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心理免疫系统
1、题外话
首先说个题外话。
生活中有没有哪些事情,你投注了过多的注意力和期待,但实际上这些事情并不是你能够控制的?
昨天我写到,自己删掉了手机上的“订阅号助手”APP;关闭了“赞赏”功能;对于公众号新增关注数、文章阅读等数据,最多一个星期看一回。
所以,昨天一整天我都没再关注这些东西。然后,又补发了一条朋友圈:2020整个上半年,也就是在6月30号之前,我都不会再看这类数据。我还做了些细节调整,以便当我要写文章时,打开网页都会直接跳过这些内容。
处理完,我的感觉是:轻松。
我感到有相当一部分注意力空间被释放了出来。在接下来几个月里,我都不会知道每篇文章有多少人读,公众号变成了多少人关注;这让我能更专注于思考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什么是我真正想分享给这个世界的。
这就好像拿着一颗一颗小石头,专注地将它们投出去;至于产生的涟漪是怎样的,都随它们去。
我还挺喜欢这种感觉。
这个尝试给我带来了新的启发:放下对不可控事物的过多期望,专注于做事。
生活中有太多东西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而其中很多都是次要的、且原本也不受我们控制的。对这些外在事物的过度关注会干扰我们的心境,所以要避免在上面投注过多期待。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做事,专注于事情本身。
2、冥想
在第三节课中,提到了“冥想”——研究表明:冥想能够改变我们的大脑,使我们更容易感染到积极情绪,在面对痛苦时更坚强。
昨天我又重启了“每日冥想”习惯,每天至少15分钟。在知识星球里的小伙伴,可能已经看到了我的新增打卡项。
2018年辞职旅行时,我在清迈闭关冥想过3天;在此之前也一直有所关注。写过两篇文章,供大家参考。
所以,对之好奇的小伙伴,我的建议是读过这两篇文章,然后尽管去试一试,哪怕每天10分钟。很可能一周或者两周后,你就有了自己的体悟。
3、心理弹性
曾有一个著名的实验,研究了哈佛大学的一批学生。
研究者识别出了那些“格外成功”的人:这些人本身就很优秀;但是,其中依然有一小部分人,他们是“格外成功”的——包括财富水平、生活质量、人际关系等很多方面,他们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其他人。
为什么呢?是不是他们的某些“条件”很好?
并非如此。实际上,他们都是些普通的人,性格普通,条件普通。但他们最终取得了超出常人的成就。
研究者们从各个方面对这些人进行分析,去识别他们身上的各种特质。最终发现了一个“秘密”:这一小部分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就是他们具备很强的“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指的是一种积极适应的模式,一种即使在非常不利或者危险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积极适应的心理模式。
他们普遍有下面这些特质:
他们都很乐观,相信事情会得到圆满解决。
当遭遇困难时,他们会乐观地认为:好吧,也许这次不会成功,但以后终究会成功。我从这次经历中学到了东西。
他们对生活有信心,认为生活是有意义的。
他们中有很多人是理想主义者。
他们都是利他主义者,他们愿意帮助他人;他们都关注自己的长处,而不是自己的缺点。他们不忽视自己的缺点,但他们会问:我真正擅长的是什么?
他们面向未来,设定目标。
他们有榜样,有一个他们喜欢而且可以效仿的人,给他们力量,给他们方向感。
最后,最重要的是,他们不单干。他们能够获得支持。他们不会说:我很能干,自己就能搞定。他们会说:我很能干,我可以寻求帮助。
4、问出正确问题
在第二节课上,讲到一项研究:研究统计了1967年到2000年间心理学领域的权威论文,其中有41000篇文章研究焦虑,54000篇文章研究抑郁……与之对应,只有2000篇文章研究幸福,2500篇文章研究生活满意度……
“消极研究”和“积极研究”的比率,是21:1。
我们太过于关注“问题”,就好像现在我们还总是会问:我怎样才能不焦虑?
实际上,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
我们更应该问的是:我怎样能够更快乐?
解决抑郁、解决焦虑,最有效的方法是去培养那些积极的方面。
生命中什么是有意义的?我的目的是什么?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有太多的研究都专注于“疾病”,“弱点”和“伤害”;但是,心理学也应该研究优点和美德。心理学不只是修复错误,也塑造正确的东西;不仅关注疾病,也关注工作,教育,洞察力,成长和快乐。
这就是积极心理学的视角。
关注消极面的研究,更像是“疾病研究”;而关注积极面,是“健康研究”。
疾病研究专注于怎样解决已经产生的疾病。
这有什么用?
打个比方。
当我们的身体免疫系统更强时,意味着我们就不会得病了吗?不是。但这意味着我们不会经常生病,而且就算病了,也能够恢复得更快。
上一篇:「幸福」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