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夫人——我认识的人越多,我越喜欢狗。
罗兰夫人——吉伦特无冕女王
“我认识的人越多,我越喜欢狗。”这是罗兰夫人一辈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罗兰夫人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吉伦特党领导人之一。她的丈夫罗兰也是吉伦特党的领导人之一。
罗兰夫人于1793年11月8日被雅各宾派送上断头台。临刑前在自由神像留下了一句为后人所熟知的名言:O Liberté, que de crimes on commet en ton nom!(“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罗兰夫人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家,与其丈夫都是吉伦特党的领导人。她出生在1754年,在1793年的时候被政敌送上了断头台。罗兰夫人凭借着自身的才华在法国漫长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罗兰夫人1754年生于巴黎塞纳河畔,父亲是雕刻工,母亲是基督教徒。罗兰夫人的故事记载从小她的父母没有改变她的任何想法。激励她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教她不要懒惰和奢侈。父母教育方式让罗兰夫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被束缚。少年时期的罗兰夫人喜欢看古典书籍。1774年罗兰夫人的母亲离世,罗兰夫人将对母亲的思念发泄在文字当中,从而提高了她的文学成就。
罗兰夫人认识了比她大20岁的罗兰先生,两人对双方的印象很好,但他们两个人的爱情不被双方家庭认可,罗兰夫人写了一份信拒绝了罗兰先生,回到了巴黎,罗兰先生不想放弃他们的爱情,一次次去看望罗兰夫人,最终两人于1780年结婚。婚后第二年,他们生下了可爱的女儿玛丽·特雷萨·奥多拉。
罗兰夫人参与丈夫的出版事业,成为罗兰先生得力的助手,在向他学习的同时,被他的思想观念所影响。罗兰夫人的故事强调,通过与朋友的交流、阅读名人的书籍,罗兰夫人的思想不断的成熟,对政治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她主张合理适当的为民主共和做斗争,反对过多的流血,不愿看到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到来打破了罗兰夫妇的平静生活。最初罗兰夫妇对革命并不积极,随着国民的革命热情高涨,罗兰夫妇也踏上了革命的道路。罗兰夫人成为吉伦特派的领导人之一,罗兰夫人的沙龙对吉伦特派有极大的贡献。1793年罗兰夫人被捕,被推上了断头台。
人们对罗兰夫人的评价中称她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美人,举止高贵优雅、声音甜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把罗兰夫人推上了历史的舞台,投身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之中,只为让法兰西重获自由、平等的新生。
历史对罗兰夫人的评价大都是正面的,她思维清晰,有坚定地信念,活力无穷,才华出众,拥有执着的热情。她在大革命初期有重大的影响力。罗兰夫人以敏锐的政治头脑、出众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吸引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风流人物。法国大革命中很多的巨变和议案都出自于她主持的沙龙,这使得吉伦特派对她极为崇拜。
罗兰夫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法国大革命中的暴力革命对他们所宣扬的理想和正义进行严重的打击。最终残忍的反对派把罗兰夫人推上了断头台,她勇敢无畏在断头台前喊出了“自由啊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用来警告世人,没有秩序的自由,没有法制的自由,最终会毁灭一切。罗兰夫人只活到39岁,这个39岁的女子拥有不平凡的容貌和风韵,更拥有不平凡的头脑跟文采,这位“大革命期间最高贵的女人”在最美好的年纪里生命戛然而止。罗兰夫人的评价是独一无二、不可效仿的。罗兰夫人是一个为特殊使命而生的人。她把全部的精力甚至于生命奉献在大革命中,为自由、为人道、为平等、为革命而生,她就是罗兰夫人。
“自由啊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这句发人深省的名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吉伦特派的灵魂人物罗兰夫人在断头台上的遗言。对这句名言,中国读者大抵十分熟悉,对于罗兰夫人的名字,中国人不陌生。然知则知矣,对罗兰夫人的生平事迹可能并无更多、更深入的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国内文化界对罗兰夫人虽有介绍,却不甚详,至今没有一本关于罗兰夫人的传记专著。
罗兰夫人何许人也?她本名雅娜·曼侬·菲利普,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雕刻匠家庭,天赋过人,很小就开始认字读书,求知欲旺盛,饱读历史、哲学、诗歌、宗教著作等各类书籍,表现出了非凡的学习天赋。她擅长音乐和绘画,精通意大利语和英语。她喜欢伏尔泰、孟德斯鸠,深受普鲁塔克、卢梭等人的影响。在少女时期,罗兰夫人的才女名声已经远扬。她偏爱那些讲述革命理论的著作,也正是这些思想点燃了她对社会不公正的强烈不满,引导她走向了革命道路,并把生命终结于断头台上。
在美人辈出的法兰西,罗兰夫人依然称得上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美女,声音甜美深沉,举止优雅高贵。暴风骤雨般的法国大革命爆发,把罗兰夫人推向了历史舞台。她离开了自己平静的家庭生活,投身到风起云涌的时代潮流和革命运动中,只为实现自己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让法兰西获得重生。罗兰夫人思辨清晰,信念明确,活力无穷,热情执著,才华出众,这些使她在大革命初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她名为罗兰,实为罗兰夫人,丈夫罗兰为法国内政部长,然而以罗兰名义发出的各种政纲和法令,几乎都是出自她的笔下。
罗兰夫人以她的沙龙为基点,推动着革命的发展。罗兰夫人以其敏锐的政治头脑、超人的智慧和女人的魅力吸引了一大批当时的风流人物——多是吉伦特派成员,他们经常聚集于罗兰夫人的沙龙,讨论时政,拟定政策。大革命发生后的几个月里,许多巨变都发端于她的沙龙,国民公会中的许多议案都是在这里酝酿产生。因为罗兰夫人在吉伦特派中的核心地位,使得吉伦特派对她极为崇拜,而雅各宾派则对她恨之入骨。
罗兰夫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强烈地信仰人类本性的再生能力和人性的完美,以致她预料不到,清除掉她的判断力所不赞成的传统、律法和习俗,会遇到障碍和危险。暴力革命在转瞬之间摧毁了君主和贵族所代表的法国封建专制,但它的血腥、惨烈和恐怖也将革命所宣扬的理想和正义清扫而光。在这场血淋淋的惨剧中,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被野蛮、欲望和残忍的冷酷催眠了,正是这种残忍的冷酷把罗兰夫人推上了断头台。当她一袭白裙,勇敢无畏地站在断头台前,面对着她曾经用尽心力想为之谋取幸福的疯狂民众时,她喊出了“自由啊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的醒世名言来警告世人:没有秩序的自由、没有法治的自由,最终会毁灭一切。
这位“大革命期间最高贵的女人” 只活了短短的39岁,在风华绝代的时刻,生命戛然而止。诚如梅森(美国作家——编者)所说:她是不可仿效的,她是历史培育出来的一朵奇葩,她是独一无二的,是一个为了特殊使命而生的女人。
罗兰夫人
罗兰夫人(Manon Jeanne Phlipon,1754年3月17日-1793年11月8日),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吉伦特党领导人之一。她的丈夫罗兰(Jean Marie Roland de la Platiere)也是吉伦特党的领导人之一。
罗兰夫人于1793年11月8日被雅各宾派送上断头台。临刑前在自由神像留下了一句为后人所熟知的名言:O Liberté, que de crimes on commet en ton nom!("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无冕女王
罗兰夫人既不是议员,也从未担任过任何公职,但巴黎政界送给她的头衔是"吉伦特的无冕女王"。这个39岁的女子拥有不平凡的容貌和风韵,更拥有不平凡的头脑和文采,为她倾倒的不仅是自己的丈夫、吉伦特派领袖之一罗兰,还包括几乎所有的吉伦特派政治家。她的沙龙是吉伦特派最主要的聚会场所,她的意见左右了吉伦特派的政治走向,而以罗兰名义发出的各种政纲和法令,几乎无不出自她的手笔。雅各宾派恨之入骨的心理很可以理解,不可思议的是,当天她并非没有逃过追捕的机会,事实上,包括丈夫罗兰在内的大部分吉伦特领袖都已经躲藏起来,藏匿场所有很多还是罗兰夫人帮着张罗的,而她本人却回到家中上床休息,直到警察拿着逮捕令找上门来。
被捕背景
法国大革命进入了1793年,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疯狂而盲目地向前飞奔。试图拉住缰绳将它制服的吉伦特派,不断地抽鞭催它跑得更快的雅各宾派,二者的对立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斗争的结果是吉伦特派的全面崩溃,5月31日,武装市民冲击国民公会,雅各宾派挟民众之威通过决议,尽数驱逐吉伦特派议员并在全城搜捕政敌。罗兰夫人的被捕,就是在这一天的深夜。
自投罗网
为什么罗兰夫人要自投罗网?同时代人包括罗兰夫人自己留下的文字都告诉我们,这个女子抱定了为自己行将破灭的理想殉死的决心。这个悲壮而浪漫的结局,感动了后世无数的历史家和政治家,从米什莱、布莱尔到克鲁泡特金、谭嗣同的死,或可看作罗兰夫人风骨的延续。但在19世纪末期,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得几封大革命时期的书信重见天日,这些书信,是罗兰夫人被捕后在狱中写下的,它们彻底改变了这个死亡故事的色彩。
婚恋悖论
故事要从罗兰夫人的少女时代说起。这个出身于巴黎雕刻匠家庭的女孩--当时的名字叫做玛侬,从小表现出罕见的天赋,父母亲也刻意培养,到了十六七岁的时候,才女的名声已经传遍开来。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上帝赐给玛侬一个充满智慧的头脑的同时,也赐给她一个充满欲望的肉体。早熟的女孩常常在夜半感受到难以遏制的冲动,但她的头脑告诉她:除了婚姻,一切肉体的欢悦都是罪恶。少女玛侬为了战胜自己不听使唤的肉体,有时候彻夜站在冰凉的石板地上,或者用抹上炭灰的面包做早餐,当作对自己的惩罚。为了赢得这场艰难的抗争,玛侬强迫自己更深地埋没在书本里,并且拒绝接近所有年龄相仿的男性--他们会唤醒她压制在肉体深处的欲望。玛侬最终和比她年长20岁的罗兰结婚,不仅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教养和趣味,也因为罗兰的年龄让她安心,她可以用一种与父辈相处的心态,建立起靠着精神纽带来维系的夫妻关系。
但是,大革命改变了一切。置身革命的漩涡之中,罗兰夫人的才华和手腕日渐展现,吸引了众多的政治家们,当然他们差不多都是男性。1791年,一个风华正茂仪态优雅的男子、吉伦特派政治家博佐,出现在罗兰家的客厅--对于罗兰夫人,沉睡了多少年的情欲在这一刻苏醒。她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博佐,博佐也以同样热烈的爱情回报。虽然他们的灵魂已经互相属于对方,他们的肉体却无法结合。罗兰夫人的理性让她无法放弃对完美人格的追求,表面上,她仍然克尽一个妻子的操守和义务,内心却已经痛苦不堪。她甚至向丈夫坦白了一切,希望他至少能谅解这样一份柏拉图式的恋爱,但令她失望的是,丈夫的心胸远没有她想象的那样宽广,罗兰完全被醋意和怨愤所压倒。而就在家庭陷入危机的同时,罗兰夫妇的政治生命也陷入了危机--某种意义上,这是罗兰夫人求之不得的机会。
前面提到的罗兰夫人被重新发现的秘密书信,收信人就是逃离巴黎的博佐。逮捕时,罗兰夫人束手就擒,在狱中也屡次放弃了越狱的机会,她刻意选择死亡这个结局的理由,在信中说得非常明白:"如果他们(雅各宾派)审讯我,我会用一切手段来维护丈夫的声誉,这是我对他的悲痛的补偿。但是对于你--当我在这里孤身一人时,和我一起的只有你。我的被捕,让我能够将自己作为牺牲奉献给丈夫,同时与我所爱的人结合。多亏了刽子手们,让我的义务和我的爱情能够并行不悖。""锁链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东西,它让我能够用我的整个身心来爱你,每时每刻地想念你……"
在牢狱里
只有在牢狱里,罗兰夫人可以问心无愧地离开丈夫,把全身心献给自己的爱人。罗兰夫人是一个坚强的女性,但据在监狱里照看她的女佣回忆,她常常把由朋友秘密带进来的博佐的信紧紧贴在胸口(里面附有博佐的小肖像画),一遍又一遍地亲吻;有时候连续几个小时伫立在窗前,任泪水如潮水般流淌。
致博佐书
罗兰夫人致博佐书
我读你的来信常是至再至三!我将它紧按在心头,并向它的全身接吻。我不希望再有信了。我曾从科列(Cholet)夫人处打听你的消息,没有结果,又有一次致书亚夫南(Evreux)的列脱立(Le Tellier)君,想藉此使你获得我的消息,可是邮政的联络又中断了。
我不愿直接写信给你,因为你的大名足以使信被扣留,并且还可以使你受累。我是昂然自得地来到此间,愿左袒一般拥护自由的人,并对于他们怀有好些希望。当我听得下了二十二人的逮捕令时,我即叫道:我的祖国消灭了!我在确实知道你逃走一事以前,抱着最痛苦的恐惧心,而对你发出的逮捕令更使我重新害怕。他们因你具有勇气,才出此恶劣手段;自我知道你在卡尔顽多(Calvados)以后,我又归于安静了。我的朋友,在你的高贵的努力中继续进行罢。布洛托斯(Brutus)在菲力辟(Philippi)的战争中心中疑惑起来,以为当时拯教罗马是太早了。当一个共和主义者一息尚存,当他还有自由,还有勇气,他必须并且可以勉为有用之人。法兰西的南部是你的藏身地,并且将为一般有主义的人的避难所。
你的眼光必须注在该处,你的脚步必须走入该处。你必须住在该处,以便对你的同志服务,对你的美德加以砥砺。
我自己知道静待正义的回复,或是成为专制政治最后暴行的牺牲品,我的例子是不会没有用处的。我如果对于何事有所恐惧,那就只是怕你为着我的缘故,毫无思虑地空费气力。
我的朋友!你如果拯救我们的祖国,那你也就是为我的幸福而努力。当我知道你对于祖国的服务是有结果时,我死且瞑目,举凡死,痛苦,和忧患,我视若无物,因为我是从此中生长出来的。你不要担心,我活到最后的时刻,一点也不会陷于无聊的激昂的纷扰中。…不要担心啊!我们不能太求对得住彼此所发生的感情。如此便不至于觉得不幸了。我的朋友,祝你好,祝你好,我的最爱的,祝你好!
(按此信自狱中发出)
一七九三年六月二十二日
从容就死
终于到了永别的一天。1793年11月8日,罗兰夫人被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而在9天之前,没有逃脱而被捕的22名吉伦特派领袖全部被送上了断头台。在那个年头,法国人、巴黎人对于死亡早已麻木和淡然,甚至包括走向死亡的死刑囚自己。看到自己为之奋斗的理想,还有亲手建立的制度堕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些往日的革命家们跌进了虚无的深渊,处刑的前一天,他们彻夜痛饮狂欢,抚摸着明天将离开脖颈的头颅相互取笑。通向刑场的路上,他们一路放声高歌,意气轩昂。其中的一个,甚至在俯身到断头台的刀刃底下时还不忘记开个玩笑:"下一次,可别忘了叫国民公会通过一个头颅不可侵犯宣言哦。"
和她的同志们一样,罗兰夫人的死也同样从容。半路上,民众冲着她恶声高吼:"滚上断头台去!"她微笑着回答:"您说得是,我正在往那儿去呢。"和罗兰夫人同时处刑的,是一个因伪造货币而获罪的中年男子,看到断头台时浑身颤抖,站立不稳。夫人说:"您先请吧,免得我的死增加您的痛苦。"刽子手桑松摇头:"命令书上的顺序是你在前面。"夫人含笑而语:"您难道就忍心拒绝一个女人生命中最后的要求?"即便是铁石心肠,这一刻也只有从命。
遗言
罗兰夫人最后的遗言今天已经传遍世界:"自由自由,天下古今几多之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原文"Ô Liberté, que de crimes on commet en ton nom ! ",梁启超《近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译文。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亦有提及。)
罗兰夫人临死前说过:"如果知道我死了,丈夫也一定活不下去的。"4天后,远离巴黎的一片树林里,发现了一具老人的尸体,他是把拐杖插进胸口自杀的,他就是逃亡中的罗兰。不仅仅是罗兰,半年后,博佐的尸体在波尔多地区的深山里被发现,同样是自杀,死去了很久,早已被野狗撕咬得面目全非。
BG1BGB免责声明
图文来自网络,本人对文中观点不持立场,对文章观点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