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笺 | 岁末散思,人生三重境

竹笺筱语:归纳人生的三重境界:人在年轻时应该是知其不可而有所为,中年以后要能坚持住有所不为,老年时应该无为而无不为。翻译直白一点就是,什么事情都敢干?什么事情不要干?什么事情都可干可不干?
—————————
1.岁末了,突然顿悟,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民间思想者的坚持,这个来得不容易,几乎可以算作是发现了个人的“新大陆”。从古至今,民间思想文化的道场有那么几个值得称道,第一个是孔夫子思想群体的千古道场,第二个是唐宋时期民间书院兴起,第三个是二十世纪初的商务印书馆。而近现代官方道场可圈可点的,有蔡元培时的北大,梅贻琦时的清华与西南联大,傅斯年的中研院史语所。其他的恕我不知之陋了。
2.每天当中的每个人都在创造历史,而一个有着敏感反思能力的人,是在历史创造中诠释历史的人,那么他就具备了哲学家的潜质。历史哲学,离生活并不遥远,与行同在。
3.人生漫长,关键的就在那么几步。学业,事业,婚姻都把握住了,人生断然不会太坏。在普通人的生活里,婚姻是关键,左右命运;在成功人士那里,婚姻是抹布,随便嫌弃。平凡人说平凡事,过得去的人生,只要抓住两个即可;一个都没有走好的,人生简直太烂了。
4.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是可以与生命过程俱融的,它是要行的,而不能读读就完事了的。最近勤思,“学以成人”如何解释。学,无处不能学,无处不道场,无处不成人。又“子入太庙每事问,或问,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子曰是礼也(耶)。”一个资深周礼专家竟然要到太庙里问礼仪细节,这种行为不就跟孔夫子专家身份不符合吗?有人就讥讽说,这是谁天天说那个小地方的孔丘是礼学名家的,完全就是个傻帽嘛!孔子听说了,反问道,太庙里那群人鼓噪的那些玩意是真正的礼吗?
这个场景有意思极了。孔子太谦虚了,每事问,其实是一种好学的品德,不是不懂,而是在比较印证。当下现实里,越谦虚,人越觉得你是废物。真不懂的人,与真懂的人,中间只存在着两个字的区别,君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之风度,有几个能做得到。
5.“真积力久则入,学到乎没而后止也。”功夫深,自然成。工夫不到,功夫不成。学问真积力,久则入。毫不谦虚的说一下我自己的感受,真敢说已在传统文化领域入门了。文史哲、经史子、琴棋书都能来那么一点,最近迷上了古文字,推荐感兴趣的人无由入门时可看一看李学勤先生的《如何自学古文字》。李学勤说古文字是自学的,其实他在很多领域都是自学成才的。
6.岳飞长叹“莫等闲,百了少年头,空悲切”。“莫等闲”三个字,真是沉痛惕励,一个“等”字里耽误了多少人成功的可能。“靠”字里毁灭了多少人的万有能力,“恃”字里毁灭了多少人的仁德善行,也可能给自己埋了多少颗爆雷。这三个字里,我最不喜欢最后一个字,但凡一个人身上有那个字的表现,我认为是缺乏德的。
7.师傅领进门,修行靠各人。做学问,有老师指导当然好,门径方法有迹可寻,可少走弯路。没老师带,要做学问,得靠自学。自学太苦逼了,四处茫茫皆不见,自己在暗中摸索,在书里去寻找前辈的经验然后验证,最后也能成,可能时间磨得多一点。看了钱穆著作系列一堆书,反过来看看,钱穆先生代表也就几本,国史大纲、诸子系年、近三百年学术史、史记地名考,不过要说研究论语及孔子群体,那功力境界可是现代第一。
8.当年做人学研究网,有着包揽宇宙的口气,要会通人类思想,做人类文明通识的思想库。从策划-架构-创意-内容-技术管理,一个人包打天下,还仿照《红楼梦》给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为人学网十二个栏目创作了寓词及栏目编辑花名……单就思想链网子站就翻看了上万个网址进行甄别,择善而集成为导航站,不知从何而来的拼命三郎的勇气与干劲,在那会发挥得淋漓尽致。想法有点狂野了,知其不可而为之,到最后是悲喜剧。
9.吴与弼有日录,顾炎武有日知录,吾日三省吾身,也能省出来不少。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经年累月撰成了日知录这种大型学术札记。滴水穿石,十分关键就是每日要干一点。吃饭,每天都能吃一点,如要将做学问养成吃饭一样的本能反应,就神了。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