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老师注《伤寒论》

前言:

在难经中有“五十八难曰:伤寒有几?其脉有变否?然: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伤寒这两字,就广义的定义来说,应该说是“伤于寒”。以上五种病,广义地来说,都是伤于寒之后所引起的。

另一种外感病我们称为时疫,也就是不管体质如何,男女老少感染时疫之后,都是同一种症状,所以我们可以分为伤寒、时疫这两类,在治病的时候,处方用药的思路略有不同。医圣张仲景为集经方之大成者,以内经热论中六经辩证的思路,很适当地将古人传下的经典汤方,用六经辩证的法则,来让后学者都能很精准地使用经方。

在讲六经之前,我们用一个图来给诸位一个概念,所谓的五运六气中的六气,在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我们分为六气,如图所示:

如果是一般常人正气的运行,这是无病的状态,医生必须知道什么(是)健康状态,中医是健康专家,不像西医是疾病专家,病人如果得到肝病,去找西医的肝病专家,结果病人与医生都死在肝病。如果是病情在恶化,往内传,则是由太阳进入阳明或少阴;若进入阳明则不再传,停在阳明;若是进入少阳,则可能进入太阴、少阴、厥阴。

学伤寒论必须学好条辩;伤寒论的条辩是“言简刚中”,中国的相书上讲到“言简刚中”的人是君子、是人才,讲话扼要有条理。张仲景就是一位“言简刚中”的人,也因为他的“言简刚中”,让很多人看不懂伤寒论。因此学完伤寒论的条辩以后,必须做整理,而我的工作,就是已经帮诸位做好整理的工作,不然学完伤寒论,就算整个背下来,没有整理的功夫,还是不会用。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

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对于太阳,可以代表经络中的太阳经,也可以代表全体阴阳状态的太阳。八纲辨证中表里的“表”,在这里指的就是太阳。太阳为寒水,所以常人皮肤表面是冰凉的,手脚是温热的,体表有这太阳的寒水,可以保卫我们不受外界寒热的影响,调节体温。这寒水不是停滞的,是不断的代谢更新的。

张仲景的观念:人身体很虚弱的时候,就是体力不够,免疫系统较差的时候,平常素体虚弱,本身就很虚弱的人,它的原因就是肠胃不好,因为肠胃是后天之本,有一天突然感冒,风寒一进来,免疫系统马上出去相抗,因为风寒从表面进来,所以免疫系统一抗,一定是在表面上堵到,在皮肤表面上抗争,所以摸到的脉是浮脉,浮在表面上。何谓浮?手指头轻轻的碰,就摸到脉就是浮脉,所以病人有感冒表证的时候,摸到的脉就是浮脉。为什么在表?因为血里面的免疫系统在表上和滤过性病毒相抗产生的现象,所以第一个症状叫做脉浮,就是脉会浮出来,人平常不会脉浮的。为什么有的人常年不感冒?因为他肠胃好,所以后面治疗的方剂都是从肠胃下手的,西医说感冒的时候,西医开抗生素的药,来增加抵抗力,抗生素下到胃里面,肠胃第一个受到损害,本来就是肠胃不好,才会表不固,才会抵抗力差,才会得到感冒,所以西药吃下去,肠胃会越来越差。

张仲景的脉法,最常用的就是浮沉迟数,浮脉与数脉是阳,沉脉与迟脉是阴。在针灸学中教过,浮脉就是轻轻地摸在皮肤表面就摸到脉。初病如果脉是浮脉,或加上一点“大”“动”“滑”“数”,这是阳脉,代表阳病;若病久了,变成沉脉,或加上一点“涩”“微”“弱”“弦”这是阴脉,代表阴病;就是病势在进、在恶化中。若反之,原来是阴脉,后来变成阳脉,则是病势在退,在恢复中。正常人的脉是“不浮、不沉、不迟、不数”,就是常脉。

张仲景的脉诊只是辅助,望闻问切中,有些中医若单用切法只是巧匠、下工,结果开药方出来七、八十味药,这不数正统中医,治不好病。张仲景很擅长于望诊、闻诊、问诊,不是只有诊脉,因此不需要把脉法分得很细。

张仲景的观念中,认为阳有病、不可以看到阴脉,有病当见阳脉。只有经方的力量,才可以很快地把阴脉的病,才几天就变成阳脉。在一些感冒或者心脏病的案例,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为什么头项强(僵)痛而恶寒,人身上的穴道,风池、风府、风门,都在背后,后脑是受风的地方,所以有一句话说“神仙也怕脑后风”,不要脸对着冷气孔吹,第二天会面部中风口歪眼斜,脖子后面对着吹,第二天项脖子强(僵)硬,因为这个地方就像免疫系统的开关一样,这地方一受到寒,温度就低,温度低,寒则缩,缩则血管、神经就被绑到了,血管变小了,血过不去,病人就会感到酸痛,痛在皮肤表面,在经络学上可以看到。张仲景当年虽然不知道有冷气,但是处方是一样的,理论是一样的,所以经方还是能够通用。为什么恶寒怕冷?恶寒就是一直发抖,因为人身上的水稻系统,皮肤表面上都有一层水气在上面,人身上的汗水,是经过汗腺到皮肤毛孔的,如果汗水已经离开汗腺了,但是还没到皮肤毛孔,这时突然碰到表寒,毛孔都闭起来,水出不去,只好停在皮下,水一离开汗腺,汗水就变成冰的,所以会有恶寒的现象。

只要出现脉浮,头项强(僵)痛而恶寒这些症状,就是太阳证。我们不管他里面是什么病不管是肺癌、肝癌,就以太阳证来处方用药就对了。如果病人原来是厥阴病,治疗了以后,最后变成太阳证,就是快好了。如果反过来,太阳证的病人,治疗后变成厥阴证,你当医生的就要反省检讨了。

(0)

相关推荐

  • 六经病欲解时

    ​仲景"六经病欲解时" <伤寒论>的大纲 "六经病欲解时"张仲景 创作<伤寒论>的大纲 未被历代伤寒注家重视 "六经病欲解时& ...

  • 庞博教授:学伤寒的五观.六戒.四境界,快来看看你达到了哪一层

    华医世界 图*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庞博教授 庞博教授九三学社社员,临床医学博士,博士后,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工作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 庞博教授的 ...

  • 临诊碎玉《伤寒论》第1条

    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提要:太阳病提纲证,也是表证.表病.提纲. 1)浮脉是表证的主脉,其脉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太阳受邪,正邪交争于体表,气血拒邪于外,故脉来亦应之而浮 ...

  • 这是倪海厦老师的伤寒论开篇,这些已经很白...

    这是倪海厦老师的伤寒论开篇,这些已经很白话了,很简单了,倪海厦老师从最简单的语言来讲给各位了,这个遵循倪海厦老师的"大医至简",说实话恰恰也是因为这个太白话了,才引得很多人抨击倪海 ...

  • 倪海厦老师的伤寒论开篇,今天很想从头把倪...

    倪海厦老师的伤寒论开篇,今天很想从头把倪海厦老师讲的给慢慢分享出来,希望大家有空就可以看看,当你回过头来看的时候,体验应该很不一样,有种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味道,你可能理解越来越深刻,越觉得有自己的思想 ...

  • 倪海厦老师讲伤寒论,苓桂术甘汤的故事

    如果心下有痰饮,诸位看这里,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这个苓桂太甘汤,我们在<伤寒论>有介绍过了,现在又再出来, 心下,就是胃里面有痰饮,胸胁有支满,我,我最平常用的一个概念,这个,我跟 ...

  • 倪海厦老师讲伤寒论,苓桂术甘汤的故事: ...

    倪海厦老师讲伤寒论,苓桂术甘汤的故事: 如果心下有痰饮,诸位看这里,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这个苓桂太甘汤,我们在<伤寒论>有介绍过了,现在又再出来, 心下,就是胃里面有痰饮,胸胁有支 ...

  • 倪海厦老师:这就是伤寒论中所谓的得衄而解的症侯

    母子情与母女情 10/30/2007,一位母亲传真来我诊所,她于05/09/2006来诊,求诊原因是为了她四岁又十个月大的自闭症儿子而来的. 此子的手与脚在高兴与兴奋时,身体会僵直的上下跳动,其手腕会 ...

  • 倪海厦老师在讲《伤寒论》里,讲到四逆汤的...

    倪海厦老师在讲<伤寒论>里,讲到四逆汤的有几个四逆汤的症状表现,为什么说倪海厦老师说的是进阶,因为讲起来大家都会懂. 下面这个是倪海厦老师讲的应用四逆汤时候,还有一些现代医学病使用的机会, ...

  • 1.跟着倪海厦老师每天学习伤寒论|辨太阳病

    跟随倪海厦老师一起,每天学习<伤寒论>,想要成为名医,必须熟读伤寒经方. 学习贵在坚持,希望大家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有所收获. 今天我们正式开始介绍这伤寒论,伤寒论呢在过去大家都耳熟能详, ...

  • 49.跟着倪海厦老师每天学习伤寒论|条辩二八七至二九四

    辨太阴病脉诊并治法 今天我们进入阴证,前面介绍了太阳.少阳.阳明.本身你看很少死症,都是救得回来的,应该救得回来. 如果三阳,你在太阳失治,不晓得怎么治,阳明又失治,少阳再失治的时候,病就进入阴证,下 ...

  • 39.跟着倪海厦老师每天学习伤寒论|条辩二一零至二二四

    天黄昏的时候,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跟着我的情人在散步的时候,一阵热上来,这就是阳明热,就已经告诉你是阳明症了.那你就问他,会不会,大便好不好,不好,阳明症嘛,还有一种是,大便很好,口渴也是属于阳明症,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