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书法家」信阳市书法名家推介之——黄镛
【大别颂歌】信阳市书法名家推介之——黄镛
个人简介 黄 镛,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考级中心注册高级书法教师,河南省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印社理事,信阳市书协副主席兼篆刻委员会主任,平桥区书协名誉主席,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信阳市委宣传部命名“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信阳市“四个一批”人才。
获奖:西泠印社第八届篆刻展优秀奖河南省第二届篆刻展二等奖河南省第三、第四、第五届篆刻展优秀奖(最高奖)《书法导报》2006年度国际书法篆刻大赛银奖《书法报》2008年度“书坛新秀”奖信阳市第四、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
入展:全国第一届隶书展全国第八届楹联书法展全国第四、第五、第七届篆刻展“乾元杯”全国书法篆刻展西泠印社第三、第七、第八届篆刻展西泠印社首届国际篆刻书法展河南省首届书法篆刻展河南省美术馆第二届学术提名展河南省篆隶书研究展河南省优秀青年书法家作品展
黄镛——中庸
《论语·雍也》言:“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何晏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由此可见,中庸,为儒家的道德标准,它强调待人接物保持中正中和,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物制宜、因地制宜。黄镛年岁不大,刚进五十,然而多年以前人们给他的评价即是—— 一个老夫子。此之“老”,不是衰老,而是“老到”、沉稳、内敛。
与黄镛认识,缘于书法。大约十四五年以前,我担任信阳师院美术学院院长时,我们的美术学专业有一门《书法篆刻》课,其中的“篆刻”一章没人能够讲授,我求助于周斌先生,其时周斌已调往省城,不便来回奔波,他向我推荐由黄镛来讲授。黄镛的第一节课,自带刀、石,讲授的内容是临古,我清楚地记得,他从临刻清代的一位篆刻家(记不清是谁了)的一方朱文印“如也”入手,从清代学者刘熙载的“书如其人”理论,讲到篆刻的印稿设计、字法、笔法、刀法、边款等内容,边刻边讲,刻完一方印,讲了一节课,学生掌声如雷。临下课之际,学生争相索要这方印,他有些不舍(其实我也想收藏),但还是大方地赠给了学生。自此以后,我们便熟悉了,经常在一起参加书法活动,经常在一起品茗小聚,慢慢地,我便对他的书与印,以及他的学养与为人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黄镛习书,始于弱冠之年,年少时他即受教于豫南名儒戴南园先生,其后又拜师于洪丕谟、徐正濂、张旭光等先生。他的书道之名声,首先起自于篆刻。其篆刻以战国古玺印为主要面貌,结字古朴,字法灵动,布白常出新意。刻古玺印,难处在于这种古文字距现代久远,文字不是足够的多,一些现代的篆刻家往往需要“借字”、“造字”,这样往往难免“望文生意”,另外古玺印斑驳严重,一些篆刻家又容易受其外表的“欺骗”,造出一些斑驳“古意”。而黄镛则注重“寻根索源”,他搜罗了大量的古文字文献和字典,力求使印文必有出处,实在查阅不到出处,便研究古文字的成字法则,推研其原本的文字面目,因此他的古玺印的印文毫无“古今相杂”的问题,此其入古之一法也。其次,在篆刻过程中,不刻意“造古”,即从斑驳之迹中寻其原始的线条、刀法痕迹,刻之过程,冲切交替运用,一气呵成,刀和线的行走轨迹交待的非常清晰,此其入古的又一法门。鉴于此,他的篆刻作品数十次入选全国和省级的大展,为他赢得了篆刻家之名,这里不细数其荣誉了。黄镛的书道之名声,还得之于书。他的书法以伊秉绶隶书为面貌,同时又脱出伊氏隶书的清丽,以篆入隶,增强了笔墨的丰厚感,这种丰腴的笔墨,不是简单的力量相加和墨液堆积,而是融古文字的金石之气于线条之中,像一个黑色的灵魂在信步游走,步履稳健而不蹒跚。近年在展厅里见到的作品多以“大”引人注目,而他的书法作品多以四尺条屏或斗方为主,但那白纸上游动的文字,往往能夺人眼球,令观者驻足品味。我曾见其四尺三裁的四条屏,每屏四字,字虽大而尺幅不大,笔墨的细节非常生动,令我十分震撼,我感叹的是他能将大字写出“小品”的味道来,令人看了以后想去读,读了以后想去品。在展厅里我曾听到一位观众在他的作品前自言:“这是一位老夫子写的吧。”黄镛虽年岁不大,但字和印颇为老辣。
现代书坛常常呼唤书家要增强学养,其实学养不是简单地读点古文,背些古诗词那么简单,它要不断地在学习中养知识、养文化,在生活中养道德、修行为。常听朋友讲,黄镛是个“有故事的人”,听人讲他曾于年少时为追求书法梦想,独自到大西北游历月余,观摩古代碑石、壁画。他原本在一个乡镇当粮管所所长,在本世纪初汽车还不普及的年代,他常自驾一辆桑塔纳轿车参加朋友聚会,后来竟主动申请调入文联工作,问其何故?曰:“图个清净”。近年朋友小聚,我俩常坐在一起,众人举杯之前,他先申明:“我俩是著名不喝酒的”。其实,于喝酒而言,他的“不喝”是“伪著名”,偶有兴致所至,他是能喝个四两半斤的,问其何故?曰:“喝酒闹心”,静而不闹,是其“老夫子”的标签之一。黄镛还长了一张“老夫子相”,清癯,眉浓而长,此其“老夫子”又一标签。他着装朴素而整洁,有朋友偶见他过马路斑马线,在等红灯时先整理一下衣冠,而后信步而行。其如此行为,是多年养成的习惯,而不是故作“夫子状”。
宋人周敦颐言:“文所以载道也。”文是语言,是 行为;道是内涵,是思想。黄镛书法与篆刻的语言,表达的是他“中庸”而不逾矩的思想与理想。
文 / 刘根禾(作者系信阳师院美术学院原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来源 信阳市书法家协会
作品品赏
无入而藏
浊法汝真
不二过
赏雨茅屋
生气远出
柳阴路曲
封己养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陶印)
玮琦堂
群 乐
曹新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