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我,看似新闻工作的局外人,其实我从未走远……
【记者节特稿】 我有一个记者梦
今天是第18个记者节,我的很多师友,包括我教过的学生正在过节。今天的我,看似局外人,但是我从未远走……
在我没有发蒙上学之前,父亲就念报纸上的好文章给我听,多少有点拔苗助长的着急吧。而这读书看报的习惯,就是父亲“传染”给我的。那时没有什么舆论杂音,唯有中央、省、地区(市)三级党报党刊的天下。
胡乔木说过,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1943年1月26日《解放日报》)。对我而言,党报就是一辈子的教科书。至今,我坚持看《人民日报》,每天早上看人民日报客户端上。
获国际大奖的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蒋建科先生(左一)。
儿时,看着报纸上的“本报记者”,听着广播和电视中的“本台记者”,我真是很羡慕。心想,等我长大了,要是能当个仗义执言、走遍天下记者该多好呀!
湖北浠水,是全面闻名的“记者县”,据说全国有高级职称的浠水籍编辑、记者上千人之多。对我而言,最直接的记忆,就是1987年2月15日,浠水县巴河高中改名为“闻一多中学”,当天的揭牌仪式了湖北电视台的晚间新闻,全校师生围在电视机前欢呼……
对农村长大的孩子,实用主义第一,有尊严地活命第一。当年一句流行的说法:“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算是误导了我。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高中理科班。
大学学机械,我却开始了真正的新闻启蒙教育。业余时间,我购买了社科院艾丰、复旦大学刘海贵、华中理工大学汪新源等老师的书籍。在读期间,还与高年级的学友一起创办了“燎原文学社”,轰轰烈烈地办了三年学生刊物……
工作之后,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我就想着考研,想着深造。因为机械专业的基础实在不行,加上高等数学肯定难以考过,我就选择了回避“拦路虎”。而报考新闻学,在外人看来就是“无理取闹”,有点无知无畏的莽撞。
其实,人生什么都准备好了,倒不一定就能成功,也许这就是永远解释不清楚的“命运”吧。
2011年9月,没有听过一堂新闻课的我,紧紧怀揣着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新闻系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愉快地离开了工作了8年之久的湖北宜昌的核工业企业,一下回到了简单的学生身份。
2004年7月至2008年8月,硕士毕业之后,我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原湖北教育学院)教过4年大学,居然承担了新闻和广告专业的课程11门之多。我的很多学生,如今正在新闻战线上奔跑着!
2008年9月,我再次幸运地投奔到党报党刊研究的权威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王武录教授门下,脱产当了三年的弟子。王老师的严谨和关爱,皆如父母。
2011年7月,我“三度”毕业参加工作,一晃我回归核工业七年了。
今天,我依然有一个记者梦,从未曾放弃和熄灭。一旦新闻战线的的确确需求我了,握笔为枪,我必然奋不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