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寒 || 淘沙桥亭古井:仙宦世家罗武源
丰抚线东西横穿,将淘沙镇南北而分,北面株峰卓然,名人轶事隐者胜迹俯拾可取,与尧峰并峙形成河东文脉。南部尧山其实亦为丰城、临川山界线。槎(zha)溪起源于尧山北麓,从南转北经前坊、桥亭西流苟艻,从斗溪入杜市。槎水蜿蜒流淌着古老的神话传说,哺育一路大大小小村落。
桥亭石井就是其中一个小小村庄。从街心往东南而出,但见远处山峦逶迤,村庄密布;近处绿水照亮屋舍,乡音萦绕耳畔。经墩厚过短溪是桥亭,南行一公里就到了这个千年古村落。假如看过槎村后坊,门楼古韵中领略了人才辈出之傲气,仕宦显赫之威仪,以及古建精美之雕镂,那么石井绝对是以另一种姿态走进你视界:青草丛簇弥漫院墙,小巷平平仄仄,院内声声鸡鸣,毛豆晒在场上,寂然令人心动。极目蓝天白云下,小村宛然一幅凝固的历史风景图,一首凝固的诗,宁静古朴而不失灵秀。
石井原来叫罗武源,南宋时由上郊迁来,一口甘甜的水井就是它的得名,信手拈来,人如其名。村子实在小,小到二十来户一百六十多人,剩下老人守着老屋,老屋守在村头守着田园阡陌。远祖的荣光渐行渐远,好客的村民让人如沐春风,返璞归真感觉油然而生。引路的范老师朴实而谦逊,耕作之余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谱修谱,练字抄诗,所以对于这一带范氏村庄前世今生几乎了如指掌。古丰范氏传说,范氏族谱与别家不同之处,晋代与唐宋之间的空白,各支脉络头绪厘清乃至困惑探究,都乐在其中,可谓实实在在的乡村文化人。走在他的身旁,就走进悠远的历史传说里。
据说古时有繁茂的槎树成林,林间清流萦徊,所以村名前冠以槎村,如同地域标志,水为槎水。更有仙籍载晋代槎村就有范通,母亲梦见电光绕室而怀孕,别人怀胎十月,他却足足在娘肚子呆了十三月。少年时遇见老翁赠送大丹紫龙杖,扶杖瞬息千里直登云霄,所以又叫范登云。登云擅识人贤愚诚伪,虽然只作益州护军,然而生性忠义不满时政,因为平吴有功封为黄门侍郎,后迁仆射见郭钦徙戎,上疏不行,认为必然导致胡乱,干脆称病而归,书斋题匾:“一清如许”。
最诡异的是,范登云还具有先知本领,公元291年去世,临终前交待家人将其埋在超山古槎树侧,结果暴雨如注,八仙害怕,放棺归去,第二日赶去一看如同天葬,愕然不已。成帝建宫殿想取墓旁古槎,岂知水道怎么也运不出去,上呈遂罢。第二年槎木在万鱼簇拥下竟然逆流而上,见者骇然,太守范甯向上禀报,于是勒石墓侧并建灵槎庙。范通两个儿子入瑞相道院修道,三个女儿也随其修真封为三姑佛。如此看来,范氏祖先入世与出世皆染上浓重的神话色彩,初有兆示,最终仙风道骨飘然出尘,人间就是一场艰苦的修炼。
或许这就是古人对自身的追问:我来自何处?又归向何处?红尘繁华,谁甘宿命?所以倘若追溯道家在丰城的发展,范氏范腾、范胜及范脉不可避免,三兄弟住在上效杏树下,古连珠寺内读书,又喜修丹、练沙、烹贡颇有仙意。范脉考中进士在朝为官,但两位兄长仍是无意科举,初衷不改,鹤氅芒鞋游名山海岛。时至元祐元年(1086),范脉干脆也弃官寻道,访至嵋山拜师,在鸡足洞见壁上题诗:“隐居四十载,筑室嵋山巅。静夜对明月,闲朝饮碧泉。樵人歌陇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于是兄弟重逢,未几辞归连珠岭修炼。
连珠岭在秀市东南十六公里处,与临川、崇仁交界,三年后求得果证,师父携归鸡足洞。到嘉定年间(1208-1224),觉溪徐经孙读书于此,梦见与其互为师友,石室中得锦囊,内书三人得道由来,外面裹封龙沙十秘法相赠,以致后来徐经孙仕宦中屡显灵异,宋帝以为有功于国,有德于民,追赠范氏三兄弟并敕建庙祀。明成祖靖难发兵也有三仙云端相助,于是封为连珠得道三靖灵感真仙。
至于范衷七传裔孙范显阳,号元真,更是从小聪慧,好道学,注重修养,尤喜搜神列仙之书,还能预测风雨阴晴,人们都他当作神仙。死后体温不散,三日后苏醒,说许真君传了龙沙法给他,已求正果无须哀恸。神仙有诗:“世界瓢中粟,烟霞物外身。丹台名已注,慧济元真人。”诗罢尸解仙去,第二年春天族中瘟疫,众人惶恐,叩问连珠真仙求解,卜书上写“元真人”,便取桃符研朱砂,画符挂在大门上,果然见效,百姓感恩,纷纷塑像祭祀。
如果说范通故事强调入世出世的神秘,那么范胜三兄弟则现求索之辗转曲折,最后范显阳以锲而不舍之功,解民于倒悬,彰显道之伟力。尽管旧事辽远文字依稀,加上位处边缘交界地带,莲珠岭上连珠寺早已渺若云烟,归于沉寂,但槎村范代代传承,的确染上了氤氲迷离的色彩。至今范姓村庄上依然可以看到很多牌坊、门额题为“仙宦世家”,正于基于生命的叩问,也体现了道家在人们心中位置。古代儒、释、道时而分离时而聚合,是儒亦是道,是宦亦是仙,联想翩然。
槎村作为淘沙镇东南范氏标志性范畴,一千多年来开枝散叶已形成昌盛豪族。全镇五万多人口,范姓占有五分之一多,丰城市区除了罗山东安一支,余下基本发脉于唐相范履冰曾孙范平,因逢五胡之乱归附钱塘宗,三十年后又归故里槎村,生三孙范暹、范逢、范进后瓜瓞绵延。槎村范与休宁范氏、苏州范氏、华阳范氏并称为范履冰“四大支脉”。他们聚族而居,既有远祖居古丰的神秘色彩,又有为儒为宦的积极精神,更有山里勤劳素朴之本色。
从丰抚线向北,过邓墟向瓘坑去的途中,可以看到平公陵园。陵前牌坊矗立,尤为显眼。晴天丽日下站在坊前,远处株峰如黛,近前坡地因势造形,拾级而上,陵园威仪厚重,仿佛冥冥中深情凝视子孙后裔。据传距陵园不远的东泽村,便是世守祖莹而形成的。无独有偶,范平六世孙范逢属槎村范,石井乃其曾孙范文广(范延幼子)后裔,范延葬在东边尧山长厫岭,他的长子悟玉洞秘录羽化,次子从政,两人皆博学通文,只有幼子在家尽孝伺奉双亲,守在这三面环山的谷口里,面朝南山,东北狮山,西北槎村前后坊,谨记祖训,坚守山野。
范老师目光苍茫,站在谷场上指着远处群峰告诉我们,翻过山去是祖辈的上一站。槎村范氏迁徏流转,不是每一个村落都像后坊一样鲜明保留历史的印迹,但每一个走出槎村的后代都不会忘记身后的牵挂。
资料参考《范氏族谱》
感谢石井范国华老师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