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东黄塘桥:书声古道夕阳边

家乡四月满眼清明,趁着假日走向原野走向山林,杜鹃花艳,苍山含黛枝枝胭染,正合老树画意:待到春风起,扛花去看你。此刻远方人儿正从四海八荒归来踏青祭祖,故乡原风景才是游子心头最美慰藉。放眼这江南地带,乡间山冈,丘陵或平原,哪里不是绿意葱茏鸟鸣莺啼?一排垂柳一树桐花,倒映碧波,足可清心涤荡情怀。若是不期而遇一场细雨,拂面惬意,随意停歇处良田美池环绕,小河萦带,直教人疑心水乡脉脉,不觉身在画图中。

蓝田日暖玉生烟,黄桥绿满到前川。据说桥东蓝田村得名源自田里产一种青色染料,真实情形倒无法考究了。蓝田过去便是黄塘桥,黄塘桥前是栗华桥,栗花桥前桐木桥,黄塘桥村西南是株桥,一路洛水逶迤,村以桥名,离老集镇不过一公里处,又是桥东桥与下桥。可惜那河道日渐淤塞,流不回波光清澈水粼粼。

穿过整齐新居,伫立黄塘桥老村,只觉视野开阔豁然,村巷洁净,绕村丛林葱郁新叶如玉。进得农家,小梁掀开岳母堂前蒸笼,一笼艾叶包造型可爱清香诱人,一盆艾叶丸子细如指腹,挤挤挨挨深翠色,入口温热仿佛春天熨熨贴贴熨进心底。九十多岁太太目光慈爱,竹椅上摇着小宝宝热情招呼我们。这一笼笼绿艾点心,正为迎接返乡亲人准备,赶上好口福的我们怎禁得住舌尖上诱惑?

黄塘桥姓蔡,村庄不大五百多人口,从善端公算起,至少有六百年历史。蔡姓在桥东为大族,大明宣德年间桥东尚未开市,黄塘桥有田产,开市后田业方变为街墟。解放前从老信用社到桥东桥沿河最繁华一段,人们还称“黄塘桥街”,足见实力。有句俗话可证:“九徐十八蔡,中间夹着罗精怪”。三坊蔡家、石上蔡家、蓝田、葛塘等均为蔡氏,这些村落像水稻分蘖一样,团团簇簇又星罗棋布。

溯源追踪,北宋皇祐己丑年(1049),来自广州永庆县平原里的进士丰周公,为官第一站便是到江右丰邑作县令,廉直善政得民心,任满却两袖清风宦囊无几。百姓挽留,他见南山山环水绕风俗淳良,于是择定林黄墓坑卜居成始祖。沧海桑田,昔日黄墓坑在桥东北南山水库那,古村早已湮失,蔡姓子孙却蓬蓬勃勃,像蒲公英一样飞向四面八方,借助风的方向与力量,落地生根成为另一片村落开基祖。

丰周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伯昌为宋解元,大中大夫文官四品;小儿子伯选为宋绍兴进士官扬州同知;三四五祖皆科名迭出成丰邑名族,八世祖淑贤考中进士任邓州主簿,升大学士谥号文献,退休回乡建蓝田书屋修身养性,九世祖柄公善书法文章隽幽。到十世善端公为邓县县令,卸任后干脆住在蓝田书屋繁衍生息,黄塘桥就这样析分而出,可谓书香起源文脉传世,所以至今有人说它是桥东“才子之村”。

明朝南京吏部尚书黄宗载(1366-1444)系桥东株桥村人,相传小时亦在蓝田书屋课读过,未出仕前到黄塘桥岳父承德公家,与志谦、伯雍有通家之好,拜年送节来往不断,良辰美景会饮无间。大明正统丙辰年十一月,黄宗载有记,侄子黄伯凯任教蓝田书屋,伯凯女婿蔡宪正是黄塘桥人,不远千里京师省亲,于是宗载带他望宫殿之嵯峨,瞻王气之郁葱,睹钟山之崔嵬,领卿大夫之谈吐论,睹帝都人士之轩昂,以广其识见,拓其胸襟。岂知蔡宪进退从容言辞斐尾,经书子史对答如流,纸笔面试文理优通,颇有师儒之风,于是欣然举贤不避亲,荐为应天府句容县学职。

大明宣德壬子年(1432),赐进士探花及第、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孙曰恭与蔡严庵有金兰之谊,评价族贤文就,为官者有治绩异政,未仕而隐者德言嘉行,堪为型家范俗。乾隆三十九年(1774)杜市苦竹游方震作序称:贫贱不遗漏,富贵不妄攀,流风遗韵不衰也。

漫步村落,昔时书屋旧址已成黄塘桥蔡氏宗祠,创建者十世组蓝田村蔡朝明为邓州主簿,系宋末理学名流,晚年淡泊仕途,致力理学奥妙为人所崇。见村南二里处空廓,叶林蔬畦面阳背荫,前望林峰森列,如虎跃龙腾,洛水依偎蜿蜒曲折,天然笔架形状,认为此乃钟灵储祥之地。于是屋宇若干左右廊庑,前有大门,围以院墙,取材坚良。藏书充栋,书门楣曰:黄堂书屋。即蓝田书屋,经史子集、诸子百家,骚人墨客一应笔墨纸砚俱备。料想睹匾见手迹,当有念其创业艰难、思其命名深远、勤于学而振家声者,其意深远用心良苦。人说蓝田多宝玉,蔡家之宝惟书屋,一时远近相酬名声远播。黄桥八景曾云:书声古道夕阳边,半亩芳塘缘草妍。一自济公开讲后,蓝田日暖玉生烟。

清代同治元年(1861),蔡廷翰由督江塘务升任驻京提塘,诰封武德骑尉。其人器宇轩昂,胸藏韬略,形图麟阁。蔡廷翰少年时叔叔携带入黔,已而中武进士,与堂弟蔡运泰诰授武显将军,光耀乡梓,最终覃恩四代赐封。同治三年在京的傅大章与其交好,曾购其产业作丰城会馆(见剑川《北京城的丰城记忆之一》)。

事实上从大清康熙到乾隆时期黄塘桥就一直有人入黔经商,他们至今分布在贵州水市、六盘水、织金、赫章纳雍等地,如元泮公居贵州大定府(大方县),曾发誓“积银千两回故乡”,结果艰辛蓄积八百,乾隆乙未年(1775)阖然长逝,人称“蔡八百”,遂有“积银八百想一千,祖坟埋在大路边”传说,墓碑上仍然刻着故乡地名。对于游子来说故土是永恒眷念,可是人们总以“在路上”为藉口,直到有一天终于把自己也变成路上的风景。

绕村环行,前面田畴沃野,东侧水塘相连。村后至西侧,抬头古树萌新叶,阳光下呈现玉色光泽无限生机,俯首却不忍目视,河面绿藻覆盖,死水散发阵阵腐朽气息。真君殿、八角庙无言静默在春天里,连同下首老桥东墟上昔日烟柳画桥岸,不堪回首成枯势颓败。“不用假如,小时候河水澄清,摸鱼摸虾是我们的乐园,儿女们都在这里学会游泳,唉……”有多么美丽就有多少叹息。村后就是原临(临川)樟(樟树)路,从象牙桥到龙华桥过来往镇上去,古道沧桑物非昨。眼前景物,遥想中令人生出无限遗憾,不知何日村旁溪流清澈如故,流走游子悠悠乡愁。

(0)

相关推荐

  • 江逢辰在惠州的石刻题匾

    江逢辰(1859-1900),归善县(今惠城区)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江逢辰是惠州有名的才子和孝子,今天丰渚园内的孝子亭,当年就是为了纪念他的:著名诗句"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 ...

  • 桥东庄,这里有300多年的老房子

    桥东庄: 清康熙年间,宋.修姓分别由南江村.海阳县东村迁小桥之东立村,故名. 村里老人讲这里的房子最老的能有300余年的历史,按照定居建村的时间来看此言不假. 桥东庄北临胜利街东段,西侧为新开发的东方 ...

  • 桐乡:论文化底蕴,这个村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朱张兴先生为"走读桐乡工作室"题字 走读桐乡:沈卫林.大毛.程耀焕.李永华.郁震宏 感谢:浙江传媒学院小谢等全程拍摄 假日,早上起来已热火朝天,一行九人,沈卫林兄带路,去他的老屋里 ...

  • 桥西村之歌

    桥西村地处国家自然保护区--九龙山东麓,位于遂昌县西南部,与王村口镇政府驻地仅一桥相隔.桥西村是王村口镇革命遗址群的中心,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月光山.白鹤尖.蔡相庙.宏济桥等革命遗址.2013年,桥西村 ...

  • 为安平东黄城镇高书记响应民呼高声叫好

    有个笑话说,有个人在街上碰到一个小孩子,问道孩子几岁了?孩子说:我姥姥活了90多岁,这个人说:什么原因活了这么大岁数,小孩说:我姥姥从不多事. 多一事好,还是少一事好,这也是困扰我们许多人多年的问题之 ...

  • 汝城土桥镇||黄家村

    文|何优秀   图|黄细建 黄家村位于汝城以北八公里的土桥镇,与天柱山风景秀美的汝城二中毗邻.从标有黄家村三个大字的路口进入,左边是次第成林的枫树林.春夏,树木翠绿挺立:秋冬,红枫随风飞舞,像一个盛装 ...

  • 汝城县土桥镇黄家村|毛主席曾居住过的地方

    位于汝城以北八公里的土桥镇黄家村 与风景优美的天柱山汝城二中毗邻 从标有黄家村三个大字的路口进入 这里,曾是伟人毛泽东居住过的地方 1928年4月上旬 毛泽东为策应湘南起义军上井冈山 曾率领工农革命军 ...

  • 土桥镇黄家村|汝城最好吃的凉薯!

    凉薯在我们汝城被称为番古薯.它可以直接生吃,也可以切丝做成凉拌或者加少许的油炒熟以及炖骨头汤吃.它是一道甘甜清凉物美价廉的地道常见食材,也是丰富我们儿时味蕾的风味小吃. 凉薯属于草质缠绕藤本植物,特适 ...

  • 汝城土桥镇黄家村天柱山风光|据说是古代抵御外界侵略的哨所

    早就听说过土桥镇黄家村有一个叫"围楠"的地方.据说在七拱龙龙尾部第二拱与第三拱之间,有一个天然洞口,是古代用来抵御与侵略外敌的哨所. 春夏秋三季,草木旺盛,独自一个人总不敢贸然前往 ...

  • 齐帆齐微刊:微雨江南早燕还,烟锁雾缠桥东柳

    春风,就这样在默等浅思中,在秀发飘逸的轻叹里,一天天的渐有暖意,踏青的脚步也逐渐舒缓了许多.带着朝气风发的惬意,双手捧着春天. 春暖风起,柳絮摇曳,吹关赤马,不渡玉门.一风长啸,踏平燕云十三洲,西山阳 ...

  • 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榔桥镇黄田村古建筑群

    2016-02-06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第六批)] 黄田村是这次出来看的第一处皖南古村落.离开水西双塔,向东穿过泾县县城,沿205国道南下.黄田村离国道不远,一路上车行顺畅.黄田村作为一 ...

  • 【诗话文章】涂运桥|黄家才《军营内外》读后

    军营内外总关情 --黄家才<军营内外>读后 楚  成 盛夏黄昏,打靶归来,子弹的呼啸犹在眼前飞扬.返回书斋,打开电脑,临屏点击黄家才<军营内外>,仿佛遁入时空隧道,穿越半个世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