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35)秦国收割季
注:这个阶段,秦国举国军事体制已历了四代,昭王在位50多年,战国就成了秦国像高中生欺负一众小学生。秦昭王算不上是英主,他吃的是祖上的老本,也肯定不是昏君,他开疆拓土从没有停息。
五十三年(丁未,公元前254年)
秦将摎伐魏,取吴城。韩王入朝。魏举国听令。
五十四年(戊申,公元前253年)
秦王郊见上帝于雍。
楚国迁都于巨阳。
五十五年(己酉,公元前252年)
卫怀君朝于魏,魏人执而杀之;更立其弟,是为元君。元君,魏王之婿。
五十六年(庚戌,公元前251年)
秋,秦昭王薨,孝文王立。尊唐八子为唐太后,以子楚为太子。赵国人老老实实将子楚妻子送回秦国。韩王衰绖入吊祠。
燕王喜使栗腹约欢于赵,以五百金为赵王酒资。
栗腹反回燕国对燕王说:"赵国青壮者皆死长平,其孤弱未壮,现在是讨伐的时机。"
燕王召昌国君乐闲(乐毅之子)问伐赵国,昌乐君说:"赵国四境皆需战斗的国家,其民练习打仗勤于燕国,不可伐。"
燕王说:"我以五而伐一。"
乐闲说:"不可。"
燕王恼怒。群臣皆以为可,乃发二千乘,栗腹为将而攻鄗,(魏无忌食邑)卿秦攻赵地代。
将渠说:"与人通关约交,以五百金饮人之君王,使者回国报信即攻之,不祥;出师必无功。"燕王不听,亲自将偏军随之。将渠拉着燕王之绶,燕王以足蹴之。
将渠哭泣说:"臣非自为,为大王也;"
燕师至宋子,赵国廉颇为将,逆击燕军,败栗腹于鄗,乐乘败卿秦于代,向北追击五百余里,遂围燕都。燕国只好请和,赵国将军说:"必令将渠处和。"燕王派将渠为国相而专门与赵国求和,赵师乃解去。
赵平原君卒。
注:燕国的脑残特别多,总是要作妖,秦国这个时候已形成吞天下之势,燕国去赵国献金修好,却回来想着要进攻燕国,被赵国打回原形,如果不是秦国在侧,燕国可能又要国破家亡。这就是典型的见利忘义,又蠢又贪。
孝文王
元年,辛亥,公元前250年
冬,十月,己亥,孝文王即秦王位;三日薨。太子子楚立为秦王,是为秦庄襄王;尊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夏姬为夏太后。
注:孝文王熬到了王位,历史上很多长寿的帝王,太子都死在前面。
燕将攻齐国聊城,攻拔。有人进谗言于燕王,燕将知道后吓得退保聊城,不敢归燕。齐国大将田单攻聊城,一年攻不下来。鲁仲连于是写了一封书信,用箭射进城中,以送给燕将,为陈利害说:"为公计算一下,不归燕则归齐。现在独守孤城,齐兵一天天增多而燕兵救援又不至,你要做什么打算呢?"
燕将见仲连书信,哭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国,已有间隙;欲降齐国,所杀虏于齐甚众,担心投降后被齐国人羞辱。喟然长叹说:"与其别人杀我,宁可我自刃!"遂自杀。
聊城于是大乱,田单攻克聊城。归齐国,向齐王言鲁仲连,将准备给其授爵。仲连逃到海上,说:"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魏安厘王问子顺天下之高士是谁,子顺说:"世上再没有高人;抑可以为次等,就是鲁仲连了!"。
魏王说:"鲁仲连的行为有些过分做作了,不像来自然而然发生的。"
子顺说:"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变,习与体成,则自然也。"
注:子顺说的这句话,很多人没有办法理解,我们常听人说,我要是上高中的时候稍微下点功夫,就考上清华了,问题就在于你没有下那个稍微的功夫,所有你和清华考生的差距就不是一点点大,你做了和不做差得十万八千里,这就是做带来的改变。
庄襄王
元年(壬子,公元前249年)
吕不韦为相国。〔
东周君与诸侯谋伐秦;秦王派吕不韦帅师讨灭,迁东周君于阳人聚。周既不祀。周比亡,凡有七个都城;河南、洛阳、谷城、平阴、偃师、巩、缑氏。
以河南洛阳十万户封相国不韦为文信候。
蒙骜伐韩,取成皋、荥阳,初置三川郡。
楚灭鲁,迁鲁顷公于卞,为普通老百姓家人。
二年(癸丑,公元前248年)
日有食之。
蒙骜伐赵,取榆次、狼孟等三十七城。
楚春申君言于楚王曰:"淮北地边于齐,其事急,请以为郡而封于江东。"楚王许之。春申君因城吴故墟以为都邑。宫室极盛。
注:春申君对于救国这种事看透了,不再费神而专心造宫室以娱乐。
三年(甲寅,公元前247年)
王齕攻上党诸城,悉拔之,初置太原郡。
蒙骜帅师攻魏,取高都、汲。魏师数败,魏王十分害怕,于是使人请信陵君于赵国。信陵君担心被加罪,不肯还。诫门下说:"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
毛公、薛公见信陵君说:"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话还没有说完,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魏王持信陵君而哭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遗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信陵君追至函谷关,抑之而还。
安陵人缩高之子仕于秦,秦国派他守管。信陵君攻管不能下,命人对安陵君说:"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使为执节尉。"
安陵君说:"安陵小国,不能必使其民。使者自往请之。"
使吏导使者至缩高之所。使吏致信陵君之命,缩高曰:"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夫父攻子守,人之笑也;见臣而下,是倍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敢再拜辞!"
使者以报信陵君。信陵君大怒,遣使之安陵君所说:"安陵之地,亦犹魏也。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愿君生束缩高而致之。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
安陵君曰:"吾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城也。手授太府之宪。宪之上篇曰:『臣弑君,子弑父,有常不赦。国虽大赦,降城亡子不得与焉。』今缩高辞大位以全父子之义,而君说『必生致之』,是使我负襄王之诏而废太府之宪也,虽死,终不敢行!"
缩高听说后道:"信陵君为人,悍猛而自用,此辞必反为国祸。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于是去使者之馆舍,刎颈而死。信陵君闻之,缟素辟舍,派使者谢安陵君说:"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请再拜辞罪!"
注:国家一旦弱小,必有通外敌的势力,安陵君首鼠两端,身为魏国之封地,秦国攻魏,他却容其部下子弟为秦守城,这是为何,不过是想在秦军攻魏时能保全性命。信陵君是山东列国里唯一能打秦军的将才,但是政治水平不及格,这种情况下还去给一个通敌之家缟素辟舍,所以信陵必死无遗,魏王肯定觉得他有问题。
一个做事不能事事计算利害得失,而要坚持自己的信仰,为魏国攻战,那一切以国家大局为重,自己个人那点小的声誉得失就不算什么?
秦王安排间人带了万金藏在魏国,专门离间信陵君与魏王的关系,求得晋鄙的门客,让他去劝说魏王:"公子逃亡在外十年了,今复为将,诸侯皆属,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
秦王又数次派使臣人贺信陵君:"得为魏王。"
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乃使人代信陵君将兵。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以酒色自娱,凡四岁而卒。
韩王往吊,其子荣之,以告子顺。子顺曰:"必辞之以礼!『邻国君吊,君为之主。』今君不命子,则子无所受韩君也。"其子辞之。
五月,丙午,秦王子楚薨。太子赢政立为秦王,当年十三岁,国事皆决于文信侯,号称仲父。
晋阳反。
注:秦国最大的障碍魏无忌一死,天下统一就只剩下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