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兼相爱,交相利”,墨儒两家思想,有一个相反观点

///

09/20 2020

兼相爱,交相利

与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兼爱》,“兼爱”分为上中下三篇,兼爱的思想是墨子和墨家思想的核心,兼爱就是崇尚无等级、无差别的爱,这其实和儒家思想主张的爱是有亲疏远近,是针锋相对的。

那墨子是如何提出这种“兼爱”的思想的呢,其实还是基于治国理念。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墨子认为,国家和社会之所以混乱,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大家不“兼爱”,相互不友爱,因此就会带来社会的混乱,甚至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墨子说,“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的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而使自己得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而使自己得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而使自己得利,这就是所谓的混乱,而这些都是不相爱引起的。

天下的人都不相爱,强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贫困的,尊贵的就必然傲视卑贱的,狡猾的就必然欺骗愚笨的。举凡天下祸乱、掠夺、怨愤、仇恨,都是因不相爱而产生的,所以仁义的人都认为它不对。

墨子还列举了小偷和强盗的例子,小偷只爱自己的家人,而不爱别人的家人,所以想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诸侯国和诸侯国之前也是一样,他们之所以发动战争,就是因为他们只爱自己的封地,而不爱别人的封地。墨子认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混乱,都是由于大家不相爱导致的,因此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治国理念,这在当时强调等级制度的封建社会中,其实是非常离经叛道的,当然也是非常伟大的。

  ///爱人若爱其身,视父兄与君若其身

墨子说,如果大家都爱人若爱其身,视父兄与君若其身,这样天下就不好出现混乱,人们就可以安居乐业了。

但是有人反对了,说“兼爱”虽然好,但是很难让所有人都做到呀,而墨子认为,这是天下的士人君子还没认识到兼爱的好处,还没有了解到其中的道理。其实兼爱推行并不难,只要有位居上位的人做好榜样就可以了。

墨子列举了三个著名的故事:

第一个: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羊皮裘,用牛皮带来挂佩剑,头戴熟绢做的帽子。

第二个: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所以灵王的臣下每天只吃一顿饭来节食,收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过了一年,朝廷之臣都面黑饥瘦。

第三个:从前越王勾践喜爱士兵勇猛,训练他的臣下时,先把他们集合起来,私下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说:“越国的财宝全在这船里。”越王亲自擂鼓,让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争先恐后,打乱了队伍,蹈火而死的人,仅近臣就达一百多人。越王于是只好鸣金让他们退下。

墨子说:像少吃饭、穿坏衣、杀身成名,这都是天下百姓难于做到的事,他们都能做到,只是因为君主喜欢它,那么他们就能做到。而何况兼相爱、交相利,这些都是对大家有好处的,所以,只要居于上位的人这样做,其他人也会跟着效仿。

  ///“兼爱”是一种至高的道德标准

墨子还列举了古代圣王、尧帝、舜帝和禹帝,以及周文王、周武王、商汤的例子,说明了“兼相爱和交相利”的好处。

然后,墨子又以先王的《泰誓》《禹誓》《汤说》《周诗》为例,反复论证“兼爱”是古代贤王的治国之道,以此来彻底确立“兼爱”的价值。“兼爱”是一种至高的道德标准,或者说是一种理想型社会的道德感。

当然,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以阶级划分的治理制度为主,墨子提出这样想跨越阶级之间利益差别的治国理念,显然是有点过于理想主义了,因此也没有得到各个诸侯国的采纳,但是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提出人与人之间互助友爱,成为了我们的基本道德观。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一个人作恶的成本越来越高,而一个人为善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在今天的社会,虽然离墨子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还有一些距离,但是,这样人人兼爱,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依然是我们所推崇和向往的。

(0)

相关推荐

  • 君实欲民之众而恶其寡,当蓄私不可不节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君王如果真希望百姓变多而讨厌减少的话,就应当积蓄私财节制一点. 赏析 这是墨子讲"蓄私不可不节"的一句话. 墨子觉得人活在这个世界最主要的事情 ...

  • 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今人只知道爱自身,而不爱别人之身,因而毫无忌惮地用尽全身力量去残害别人. 赏析 这是墨子讲"兼爱"的一句话. 墨子认为,这个世界如果不推行&q ...

  • 教案:兼爱

    *7     兼爱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本课中说理的方法和论证逻辑. 3.体会"兼爱"的思想内涵,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

  • 《兼爱》导学案

    <兼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  2·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去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3· ...

  • 儒墨两家思想中对“仁爱”的不同理解

    中国历史上,儒和侠都是当时贵族的依附者,儒的出生大多是上层或者中层阶级,而侠则多出生下层阶级.墨子及其门徒都是出生于"侠",就是我们所说的"武士",他们纪律严明 ...

  • 3.《实用周易指南—易传》——系辞融合儒道两家思想 将乾坤上升至道学高度 提出了乾道和坤道

    作者:杨本枢 原文: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

  • 积极入世和超然物外,把儒道两家思想看成势不两立,错

    我们知道,儒家和道家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重要的流派,他们之间相互攻讦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 以北方中原文化为根基,儒家强调德礼和刚劲有为,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而道家则以南 ...

  • 借助西方哲学将儒道思想进行深度融合

    人之初,以人类朦胧的认知水平,既不知科学,也不知哲学,于是人类进入了漫长的远古文明的文化形成与积累过程,于是在不同地域孕育了多文明中心同步差异化发展格局. 当语言文字纷纷产生后,文类文明得以进行知识系 ...

  • 北宋隐居洛阳的大儒,思想学说影响了中国千年

    作者:巴图 程颢(1032-1085),字伯淳,后世尊称明道先生.程颐(1033-1107),字正叔,后世尊称伊川先生,二人均为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学者.其师承周敦颐之哲学思想,上承孔孟,正传朱熹,以 ...

  • 兼相爱 交相利

    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卷七·天志上>四 (峻岫) (原文) 故天子者,天下之穷贵也,天下之穷富也,故于富且贵者,当天意而不可不顺,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 ...

  • 家史国史成长史 学人儒人思想人

    眼前的这本萧功秦先生的书,是萧先生对自己的家世.自己的成长史.治学历程访谈和师友兄弟回忆篇章等内容的汇总.一共分了两辑.现在笔者仅就第一辑的内容,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说实话,这本书的书名有一点歧义,一 ...

  • 改变思想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一个人的思想系统的生成是由教育,阅历,环境影响,独立思考等多方面产生的结果.一旦其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思想,就会影响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一般人到中年以后就很难通过自我认知去改变.思想一旦定型,能将 ...

  • 程燎原:千古一“治——中国古代法思想的一个“深层结构”

    作者简介:程燎原,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 内容提要:从春秋战国到清代,诸子百家和历代学者,都致力于思考"治",追求"治".这一"务为治"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