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史话九:他不愿娶齐国公主为妻,却在娶陈侯之女时,心急逆礼

正如上次咱们讲齐、宋、卫三国“瓦屋会盟”时提到的那样,本来盟会的三国之中,郑国应该是与会的一方。但是,由于当时的郑国正忙着与鲁国置换土地,有太多事务要处理,实在无暇分身,所以才由齐僖公代为盟誓。然而,郑、鲁二国“祊易许田”仅仅是郑庄公无暇分身的一件事而已,还有另外一件大喜事也让他不能离开郑国。要问这件喜事是什么?这便是同样发生在隐公八年的,庄公长子姬忽的婚礼。如此重要的时刻,庄公寤生哪里还顾得上什么会盟啊,肯定是留在国内,替儿子操办着各项事宜。

三个诸侯国君举行盟会

那公子忽大婚,是哪家女子有这样的幸运,能成为“小霸之国”郑国未来接班人的夫人呢?原来是陈桓公在与郑国讲和后,为了巩固两家的关系,借机提出了与郑国联姻的想法,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大公子姬忽。并且,陈桓公并不是盲目择婿的,他与公子忽其实还见过面,即《左传·隐公七年》记载的:“郑公子忽在王所,故陈侯请妻之”。显然是陈侯拜见天子时刚好遇到了身在朝中的公子忽,觉得这位精神小伙儿非常不错,便动了心思。

至于说公子忽为何会在朝中,肯定不是因为他仍身为人质。毕竟平王离世后,“周郑交质”早已结束了。就在下理解,公子忽能出现在朝中,应该与桓王、庄公交恶有关。既然天子与郑庄公都看对方不顺眼,姬寤生索性就减少了去朝中拜见天子的次数。但他依然是周朝的卿士,长期不去的话更容易让大权旁落,还不利于把控朝政。所以,庄公便安排了曾在王室做过人质,比较了解朝中情况的公子忽代替自己去履职。这样行事的话,既能远程操控朝中事务,又能间接培养长子的能力,真是两全其美。

郑庄公斥责天子平王,引发“周郑交质”

陈桓公的联姻请求,刚好能帮公子忽稳固住他在朝中的地位(此前讲卫国州吁叛乱时,石碏曾以陈侯与天子关系亲密为由,骗州吁与石厚前往陈国。虽说这是石碏的计谋,但不难看出王室与陈国的关系的确是很好的)。因此,陈侯说亲的使者一到,庄公欣然同意了婚事。并决定于第二年(即隐公八年),让公子忽前往陈国迎亲,早日成就这对佳偶。

不过,大家看到这里以后,可千万别以为这是第一次有人想跟郑国公子忽联姻。因为,早在陈桓公说亲以前,已经有一个实力更强,且与郑国关系更亲密的诸侯,表达过同样的意思。并且,这位要联姻的女子也比陈侯之女更加漂亮、更加有才。那他们到底是谁呢?这便是东方的大国——齐国,以及齐僖公的女儿,号称“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的文姜

“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的齐文姜

或许一说到齐国和文姜,了解《史记》,特别是《左传》的朋友要提出疑问了,“闲叙”同志你这时间点是不是有点搞错了?太史公明确记载了,齐僖公向郑国提出联姻是在“北戎伐齐”,公子忽率兵替齐国成功解围后才说起的,也就是《左传》所记的鲁桓公六年时候的事儿。你怎么在隐公七年陈侯说亲时就提到了呢?并且还说齐侯要比陈侯说亲还早呢?

大家别误会,在下并没有搞错时间。各位可以仔细看一下《左传·桓公六年》中的这条记载,其实已经是僖公第二次向郑国提出联姻请求了。而第一次说亲也在这段文字中有所体现,即“公之未昏于齐也,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说的就是鲁桓公与文姜成婚以前,齐僖公本想将文姜许配给公子忽的。正因如此,像文姜这样一位掌上明珠出嫁,且齐国的实力又远胜于陈国,齐僖公肯定不会同意让她去做公子忽的妾室了。所以,在下认为齐国提出联姻请求时,公子忽一定还没有成婚,显然要早于陈桓公的这次说亲才是。

可是,齐国这样一个大国早就提出了联姻,且文姜又是这样一位漂亮的女子,公子忽怎么没能与她结婚呢?这是因为,当齐僖公向郑庄公说亲时,公子忽自己给婉言谢绝了。姬忽认为齐国是个大国,而郑国实力还不够。他不想靠高攀齐国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只想凭自己的实力来管理好国家,真可谓是个有志青年啊!并且,正是有了郑国公子拒亲的这段故事,还为咱们后人留下了“齐大非偶”这样一则成语,所要表达的正是门第卑微,不敢高攀的意思

成语“齐大非偶”出自于《左传》

然而,大家在佩服公子忽有志气的同时,不会觉得其中有一些奇怪的地方吗?在我国古代,历来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怎么到了齐国说亲时,郑庄公要听取公子忽的意见呢?难道是庄公已经开明到能同意让儿子自由恋爱了吗?可是,到了陈桓公提出联姻时,庄公为何又立刻替儿子做主了呢?

显然,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人,应该还是郑庄公才对。只不过,由庄公亲自出面反对这桩婚事的话,齐、郑两国的关系将会受到影响。而让公子忽出面,既可以用“高攀不起”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避免两国产生裂痕,又能让他自己显得格外有志气,何乐而不为呢?至于为什么庄公会不同意文姜这样漂亮又有才的齐国公主嫁给自己的儿子,想必答案还得从史籍中来寻找。

公子忽婚姻真正的主导者——郑庄公

不知各位史学爱好者们是否能想起来,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记录过这样一件事:在鲁桓公十八年,桓公曾和夫人文姜一起来到齐国串门。可就是这样一次“回娘家”式的出游,却惹出了一桩震惊四方的丑闻。这个才貌俱佳的文姜夫人,竟然跟自己同父异母的兄长齐襄公私通,把鲁桓公气得差点没背过气去。但大家有没有想过,齐襄公、文姜兄妹二人如果一直是清清白白的话,理应不会突然做出如此有悖伦理的事情。哪怕是齐襄公荒淫无度,文姜夫人只要懂得自重,也能避免丑闻发生。

可结果偏偏还是走向了令人不齿的一面,很显然,他们二人早在文姜出嫁以前,便已有了暧昧的关系。只是他们的父亲齐僖公保密工作做得比较好,掩盖住了家中的这个丑闻,才没有让齐国成为天下人的笑柄。然而,郑庄公是何许人也,他的情报工作一项做得十分出色。任凭你僖公把秘密藏得再深,他也能探听出一些蛛丝马迹来。所以,这样一位有辱门庭的女子要嫁到郑国来,当然会被他拒之门外。只不过碍于两国的关系与颜面,不方便说破而已,这才将决定权交给了公子忽。而姬忽也早就明白了父亲的心意,用一个无懈可击的回答,给了齐僖公一个大大的台阶,让这门亲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公子忽婉拒齐国这门亲事

好了,说完了齐国曾提出过联姻,却没能成功的这段插曲之后,咱们还要继续回来讲姬忽娶陈侯之女的故事。那陈侯的女儿既然已经令郑庄公满意了,她与公子忽的婚礼总该相安无事、佳偶天成了吧?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原来,像郑国公子忽这样要去他国迎娶新娘的情况,理应先前往祖庙,在向先祖禀明了情况之后,才能前去迎亲。可不知是郑国此前与鲁国忙着置换土地,忘记了这一环节;还是姬忽到了结婚的年龄,着急娶媳妇儿。总之,直到姬忽把妫氏接回郑国以后,才想起来要告祭先祖,将好好的一桩婚事办成了“先配而后祖”的荒唐事。也让随亲而来的鍼子(“鍼”字同“针”)好一番吐糟,说出了:如此不合礼法的婚姻,是欺骗祖宗的行为,怎么能使子孙繁盛兴旺呢?(即《左传》中的“诬其祖矣,非礼也,何以能育?”

送妫氏如郑成亲的陈国使臣鍼子

大家看看,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公子忽懂得了父亲的心意,拒绝了齐国这门亲事,避免了郑国名誉受损。却在正式迎娶陈侯之女时,把流程搞错了,还是给自己的婚姻蒙上了一层阴影。那公子忽的婚后生活有没有被这位陈鍼子说中,有没有因“先配而后祖”而遇到祸事呢?还是那句话,时机未到、暂不剧透,等故事讲到了那个时间点,咱们再来闲叙一二。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姬忽大婚、陈侯说亲、郑陈联姻、鲁僖公、欲妻于忽、姬忽婉拒、庄公之意、文姜不贞、姬忽迎亲、先配而后祖、陈鍼子讥讽。

关键词云图简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