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一个成都平原”不单是口号

近日,四川省“再造一个成都平原”的消息传开,在全国各地引起了不小反响。不仅四川,其它各地也都在积极行动,一个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势头业已在全国形成。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大约为每年一万亿斤,而消费需求总量也在一万亿斤左右,基本能够维持供给平衡。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等因素,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的趋势不可逆转,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等对粮食生产的制约却日益突出。《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按照国家粮食战略规划,到2020年以前,我国必须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00亿斤,这在当下耕地资源越来越紧缺的情况下,要实现这个目标,比较现实的举措在于,除了改良作物品种提高单产外,就是通过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产出率。而后者又是保障前者高产丰收的基本条件,因而,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几乎成为各地实现这一新增规划的重要抓手。

从2009年开始,我国先后有25个省市区以及、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组织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

据媒体反映的情况看,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之宏大,成效之显著,是近些年来少有的。比如湖北,近年来共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近500万亩,可确保该省粮食增产100亿斤;安徽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使核心区的小麦、水稻单产普遍提高200斤以上,创造了5年新增100亿斤的纪录;山东省提出要建设8000万亩“设施配套、灌排兼备、运行高效、旱涝保收”的高标准灌溉农田,以实现千亿斤粮食大省的目标┄┄

当下,四川省提出了要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这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农田建设中并非新鲜事,但由于其“再造一个成都平原”的提法新颖,且极具震撼力,因而在国民心中留下的印象异常深刻。

“再造一个成都平原”,除了是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生动形象的目标外,更是对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的总体要求。因而,它不仅仅是一句建设口号,更是一个建设标准。这个建设标准即是他们提出的:“达到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实现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三力’提升”。

“再造一个成都平原”给我们的启示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不能停留在规划的纸张上和官员的口头上,而要落实到每一块田地上。当然,各地自有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不能照搬四川做法。比如湖北,就要把农田建设与“兴地灭螺”血防工程结合起来,既提高耕地单产,又为百姓解决血吸虫病源之患。

我们期待,“再造一个成都平原”不单是一个口号,更要成为一个高标准建设的样板。

(刊发于2011年3月《中国产经新闻》)

网址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d943790100q0d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