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时期,姚崇任宰相,有一次唐玄宗貌似...
唐玄宗时期,姚崇任宰相,有一次唐玄宗貌似关心的问道:老相国,你有几个儿子?现在哪里高就啊?你是宰相,儿子有才不能藏着,该提点也要提点嘛!姚崇一听,不对,这是有人在拿我儿子做文章,来者不善呐!
姚崇的脑子立马飞速运转:肯定是我儿子有什么把柄被人抓住了,被参本到皇上这里,借此扳倒我,所以皇上这才来试探,这人是谁了,我儿现在洛阳,魏知古也在洛阳,难道是魏知古?
果不其然,姚崇猜对了,背后搞鬼的正是魏知古。魏知古是谁呢?这人说来,姚崇还对他有恩,魏知古早年出身低级官吏,但苦于头上无人,所以一直官运不济,后来幸得姚崇的提点和举荐,才得以步步高升,从小县令坐上了副宰相之职,可以说姚崇对他有知遇之恩。
按理说,那魏知古对姚崇应该是要感恩戴德的,不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吧,起码的尊敬要有吧,可为什么他会背后给姚崇捅刀子呢?
原来啊,他们同朝为官期间,渐渐产生了许多分歧和不和,有时候为了争论一件事,甚至还当众争吵,就这样他们之间有了隔阂,姚崇觉得魏知古太过顽固死板,魏知古觉得姚崇有点倚老卖老,反正就是互相不对口,明争暗斗。
姚崇心想:这我把魏古知古提拔起来了,没想到给自己找了一个对头来,真是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啊,不行,我得想个招把他赶下去。
有一次,终于被姚崇逮着了一个机会,他在皇上面前煽风点火,让皇上下旨把魏知古封为代理吏部尚书,要他到洛阳去选拔干部,其实就是变相把他排挤了。后来姚崇还派人去洛阳检查魏知古的工作,看他做的怎么样,有没有水份,能不能挑几个根刺出来。
魏知古知道后,那个气啊,就别提了,简直是欺人太甚!他想:行,既然你如此对我,那也别怪我无情了,本来我还念及你的恩情,可你一再整我,那我们也就恩断义绝了,你姚崇可别落把柄在我手里。
就此,两个人彻底翻脸。
其实,这就是现实版的一山不容二虎啊,两个人不在一个山头时,你好我好大家好,都是兄弟、哥们,可一旦到了一个山头,有了直接利益瓜葛,那问题就来了!
常言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魏知古一直等待机会报复姚崇,可姚崇不愧是老江湖,硬是没有什么把柄让他抓住,就在魏知古一筹莫展时,姚崇的两个儿子送上门来了。
原来,姚崇的两个儿子都在洛阳做官,听说魏知古到洛阳来选拔人才,心想:这是咱魏叔啊,咱爸当年可没少帮他,得去找魏知古走走后门,弄个肥差。
彼时,那俩傻儿子还不知道,他们老爸和魏叔已经闹翻了。
俩人见了魏知古,说明了来意。魏知古一见到他们,高兴的不得了:好啊,老崽子我没等到,却等到了你们两个小崽子,天助我也。
但他表面上还是不动声色,对那俩人所求之事连声答应。可反过来,他一回京就奏了姚崇一本,说姚崇教子不严,纵容儿子“走后门”。
唐玄宗知道后非常生气:好你个老姚,亏我这么信任你,你居然带头犯事,看我不治治你。
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唐玄宗没有明说,而是旁敲侧击:老相国啊,你有个几个儿子啊,都在干什么啊……
姚崇多精明的人啊,一听就知道有问题,心想这是在套我话,我如果替儿子掩护,那就真着了道,皇上也不好糊弄,干脆我就坦白从宽,转攻为守。
他说:回皇上,臣有三个儿子,两个在洛阳,这两小子贪欲多但识人少,他们肯定是找魏知古求官了。不过,我还没听到什么消息!
这话答的真有水平!向皇上暗示:我这俩儿子太傻,有点贪功冒进,但涉世未深,所以不知人性险恶,才去找魏古知。这就为接下来反攻魏知古埋下了伏笔。
唐玄宗本以为姚崇会护短,没想到人家根本没那意思,唐玄宗很高兴,问道:你咋知道的?神机妙算啊!
姚崇一听到这话,就确认了,果然是魏知古在背后搞鬼:好啊,你无情,那就别怪我无义了。
姚崇说:魏知古当年怀才不遇,是我提拔了他,我两儿子和他们魏叔交熟,他们两人一定认为,老魏会念及我的恩情答应他们的非分请求,必然去找老魏谋差事。
唐玄宗一听就火了,说:这魏知古真不是好人,玩弄心计,恩将仇报阿!我这就下旨,割去他的官职。
要是常人,一定立刻说“皇上圣明”!姚崇谁啊,三朝宰相啊,岂能没两把刷子,他反替老魏说好话:此事皆因我那两不肖儿子而起,皇上能宽恕他们,臣已感激不尽。如果撤了魏大人,朝臣必定会认为皇上偏心,有损皇上威名啊。
看姚崇这招多高:不仅没落井下石,还替儿子开了罪,还处处替皇上着想。三管齐下,实在是高。
皇帝一想也是的,就听从了姚崇的建议,于是下旨,给魏知古降了级,从副宰相降为工部尚书。得,一下从副总降为中层。
魏知古,害人不成,反受其害。姚崇,三言两语,化解危机。
怎么样,姚崇厉害吧,古代的朝堂就是今天的职场,仔细看看,学学姚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