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教罗永浩赚钱了,你不配
这是Spenser的第955篇文章
前几天,一名自带网红体质的创业者,又火了一把。
作为争议性人物,他这次的热搜主题是“3年内还清6亿元”。
没错,就是做啥项目,啥项目就完蛋的中年男人——罗永浩。
同为中年人,又带着胖胖的气质,我对老罗格外关注。
不过这一次,老罗喜提热搜终于不是因为被限制消费,也不是因为'欠债'。
而是因为,他即将三年内将还清6亿元的债务,比原定的五年计划足足快了两年。
老罗,凭实力硬气撕掉“老赖”的标签,换来一声众人敬佩的“罗老师”。
这次,他又发长文来谈及自己的过往,有一段话很有意思,我分享给你们看看:
作为一个一年能赚一两个亿的人,我从来不敢教那些一年能赚一两百个亿的人应当如何规划他们的事业;但是在网上,很多年薪不到百万,甚至年薪不到十万的人,每天都指点我应该如何规划我的事业。
你别说,还真是这样。
人们总是对自己的人生还没琢磨清楚,却对他人的人生胸有成竹。
一年赚一两个亿的人,都被指点规划人生,更别说绝大部分普通人了。
那些自认为见解独到的意见领袖,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1
指点婚姻的长辈
和选择躺平的晚辈
当下,许多大好青年选择对婚姻躺平,还不是因为平日里,父母通过电话、短信、朋友圈评论等途径,各种花式催婚。
这些年甚至还催生出了租赁男女朋友的灵活产业链。
有粉丝曾经找我“诉苦水”:
S叔,我护理系毕业,顺利做了护士,我父母都希望我能嫁给医生,说是这样才会有共同话题。
我的母亲大人一边抱怨她的婚姻有多不幸,一边催我赶紧结婚找对象,迎接美好新生活,好难理解这种奇怪的“自信”。
过去,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他们习惯以一副过来人的姿态,来指导下一辈的人生。
你幸不幸福他们不知道,反正你结婚,他们就幸福了,面子上过得去了。
即使在现实生活中,他们自己的婚姻也并不那么幸福,或者年轻的时候因为心爱的人,也没少和家里闹矛盾。
2
眼界有限,
却自信指导他人投资
长辈介入婚姻,始终是带着对晚辈的善意和关心。
而有的人热衷于指导他人投资,可能就为了证实自己的“毒辣”眼光。
毕竟,大部分真有钱人,更多是享受闷声发大财的快感。
我还在深圳的时候,后台有人建议我投资小产权房,这样的人还不少。
过了不久,深圳炒房客大举囤积小产权房,房价水涨船高。
新闻也发布了不少类似的事情。
比如某网友离职去卖小产权房,一个月卖十几套,很快赚了200多万元,买了辆保时捷。
当时提建议的人都一脸痛心疾首。
仿佛他们错失了好几个亿。
很快,政府政策下发,小产权被禁止交易,很多小中介机构一夜间就倒闭了。
那些刚刚过完户的高位接盘侠,一首凉凉送给自己。
从法律、税收、金融风险等角度来讲,小产权房始终是个大漏洞。
而有的人,对房产的了解只是浅尝辄止,却试图指导别人。
这个世界上,从不缺少自己赚了点就以为自己是专家的人,其实是个“砖家”。
就像网上那个段子一样:
月薪10w的男生在关心如何保证今年KPI更高,争取晋升高位;
而月薪2k的男生每天睡前在思虑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态度,对美国全球战略的影响。
3
成功的捷径,
在于向有结果的人学习
遇到那种伪聪明的人,你过几年再看,他还是高不成低不就,天天瞎指挥。
真正聪明的人,却能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跑越快。
这样的人都少不了以下的几点品质:
富有执行力,具备结果思维,向有结果的人学习。
想要做成事情,一定要是结果导向。
企业人才培养有个“721法则”,即一个人的能力习得,70%来自于实践,20%来自于他人,10%来自于培训学习。
诚然,在实践中精进个人工作,积累经验,执行力是关键。
那20%,指的便是向有结果的人学习。
为什么领导的秘书提拔快?
因为秘书会得到老板的亲自引导和即时反馈,成长是飞速的。
企业管培生,在优秀的职场老人带领下,进行轮岗学习,终将成长为公司的一把手。
就比如华为,作为最早实行国内全员导师制的企业,每年都会安排绩效好的导师,带领即将入职的毕业生,以便新人能较好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最后的10%,可以理解为公司提供的培训会议,或者是自己线下报班,学习牛人的思维精华,这实质上也是向有结果的人学习的体现。
在这过程中,自身行动到位了,向有结果的人学习,对拿到好的结果将更有把握。
大部分牛人的目标感都很强,一旦定下目标,就全力以赴地去得到结果。
凡事讲究结果,就不容易迷失方向。
年轻人啊,还是要向有结果的人学习。
并且努力成为下一个有结果的人,被他人学习。
要知道,当你站在山脚下,不会有人问你这个山难不难爬;
而当你站在山顶的时候,遇到的人,同样不会问你这个问题。
内容编辑 · nana
向有结果的人学习,因为结果不会骗人。
有了结果,自然有了价值,也就增加了链接高端圈子的机会。
如何融入更高维的圈子呢?一起来听听视频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