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只是后来,我们忘记了。
周末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狗十三》。
电影以“狗”为主线,讲述的是一个离异重组家庭里,小主人公如何在独孤中长大的故事。
这个小主人公是就是李玩,她父母离异,父亲重新组建了家庭。
电影开篇父亲就又重新迎接了一个新生命——李玩同父异母的弟弟。
李玩从小在爷爷奶奶家长大,爷爷主外,奶奶主内,奶奶甚至十几年都没有出过门。就这样,日子过得波澜不惊。
李玩从小偏科,理科成绩优异,英语确实一塌糊涂,父亲强行把李玩从物理兴趣班塞到英语兴趣班,惹李玩不畅快后,为讨李玩欢心,给她买回了一只狗。
狗狗带回家的那天,被装在一只纸箱子里,晚上,使劲挣扎着想要从箱子里爬出来。
李玩只是把装着狗狗的箱子搬到自己的卧室,然后又坐到窗户边吃着泡面。狗狗依然继续挣扎。
李玩的心忽然软塌下来,把狗狗抱到了自己的床上。
李玩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
她不爱吃的肉肉随便往身后一扔就能被狗狗叼走,再也没人责怪她。
她喝奶总吐,现在可以把奶喂给狗狗。
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出门遛狗。
常常嗔怪爷爷奶奶在自己不在家的时候把狗狗栓在卫生间里,虐待狗狗。
她给狗狗取名叫爱因斯坦。爷爷说爱因斯坦是个外国名,她只是呵呵的傻笑着。
日子这样一天一天过去,内心孤独的李玩,仿佛从此多了一个依托。
一个毫无新意的周末,李玩牵着狗狗,陪着爷爷去菜市场买菜。
一个平淡无奇的下午,李玩放学回家,拉着狗狗在小区转圈圈。
一个波澜不惊的晚上,李玩吃完泡面,搂着狗狗在床上睡着了。
这天,李玩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背着书包去上学。
爷爷牵着狗狗去菜市场去买菜。
听起来是往日再平淡不过的日常。
可就在爷爷买鱼的空档,爱因斯坦跟着另外一只陌生的狗狗跑了。
喔~爱情它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偷笑脸。
等下午放学,李玩回到家,全家人严阵以待,爷爷奶奶父亲继母,还有李玩的堂姐。
等待李玩的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安慰,或者还是的在劫难逃的悲哀呢?
果然,安慰无济于事。
李玩知道狗狗走丢了,痛彻心扉的哭起来,疯狂的跑出门去,挨着一栋栋的单元楼,挨着街道的一户一户人家,痛哭的疯了一样的到处找。
情急之下,把要拦住她的爷爷不小心推到在地。
就这样疯狂找了一晚上之后,仍然没有任何线索。
她贴寻狗启示,始终没有放弃。
这天,心里难过的李玩,喝酒买醉。
这天,没出门的十几年没有出门的奶奶终于也忍不住,出门找狗去了,可是狗没找到,奶奶却丢了。
此刻的李玩,或许还不知道,等待她的将是:当!头!棒!喝!
父亲穷凶恶极的拉着李玩到处找奶奶,幸好的是,奶奶找到了。
不幸的是,这一天,李玩被父亲拉着毒打了一顿。
李玩用一只手捂着自己另外一只血丝拉忽的手,任由父亲推她捶她。
过后,她跑进卫生间抽泣起来。是啊,她好不容易与狗狗建立起了感情,弄丢狗的错误是大人,现在所有的一切却都要一个小女孩来承担,到底是谁的错呢?
夜深人静时,父亲让女儿坐在他的腿上,轻声安慰她,说着对不起。
有多少家暴的家庭都是这样呢?
情绪上来,脾气闹起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是一顿毒打,或者一阵猛烈的语言暴力。
过后又是春风化雨一般的温柔道歉。
如此反复。
还好每每都能康复,但是康复的是身体上可以看见的伤疤,内心的创伤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痊愈的吧。
后来继母帮李玩带回来一只新的爱因斯坦。这只爱因斯坦和李玩的那只一模一样,最不一样的就是不是李玩的那只。
李玩每天没精打采的也不愿意搭理这只新来的“爱因斯坦”。
直到有一天,李玩的弟弟在厕所用拖把戳打狗狗,惹怒了狗狗,狗狗对着弟弟大吼大叫。
父亲闻声而来,在厕所门口,与狗狗对峙一般,父亲吼叫,越是激发了狗狗的吼叫。
李玩听闻后,蹲在地上,小心翼翼的伸手过去摸着狗狗的脑袋,狗狗的情绪逐渐平复。
李玩也从此更愿意接近它了。
可能李玩知道,在这个家里,她何尝不像那只狗一样呢?高兴了就陪陪你逗你玩,不高兴了,可以随意的对你“施暴”,谁管你心里是如何想的,如何难受,又如何无辜呢?
李玩白天带着它遛弯,给他喂食。晚上则一起睡觉。
看起来,日子就要这样漫不经心的过下去了呢。
但不巧的是,李玩的弟弟偏偏是集千人宠万人疼的混世魔王,给狗狗留下了非常不友善的印象。于是弟弟有天上厕所,狗狗便趁机咬伤了弟弟的腿。
父亲一气之下便把狗狗打伤了,而且听从了继母的话,要把狗狗送到饭店捧杀做菜。
李玩再一次疯了一样的,挨着街道的饭馆一家一家去打听,想要探寻狗狗的消息。可惜毫无收获。
我觉得自己成长中也有很多如此孤独的时刻,不被所有人理解,就像跌入一个空荡荡的山谷,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心跳声。
但好在李玩知道自己的方向,我也知道,李玩她表姐不知道。
李玩还是乖乖的念书,物理竞赛拿了第一名。父亲说答应李玩一个愿望,女儿说什么都会尽量满足。
李玩只是轻轻问了一声:你把爱因斯坦送哪儿去了?
父亲将李玩带到一个动物收容所,她跑遍了收容所的角角落落也没看到爱因斯坦,她的叫喊再也不会有所回应,爱因斯坦已经彻底的决绝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后来,父亲带她去庆祝获奖的宴席,一个叔叔给她夹了一道红烧狗肉的摘牌菜。
所有人都表现出了各自的风格。李玩沉静片刻故作镇静欲要求助却又按兵不动,父亲心知肚明咳嗽两声想要化解尴尬却又故作镇静,继母堂姐纷纷表现出了慌乱之势。
此刻,李玩要么拒绝,要么吞下,她似乎还没有强大且世故到可以找到一个很好的理由借故推脱掉,完美化解眼前于她而言的艰难。
她神情恍惚,内心挣扎,可还是伸出了筷子,吃了口“爱因斯坦”。
父亲松了口气,继母堂姐放松了刚刚调直的身子,旁边那些劝吃的长辈们也都乐呵呵的笑起来。仿佛因了这一口,解放了全人类。
这一幕多么熟悉,就像我拉着小外甥,说:“来,给这个阿姨表演一下背唐诗”。
多么司空见惯的场景,我似乎也看到了我小时候的影子,被大人们拉着表演才艺。把他们认为好的东西背负在身上,舍弃一小部分自我,满足他们的欲望。
我有时候也想,现在孩子上的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到底是孩子需要成长,还是父母需要在自我实现的路上嫁接自己的理想呢?
可是于我而言,又能做到多好呢?我不得而知。
前天看了一篇文章,里面的一句话突然让我陷入了沉思。那句话是这样的:我之所以要小孩,就是在我百年之后,想想在这个地球上还有我的基因在活蹦乱跳的蹦跶着,我就要忍不住笑出声来。
好不凑巧的是,同一天,我看了同样一句话,大概是罗胖说的吧,记不太清了。他说:其实按照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来说,如果你不生小孩,即使你的基因再优秀,也无法阻挡它们消亡的事实,换一种说法就是,你被自然法则“优胜劣汰”了。
唔……是不是很戳心?
那么小孩的意义到底什么呢?我想不到多么深远的意义,体验、陪伴、成长……大概都是有的吧。
再回到电影里,在整部影片的过程中,我始终是与李玩站在一起的。
我无法不与她站在一起。我不自觉的想要与她站成一支队伍。
她单纯、坚持、抗拒,成人世界里一切浮夸、虚假、世俗都看不在眼里。
我眼看着她在周围所有帮凶的吆喝下,逐渐看懂、看通、看透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
于是,她变得乖顺、屈服、隐忍。
作为小孩子,还是有太多说不的权利。
告别孩童的记忆,大概就是从逐渐离开“不”开始的吧。
影片的最后,李玩的弟弟在滑冰场扶着小板凳滑冰,教练撒开手,他不停的摔跤。
弟弟哭着伸手,仿佛在央求教练帮帮自己,教练完全不理会弟弟的诉求,任由他跌倒、站起,再跌倒、再站起……
而李玩此刻就站在滑冰场外观看,微笑着,仿佛就在说:
“看吧,集万般宠爱于一身如你,也还不是要摔倒、跌跤、没人搀扶,哭着长大。”
也许,这才是这部电影传达给我们的道理。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长,成长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没有人能帮你体悟感受,有的只是漫长路途上慢慢开悟的自己。
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只是后来,我们忘记了。
也许你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