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年味”寄回家(散文)

作者:李萍萍

转眼间牛年春节将至,各地年味越来越浓郁。往年这时候,“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旋律总会一次又一次地在大街小巷回响。每逢过年,异乡人归心似箭,谁不想跨越千山万水归乡过大年?可是,此时此刻,疫情挡住了很多人的返乡路。所以,“今年过年不回家”成了这个年的主旋律。

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巩固我们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全国许多省份提倡春节期间就地过年,非必要不返乡。我的邻居老张也选择了自觉响应号召。

老张的家在河南固始,这是15年来,他第一次跟父母说:“爸妈,我今年过年不回来了。”言语间有着藏不住的哽咽与落寞。今年40岁的老张,25岁就来到震泽谋生。15年,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从孤身一人到结婚生子、儿女成双,也算扎根在震泽这片土地上了。但是,深深埋藏在心头的那份乡情,老张从未淡忘。“每逢佳节倍思亲”,永远是老张最真切的感受,最真实的写照。

以往临近春节,老张就显得特别激动,邻里见面打招呼都透着股说不出的愉悦与力量,我想这是亲情的召唤吧。他会早早定好往返的票,大包小包购买齐全,就等归家的车将他送到久别的老父老母身边,千言万语,一个紧紧的拥抱足矣。除夕夜,可以和父母一起并肩而坐,吃吃饺子,唠唠家常,逗逗孩子,一片欢声笑语、祥和美满,这样的场景,是身在异乡的老张梦里常常出现的美好。

今年,就地过年。纵使老张内心有千般不愿,万般不舍,他还是有一份公民的自觉与责任。隔三差五,老张就和远在河南的父母通一次电话,再远的路程,也阻隔不了一颗想家的心,唯有如此,遥寄相思。父母年纪大了,爱吃甜食,平时老张总喜欢去古镇上买点美味的苏式糕点,软糯的桂花糕啊、香甜的雪饺啊、喷香的八宝饭啊,等等,打包好寄往那个魂牵梦萦的地方。父母年轻时吃了太多苦,等到可以尽孝时,却是山水迢迢。这次还是一样,老张又去古镇上大采购,精心挑选了很多甜食,还购置了一些震泽的特产,黑豆腐干、酱肉、酱蹄等,用邮寄的方式传递“年的味道”,虽不能团聚,但爱的味道永远不会缺席。

就地过年,把“年味”寄回家。“年味”到底是什么?我想,或许就是心心相印,是一家人的守望相助吧!当父母的思念化作一日三餐的牵挂,当父母在灯下守候的身影被反复忆起,当曾经吃腻的饭菜成为最想念的味道,这些都是“年味”。

藏在“年味”背后的,正是那密密缝在心头的,对彼此的牵挂。

2021-02-2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