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妊娠失眠、消谷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陈墨金子
初诊:2018年7月2日。林某某,29岁。因“停经待查,夜寐欠安20余天”就诊。
患者平素月经尚规律,周期30天,经期7天,末次月经5月3日,量中,色鲜红,无挟血块,无痛经,6月10日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20天前自觉身热,手背脚背尤甚。寐短早醒,仅睡1小时,偶有胸闷,面色无华,胃纳欠佳,大便2~3天1次。生育史:1-0-1-1。2010年6月顺产1女,2012年人流一次。6月23日B超检查:宫内妊娠,胚胎存活,孕囊29cm,胚芽长6mm,心管搏动,推测孕龄42天。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妊娠失眠。
治则: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方药:酸枣仁汤加减。
知母10g 生地黄20g 酸枣仁10g 茯苓10g 地骨皮10g 炒栀子10g 合欢花10g 佛手10g 炙甘草10g 甘松10g,3剂。
二诊:2018年7月5日。身热已除,大便每日一解,夜寐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守上方加苏梗10g,5剂。
三诊:2018年7月10日。孕9+4周,消谷易饥,饿时无力,手足发抖,日进食6、7次,每次一碗饭。食后腹胀。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则:益气健脾。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太子参15g 茯苓10g 生白术30g 山药30g 莲子20g 炒薏仁米30g 扁豆20g 炙甘草6g 佛手10g,4剂。
四诊:2018年7月14日。食量减少,恢复正常,夜晚腹胀。
方药:安胎汤加减
炒黄芩10g 山药15g 巴戟肉12g 鹿角片10g 淫羊藿15g 仙鹤草20g 续断10g 菟丝子15g 桑寄生15g 莲房10g 杜仲10g 炒白术10g 陈皮10g 佛手10g,5剂。
按语:《临证指南医案》中,叶天士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血舍魂;心藏神,血养心。妇女孕后血聚宫养胎,阴血亏虚,血亏肝受累,肝血不足,则魂不守舍;心失所养,加之阴虚生内热,虚热内扰,故患者出现虚烦失眠、心悸不安,早醒。患者面色无华,自觉发热,手背脚背发热,脉细乃肝血亏虚之征。故治宜养血以安神,清热以除烦。酸枣仁汤中重用酸枣仁为君,以其甘酸质润,入心、肝之经,养血补肝,宁心安神。茯苓宁心安神;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润燥,清热除烦,共为臣药,与君药相伍,以助安神除烦之功。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为使。患者夜寐欠安、发热虚烦日久,故用合欢花解郁安神,地骨皮、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栀子泻火除烦,加强养阴安神,清热除烦之功。肝藏血,主疏泄。肝血旺注于冲脉,则冲盛;肝气条达舒畅,则任通,胞宫始能保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故佐以佛手疏肝理气,甘松行气开郁醒脾以调肝血而疏肝气,与酸枣仁相伍,辛散与酸收并用,补血与行血结合,具有养血调肝之妙。证药相应,叁剂药后不寐显著改善,守方加苏梗以善后。
《金匮要略》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木病必妨土,故兼顾脾。患者久病肝病,肝病乘脾便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且妊娠血聚宫养胎,脾虚则胎失所养。患者易饥饿而食后腹胀,为胃强脾弱的表现,故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以益气健脾,方中以太子参、白术、茯苓、甘草平补脾胃之气,为主药。以白扁豆、薏苡仁、山药之甘淡,莲子之甘涩,助白术调胃健脾为辅,共奏益气健脾渗湿之功。佛手芳香醒脾,促中州运化,通上下气机,疏肝理气又健脾,肝脾同治。四剂药后患者食量正常,偶有腹胀,故以补脾肾安胎为主,方用安胎汤加减,加陈皮,佛手以行气消胀以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