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练书法“三年不下楼”,他的楷书堪称佳品
郭均,字炳南,陕西韩城少梁(今韩城芝川)人,清朝道光年间秀才,著名书法家。代表作品有《咸阳碑》、《朱子家训》等。曾经为了苦练书法,三年不下楼,真是够疯狂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虽然关于郭均的书法介绍很少,但是流传他的书法故事还挺多的。他的书法虽然存世不多,但是在当时的韩城很有名气,有“千金难求一扇”、“一字一白银”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话说郭均少年时便以书法驰名乡里。韩城县有一年对司马庙进行修葺,完工之际,知县上门请求郭均题写碑记记录此事,郭均欣然应允。立碑这天恰逢芝川古会,又遇上司马迁的忌日,来了不少的文人墨客。
他化身乡民,站立在碑石旁偷偷听人家议论。当听到人们说他的字“花哨是花哨,但功力明显欠火候,不能算是上乘之作”时,郭均忽然意识到,他距离自己孜孜以求的飘洒还有着十万八千里,不由羞得面红耳赤,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回到家后,郭均就一头扎进“书楼”中不再出来。自古以来,韩城的读书人以耕读传家的居多,并无建书楼的习惯。
厢房均是上库下宿的二层楼房,郭均上的应该就是这种厢房。郭均命家人抽去楼梯,在楼上没黑没明地炼字,饭菜都是用绳子吊上楼去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三年后,郭均自觉书法有了突飞猛进,便下了楼。郭均下楼后干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换新衣裳,也不是洗脸,而是来到司马庙,把原先的那块碑磨平另写。后来人们看到的碑石就是郭均重新写的那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郭均的《重修咸阳县城碑记》,现藏于陕西省咸阳博物馆。该碑为楷书碑刻,碑高约254厘米、宽90厘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