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蓉逝世21周年 她是春晚女神,还是电影节影后

羊城晚报7月17日报道    2000年7月17日,著名评剧、小品表演艺术家赵丽蓉因病去世,今年是她逝世21周年的日子。赵丽蓉承载着不少中国人的春晚回忆,她曾七度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演出包括《急诊》(1988年)、《英雄母亲的一天》(1989年)、《吃饺子》(1994年)、《如此包装》(1995年)、《打工奇遇》(1996年)、《功夫令》(1998年)、《老将出马》(1999年)。

赵丽蓉是评剧演员出身,曾出演《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多部评剧。1988年首次登上春晚时,赵丽蓉已经60岁。从1988年到1999年,她在春晚舞台上给中国人带来无数欢乐,许多名台词至今仍在互联网流传,比如《打工奇遇》中的“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老将出马》中的“点头Yes摇头No,来时Come去是Go,要打招呼喊Hello”等。

除了活跃在春晚舞台,赵丽蓉也曾参演影视作品。她的第一次“触电”发生在1986年,在央视版《西游记》中饰演车迟国王后。而在1989年的电影《红楼梦》中,她饰演刘姥姥。

而赵丽蓉的在影视领域的高峰出现在1991年。她主演了黄健中执导的电影《过年》,该片的其他演员还包括李保田、六小龄童、梁天、葛优等人。影片讲述春节来临时的东北农村,李保田和赵丽蓉饰演的程家老两口与回乡的子女们吃年夜饭的故事。

凭借母亲一角,赵丽蓉获该年度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以及同年的中国电影政府奖;1992年,她又获得了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四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大奖。一位豆瓣网友如此评论赵丽蓉的演出:“赵丽蓉的每个特写都异常精准、动人,眼角眉梢都是戏,有一瞬间我觉得梅丽尔斯特里普也不算什么嘛。春节简直就是中国家庭的照妖镜,悲苦酸甜全都原形毕露。”

相关报道>>

赵丽蓉去世21年,我们为何如此想念她

“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

“探戈就是蹚啊蹚着走”

“点头yes摇头no,来是come去是go”

“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这酒怎么样,听我给你吹……”

这么多年来,即使人们再没有机会看到舞台上的赵丽蓉带来新的金句,但这些经典台词只要开了个头,我们都能顺口接下。

时光如梭,曾带给几代人春晚记忆的表演艺术家,也已经离开我们21年了。每一年的今天,观众们都会回忆起那几年的除夕夜,有这样一位带着唐山口音的可爱奶奶,曾让我们开怀大笑。

在春晚之前,她一直活跃在戏剧舞台

赵丽蓉生命的前60年大多是在评剧的舞台上度过的。

1岁的时候就被一代名伶芙蓉花抱上戏台演“彩娃子”,幼年在侧幕看戏,6岁登台,15岁担任主角。

后来与评剧新派创始人新凤霞搭档,在《花为媒》《杨三姐告状》《凤还巢》等多个剧目中担任彩旦(戏曲中扮演女性的丑角)。

新凤霞(左)与赵丽蓉(右)

她是《花为媒》中的阮妈,

是《杨三姐告状》中的杨妈妈,

也是《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

赵丽蓉常年在各大戏剧舞台频繁亮相,积累了丰富的表演经验。

编剧高琛曾评价:“她在每一个剧里戏都不算太多,但这个人勤奋、演戏认真,总是不闲着,所以表演中没有空白……一刻都不出戏。”

与赵丽蓉合作多年的导演张玮回忆,在50年代,赵丽蓉靠彩旦大出风头,是“相当风光”的。

评剧演员、好友花砚茹在接受采访时称:“为什么我现在特别想赵丽蓉?因为到了演出、排戏的时候,她真的能想出主意来……简单几句一提醒,大家就都注意到表演上的区别了。为什么中国评剧院的彩旦形象特别多?赵丽蓉是有功的!”

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曾评价她“一人千面,当之无愧”;尚小云为她题字“雅俗共赏”;梅兰芳还曾经送给她一张自己的照片。

而每个暑假都会在家里重温《西游记》的观众们是否还记得,赵丽蓉也是电视剧《西游记》中车迟国的王后。

60岁首登春晚,并不影响她成为我们的除夕记忆

当然,更多观众知道赵丽蓉,还是在她生命的最后十年里,那些经典的春晚小品角色。

8次登上春晚舞台,赵丽蓉参演的作品反映了诸多社会问题,那些数不清的经典台词也颇具讽刺意味,放在如今甚至仍然能做到针砭时弊。

1988年,是赵丽蓉的春晚首秀。在小品《急诊》中,她演一个穿着棉马甲、带着红袖章的值班大妈,搭档的是济公扮演者游本昌。

这部作品探讨了祖辈对于“独生子”过度溺爱的社会话题。小品的结尾是赵丽蓉为了让孙子开心就连唱带跳表演《我一见你就笑》,唱腔里融着评剧的曲调。

1989年春晚,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让“赵丽蓉”这个名字开始变得家喻户晓。

这个朴素、耿直、操着唐山口音的老奶奶可以说是“反做作达人”。

面对摄影师的刻意摆拍要求,这位“英雄”母亲用能把人绕晕的 “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砸光”“司马缸砸缸”等多句台词塑造了一个“平凡”的母亲形象,将虚假新闻的荒谬反衬得淋漓尽致。

赵丽蓉凭借这一作品火遍全国,相比于其他小品演员来说,这人气确实来得晚了一些。但在后来的每一次春晚舞台上,只要赵丽蓉出现,观众就没有失望过。

1992年,赵丽蓉搭档高高瘦瘦的巩汉林,在小品《妈妈的今天》里配合默契。

和英雄的母亲不同,这一次赵丽蓉变身一位热爱时尚的妈妈。因为在用“少女珍珠霜”,一度被儿子误解为“一定在搞黄昏恋”。

于是老太太密集回击:

我不搽少女我搽啥?啥都是少女,少女这个少女那个,我们老太太就不能幸福幸福?现在有多少老年人搽的化妆品,有多少老年人穿的衣服,有多少老年人对这个都有意见?

这一番发言即使放在今天也仍然可以作为抨击”白幼瘦审美观”的有力输出。

赵丽蓉还发表了一番对“探戈舞”的“高见”,后来也成为了人们朗朗上口的金句:

探戈儿就是趟啊趟着走,三步一窜嘛两啊两回头,五步一下腰,六步一招手,然后你再趟啊趟着走,这叫探戈儿。

后来的很多春晚舞台,赵丽蓉和巩汉林都搭档默契,为观众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经典小品,巩汉林亲切地称赵丽蓉为“赵妈”。

1995年的《如此包装》,赵丽蓉变身“MaLa Jeze”的女Rapper,带着全国人民重新定义了“说唱”。

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六月六我看谷秀我春打六九头。这么包装简直太难受,我张不开嘴儿,我跟不上溜儿,你说难受不难受,你说难受不难受?

赵丽蓉一身黑色流苏马甲,一遍说唱一边热舞。最后ending pose的一跪因为膝盖疼没能站稳,赵丽蓉沉着冷静一个踉跄之后重新摆好姿势,倒像是特别安排的滑稽结尾。

1996年的《打工奇遇》,让“你真是个棒槌”成了最时髦的骂人语录,也让“群英荟萃”有了新的含义——“萝卜开会”。

我们如今能跟着哼的“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就是出自这部作品。

在小品的最后,赵丽蓉手写“货真价实”作为送给生意人的劝告,这一环节也将节目推入了高潮。

在舞台上写字的设计,其实是赵丽蓉从戏曲桥段里得到的灵感。只是对书法不甚了解的她,为此努力练了好几个月的字。

考虑到在舞台上是悬肘写字,赵丽蓉在家练习时也是把纸钉在门上进行的,她的儿子后来在节目中透露,当时母亲练字已经练到了痴迷。

除了多番探讨虚假与真实,赵丽蓉在1993年与郭达、蔡明合作的小品《追星族》更是抨击了不理智追星的现象,放在今天也仍然是热议的话题。

蔡明饰演的粉丝全程星星眼,被明星疾驰而过的汽车贱了一身泥也能发出“这是多么幸福的泥点子呀!”这样的感慨。

听孙女如此疯狂,奶奶赵丽蓉顺口接了一句“那他们将来的媳妇也一定很漂亮”,追星的孙女就瞬间尖叫:“不许说他们结婚!”

赵丽蓉随即发出路人对饭圈的终极疑惑:“人家爱结婚你管得着吗?”

想来如今赵丽蓉离开多年,我们仍对她的作品记忆犹新,是源于这背后有她长久的、朴实的努力,也是因为这些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仍旧如此深刻地打动我们。

曾经和赵丽蓉合作的编剧如此评价她:即使成为了舞台上的明星,她也一直生活在百姓当中。

而她自己也很多次表示,“别人把我捧上天去,我也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过真实接地气的生活,用心表演反映社会真实的作品,这是赵丽蓉的人生哲学,也是我们至今如此深爱她的理由。

 本文来源:羊城晚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