内鲜有介绍,此次,丛书就其制作发展史、作品特色、品牌营销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均属国内首次。

“影像     情感     童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