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韩城禹庙群---- 周原大禹庙

【周原大禹庙】

其实在黄河左岸的韩城这边,曾经是“村村建禹庙”的,而在对岸的山西那边,至少我没听说过建有大禹庙,莫非大禹那会儿治水是在左岸来着?压根就没到山西那边晃悠了一下吗?尽管天灾人祸不断,但是即使到今天,韩城这边的黄河岸边,依然残存着为数众多的大禹庙,其中北周原村大禹庙堪称最好:不仅元代的木结构建筑优秀,而且其中还残留有比较完整清晰的明代壁画和彩塑。因此公元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保”标志碑】


【大禹庙棂星门】

在第四批“国保”名单中,北周原村的大禹庙被直接称作“韩城大禹庙”,可见当时申报“国保”时的心情是冲动的!因为韩城境内有多座大禹庙,而且这些大禹庙作为元代木架构建筑,肯定会是下一批(或更下一批)的“国保”,她们该怎么称呼呢?

不过,北周原大禹庙是韩城境内现存所有大禹庙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她建于元大德五年(公元 1301年),距今已整整710年,是韩城境内已经明确断代的最早的一座大禹庙,而且她的建筑布局和木构形制最具代表性。北周原村的大禹庙现存献殿和正殿各一座,均为元代木构建筑。两座殿宇前后紧密相靠,中间以“过廊”相连,这是韩城寺庙建筑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现在我们看到的大禹庙是经过修整的,面积比原来扩大了数倍,在献殿前加建了山门和棂星门两组建筑,使大禹庙成为三进院落。


                              【献殿梁架】

大禹庙献殿也是韩城区域内比较典型的所谓“明三暗五间”形制,内部梁架构造简洁疏朗,用材“随便”:殿内明间所设的两条纵柎,别说用斗栱,连替木都不用,直接就搭放在前后檐栿上了;纵栿外露部分也不刻耍头,檐下直接暴露原木。倒是在纵栿之上承托下平槫的蜀柱头加设了阑额和普柏枋。

大殿的梁架和斗栱倒是普通且精致了许多,纵栿上以驼峰加坐斗、横栱架起下平槫和平梁,这些构件的外形与山西的没有不同。献殿和大殿的进深也是典型的四椽,殿内无柱。

【大殿前檐斗栱】

【大殿内梁架】


【大殿内的大禹彩塑】


【汾阳王及汾阳王妃彩塑】

大殿内正面神坛上彩塑造像10尊,据说是明代作品,看上去比较呆板;左右山墙上满布壁画,右山墙上为《西游记》故事,左山墙上为“汾阳王故事”,据说也是明代所绘,画幅完整,色泽鲜艳。但是技法看上去一般,尤其是“汾阳王故事”画面中的建筑图案,比例失调,东倒西歪,人物造型还可以。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里的壁画和彩塑是我们此行所见到的唯一此类艺术品。陕西省境内除了几处石窟寺以外,彩塑造像最著名的当属“水陆庵”,可惜我没去过现场,只见过局部图片。如果大禹庙的壁画和彩塑拿出来与山西相比,那是相差甚远的。

【大殿内右山墙壁画 --- 《西游记》】


【《西游记》壁画局部】


【大殿左山墙壁画 --- 汾阳王庆寿图】


【大禹庙右侧及后部外观】

【郭子仪陈列馆】

在大禹庙的左侧,残留有两处古建筑:座落在大殿相当位置的古建筑,就像一座普通的一进三合院民居,街门位于整个院落的东南角,正房和西屋完好,已建成“汾阳王陈列馆”,东屋已毁。

在献殿左前方的一座外观二层的阁楼建筑,据说是“戏楼”,我还从未见过把戏楼建在寺庙左侧的布局。不过,这座建筑的一半已成废墟,完好的另一半房屋中,陈列着几付“抬阁”(当地人叫“神楼”)。这种“抬阁”就像轿子一样,但四面开敞,里面的台座上彩塑着神像,遇有重大节日时抬出来供奉或周游。

【大禹庙左侧建筑 --- “抬阁”陈列】


【“抬阁”彩塑之一】


【大禹庙前期参观券】

【大禹庙现用参观券】

北周原大禹庙位于韩城市新城区以东约五里,交通很方便,从市区可以直达。但是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来说是凄凉的,基本没人去参观,尽管门票便宜的让人惊讶!我们在大禹庙里逗留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只遇见有两个小青年恋人去转悠,结果听说要买10块的门票才能参观,两个人扭头就走了。倒是我,一个人就买了四张(上图中的门票各买了两张)门票进去参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