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浦笔记:江南名吃肉骨头

历代文人对锦绣江南皆有赞美之诗文。譬如唐人白居易《忆江南》诗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譬如唐人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能不忆江南;再譬如汉乐府诗《江南》写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问,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日日嗜读,几近痴狂。春天的午后,我一页一页喜读着上述这些深入人心的诗句,情不自禁的,心存向往。终于在若干年前的一个鸟语花香的春天,独自一人,去了魂牵梦绕的江南。客居江南时,我细细地赏阅了,诗人笔下的至美江南,江南真是钟灵毓秀,万种风情,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江南的确是个好地方,我深信,几乎来过的人,此生便再也忘不了。
江南这个地方山美,水美,女子更美。女子风姿卓越,亭亭玉立,美的像一幅古典画。但古人说,美女不如美器,美器不如美食。江南的美食数不胜数,名声在外的,经典的,非肉骨头莫属。肉骨头,是最能代表江南的一种食物。我尤推崇肉骨头。说,肉骨头是江南的招牌菜,一点不为过。
江南肉骨头,又称呼为酱排骨。关于肉骨头,民间有一段传说。相传,800多年前,五百罗汉之一的济颠和尚住在南禅寺。他嗜食狗肉,一日不可无此物,到了无狗肉不欢的痴迷程度,真称得上“”狗肉痴”中的完美主义者。每天从外面云游回来,总是要带些狗肉放进殿上香炉里,以备第二天再吃。谁知一夜过来,肉香四溢,惹得小和尚垂涎欲滴。小和尚弄不到狗肉,无奈之下,便弄些猪肉,并按照济颠和尚的方法烹制,也是鲜美无比。从此,这烹煮方法一直流传了下来。有一日,该寺方丈的好友、黄裕兴肉店老板留宿南禅寺,方丈叫他按济颠和尚的方法炮制,与他一同下酒。黄老板一尝,酥香如骨,真是人间珍品。便讨教烹调方法,回家后如法炮制,再加入八角、桂皮等香料。这样成品肉骨头,更是异香扑鼻,美味可口。行销于市,名声大噪,遂深受无锡人欢迎。由此,无锡制作肉骨头的店家大增。
肉骨头,我亦十分喜爱。离我住处不远的三里桥,便有这样的一家肉骨头小店铺。他家的肉骨头与众不同,做法讲究,首先选料精细,其原料为江南出产的上好的细皮白肉的猪大骨和方肉,肉质细嫩,入锅一煮即熟;其次选用纯黄豆制的酱油、上品老酒、糖等为原料,量大味足。煮制的时候,则加入一定比例的方肉与排骨同煮,以肉汁滋润;煮熟后,不仅肉松骨酥,鲜味浓郁,而且鲜中带甜,异常入味,食之满口余香,特别好吃。
他家的生意火爆,门庭若市。店铺虽不大,环境却不错,干净,利落,桌子擦得一尘不染。我时常去品尝,品尝之后,觉得齿颊留香,回味无穷。那家店铺里的肉骨头,彻底地征服了我,引得我一再光顾······
可惜,江南千般好,万般好,却不是我的故乡。故乡方是我一生最安稳的归宿。何况,古人云:“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一走千里,漫游久了,在许多不经意的时刻,内心深处,渐渐起了乡愁,背负行囊,不如归去。
时光如雪,来去无痕。不知不觉,从江南回到老家板浦,屈指数来,至少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可是,肉骨头的滋味,悠长悠长的,总是无休止的缭绕在我的梦境里,诱惑着我的味蕾。以至中年的我,期盼有一日,旧地重游,看一看江南的山水,再一次,品尝品尝江南的名吃肉骨头。

作者简介:潘友国,土生土长连云港板浦人。喜欢读书、写作。偶尔有小文发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