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陋室铭》的作者不是刘禹锡,而是崔沔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崔沔是《陋室铭》的真正作者,而诸家选集,如《刘梦得文集》《历代散文选》《古文选译》均认定是唐代的刘禹锡,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编者大都人云亦云,以讹传讹,流讹至今。       
  查《中国人名大辞典》刘禹锡小传:“登贞元进士弘词二科。官监察御史。以附王叔文,坐贬朗州司马,作《竹枝辞》十余篇,武陵夷俚悉歌之。久之召还。又以作《玄都观》诗,语涉讥忿。出为播州刺史,易连州,又徙夔州。后由和州刺史入为主客郎中,集贤直学士,复刺苏州。再迁太子宾客。禹锡恃才而废,乃以文章自适。素善诗,晚尤精,白居易推为诗豪。会昌中加检校礼部尚书卒。有《刘宾客文集》及《外集》。”小传中只言刘禹锡作《竹枝辞》及《玄都观》诗,未提及《陋室铭》。作《竹枝辞》的心境与当时遭贬斥的处境相吻合。据《新唐书》卷一六八本传记载:“宪宗立,叔文等败,禹锡贬连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马。州接夜郎诸夷,风俗陋甚,家喜巫鬼,每祠歌《竹枝辞》……禹锡谓屈原居沅、湘间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其声,作《竹枝辞》十余篇。”刘禹锡被谪贬到朗州,其遭遇处境与屈原相似,故仿《九歌》作《竹枝辞》以屈原自况,完全切合客观实际。倘若作有《陋室铭》,应收入《刘宾客文集》或《外集》,但此二集中未见此文。       
  《陋室铭》到底出于谁人之手呢?  查《中国人名大辞典》905页崔沔小传:“崔沔,唐长安人,字善冲。擢进士,举贤良方正第。岑羲(侍中)深器之,曰:'今郗诜也。’沔深明《礼经》,详定宗庙笾豆之数及六亲服法,多所建议。性俭约,禄廪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卒谥'孝’。”原来《陋室铭》的真正作者是崔沔。
  仅此不足为据,再查《新唐书》卷一二九崔沔:“性情敦厚,纯谨无二言。事亲笃孝,有才章,擢进士。玄宗时官左散骑常侍,秘书监,太子宾客。沔深明《礼经》,……性俭约自恃,禄廪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可见,《中国人名大辞典》崔沔传,源于史料《新唐书》,确凿无疑。崔沔(673~739年),字善冲,唐朝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原籍博陵(今河北安平),进士出身。以崔沔的才华、生世、秉性“俭约”“不治居宅”,作《陋室铭》表明自己的志向,是切合实情的。 《陋室铭》的真正作者并非刘禹锡,而是崔沔,应该匡谬除讹,还史料的本来面目。
   【链接崔沔及妻王方大墓志铭

  崔沔墓志铭《有唐通议大夫守大子宾客赠尚书左仆射崔孝公墓志李 邕撰,徐 珙书
  崔沔墓志铭,洛阳出土,具体出土时地不详,现藏开封市博物馆。唐大历十三年(778年)四月八日葬。盖高、广98厘米,厚22厘米,盝顶,四周有阴线刻花草纹。篆书:“有唐尚书左仆射崔孝公之墓”3行12字。志之高、广同盖,厚18厘米,李邕撰,徐珙书。隶书,52行(后26行刻于盖之背面),行31字,首行题:“有唐通议大夫守大子宾客赠尚书左仆射崔孝公墓志”。盖、志二石均完好。
  志曰:“公讳沔,字若冲,博陵安平人也”。“曾祖讳弘峻府君,随(隋)银青光禄大夫、赵王长史;祖讳俨府君,皇朝益州洛县令;考讳皑府君,朝散大夫,汝州长史,安平县开国男,赠卫尉少卿”。“公廿四,乡贡进士擢第。其年封中岳,诏牧伯举贤良,公与兄故监察御史讳浑双名居右,敕拜麟台校书郎。满岁,补洛州陆浑主簿”。“拜殿中侍御史”、“复换起居舍人、擢给事中”、“转中书舍人”、“虞部郎中”、“御史中丞”等职,后又屡经升迁,“恩加朝散大夫”、“太子宾客”。“加通议大夫、累祠部员外郎,终东都副留守”。“时春秋六十有七”。以“开元廿七年十一月十七日薨于居守之内馆”。“圣上哀悼,追赠礼部尚书”,“谥曰'孝’”。
  沔曾“注《老子道德经》文集三十卷”,“长子同州冯翊县尉成甫”,“嗣子祐甫,仕为朝散大夫,权知中书舍人事,赐紫金鱼袋”。“大历十三年岁次戊午四月丁丑朔八日甲申,嗣子祐甫奉孝公之榇迁于邙山之平乐原,以夫人太原郡太夫人王氏祔焉”。
  志文撰者李邕,字泰和,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玄宗时官至北海太守,故世称“李北海”。邕以能文名满天下,并长于行草书。因与沔为同窗知交,故以志文自任。志文书者徐珙,唐代隶书大家,在体法上力求改革,除沿用汉隶圆笔法圆润而有顿挫外,以楷入隶,结体多数成正方形,笔画的波磔消失,形成唐隶的特殊风格。
  王方大墓志铭《有唐太原郡太夫人王氏墓志》,崔沔撰,前侍御史元至书
  其妻王方大墓志铭,洛阳出土,具体出土时地不详,现藏开封市博物馆,大历十三年(778年)四月八日葬。盖高、广72厘米,厚16厘米。盝顶,四周有阴线刻花草纹。盖篆书:“有唐太原郡太夫人王氏之墓”3行12字。志高73厘米,广73.50厘米、厚16厘米,崔沔撰,前侍御史元至书,正书,25行,行25字。首行题:“有唐太原郡太夫人王氏墓志”,盖、志二石均完好。
王方大墓志 拓34

  志曰:“夫人姓王氏,字方大,太原晋阳人也”。“周汉以降,代为著族。夫人即后魏龙骧将军慧龙之九代孙也。曾祖仁绪,隋文林馆学士;大父惠子,隐居不仕;考温之,皇朝郓州录事参军事”。夫人“年十有八,归我崔氏”。“享年五十,以开元廿二年六月廿六日,暴终于东都崇政里第”。

  “太原太夫人之子祐甫,仕为朝散大夫。权知中书舍人事,赐紫金鱼袋。长女适芮城尉范阳卢沼;次女适冠氏尉范阳卢招;少女适临汝郡司户参军事范阳卢众甫;并早卒。永泰三年,祐甫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属县官有郊祀之礼,因广孝道,追封邑号,是以有太原郡太夫人之命,越以大历十三年岁次戊午四月丁丑朔八日甲申,嗣子祐甫奉太原郡太夫人之榇,祔于尚书左仆射孝公”。
  据沔志所载。沔卒于开元二十七年,而王氏卒于开元二十二年,早沔五年。王卒次年“权窆于邙山”,沔撰志。志称“夫尚书左仆射孝公为志曰:……”按尚书左仆射为沔卒后之永泰年间所追赠,“孝”之谥号亦系卒后所称。王氏“太原郡太夫人”之封号,也为王氏卒后的永泰年间所封。由此可见祐甫大历十三年将王氏与沔迁葬时,在转录旧志中又有加添,尤其是铭辞后记述子女和迁葬情况的文字全系后加。此种体例,与沔志相同,在唐志上时有所见。
  志文书法有徐浩书《不空和尚碑》之笔意,端谨肥厚,但不及徐书劲拔。志盖之篆书,与沔之志盖风格相同,似出一人之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