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8)

《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四、气候节令相违亦病

[代表原文]

問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過,何謂也?師曰:冬至之後,甲子夜半少陽起,少陽之時,陽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爲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爲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属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時,此爲至而太過也。(8)

[白话语释]

提要:本条从气候与节令当相应的整体观出发论述治未病。

语译

问: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这几句话所指的是什么?老师说:冬至节以后的第一个甲子日的夜半少阳起始,少阳的时候阳气开始生长,气候逐渐温暖,这是正常规律。如果冬至后未到甲子日,而气候早已变暖,就叫做未至而至;如果冬至后已到甲子日,气候尚未变暖,就叫做至而不至;如冬至后已到甲子日,气候仍旧非常寒冷,就叫做至而不去;如冬至后已到甲子日,气候变得像夏季五六月那样热,就叫做至而太过。

阐释

节令与气候变化,相当相应,如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是正常的自然规律,有利于万物生长。本条所说“冬至之后,甲子夜半”[甲子:是以天干、地支相配,用以表示年、月、日顺序的方法。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组成六十组,始于甲子,终于癸亥,因其始于“甲子”,故称之为甲子。此处指冬至之后的六十天],实际即是冬至后六十天的雨水,此时阳气开始从地面生发,故称“少阳之时,阳始生”(少阳:古人将一年分为三阴三阳六个时段,各六十天,自少阳始,至厥阴止。详见《难经·七难》),说明气候渐转温和,时与气相符合,是为正常气候。原文中从“以未得甲子”之后,主要说明时令与气候不相适应的情况,包括太过与不及,如未到雨水节,而气候已温暖,这是时未至而气已至;如已到雨水节,气候尚未温和,这是时已至而气未至;如已到雨水节,气候仍然很冷,这是时令已至,而严寒气候当去不去;如已到雨水节,气候变得像盛夏一样炎热,这是气候至而太过。以上所说的太过或不及,都属于反常现象。总之,非其时而有其气,就容易酿成六淫外感或时病流行,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应则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生则病。”

[临床应用]

(1)本条集中体现了中医学的自然整体观。因为只有自然界保持了整体一致性,才有利于人体五脏六腑的整体协调,方可达到人和自然最大限度的统一,防止疾病发生。

(2)第7条论时、色、脉相应;本条论时令与气候应相合,说明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从预防上说,应重视内养正气,外慎风邪;从治疗上说,应当因时制宜。所谓“因时制宜”,指不同的季节气候必须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本草纲目》撰《四时用药例》称:“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故春月宜加辛温之药,薄荷、荆芥之类,以顺春升之气;夏月宜加辛热之药,香薷、生姜之类,以顺夏浮之气;长夏宜加甘苦辛温之药,人参、白术、苍术、黄柏之类,以顺化成之气;秋月宜加酸温之药,芍药、乌梅之类,以顺秋降之气;冬月宜加苦寒之药,黄芩、知母之类,以顺冬沉之气。所谓顺时气而养天和也。”

庚子年二月三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