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医案一则

中医书友会第1811期

I导读:小儿抽动症是儿童中很常见的一种疾病,一则小小的医案里几乎有每个症状的分析,以及核心病机的解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治疗的。

抽动——秽语综合征一例治验

作者/苗晋

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为多发性抽动症(multi-pletics)是一种以运动、语言和抽搐为特点的综合征或行为障碍。可见频眨眼睛,头、躯干、上下肢的小抽动,语言的抽动可表现为喉部发出奇特叫声、个别音节、字或句子不清楚,或说出骂人的话。笔者收集到国内文献报道16例。中医文献中无此病名,据其临证表现,属慢惊风、抽搐、瘛瘲、筋惕肉瞤等范畴。笔者治验一例介绍如下。

病例,李某,男,8岁,咸阳韩家湾人,1985年7月10日初诊。7岁时开始头部和手臂不自主抽动,后来日渐加重,眨眼睛,撅嘴、扭颈、耸肩,腹部上下抽动每分钟约十余次,秽语不止,经西安某儿童医院诊为抽动——秽语综合征,经氟哌啶醇治疗一月余效不显,转我院就诊,望其形瘦,面色淡黄,舌质红、苔薄黄腻,切脉弦滑数。

证属心肝血虚,痰热内蕴,治以酸枣仁汤加味:

酸枣仁10克,知母3克,川芎6克,茯苓10克,炙甘草3克,远志5克,菖蒲5克,地龙10克,白芍15克,黄连3克。水煎,每日一剂,分三次温服。

六剂药后,秽语止,手足抽动每分钟三次,撅嘴,扭颈,耸肩消失,经用上方加减调治一月,诸症消失,读书如常,随访四年至1989年5月未见复发。

体会:《证治准绳·幼科·慢惊》:“水生肝木,木为风化,木克脾土,胃为脾之腑,故胃中有风,瘛瘲渐生,其瘈瘲症状,两肩微耸,两手下垂,时复动摇不已,名曰慢惊”。由于肝强脾弱,血虚不能温养肌肉,血虚不荣筋则筋挛,故扭颈、耸肩。腹部抽动,手足徐徐颤动。

《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上于头目,目属肝,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连扎也”。肝开窍于目,肝胆属风木二经,内寄相火,肝藏血,血不足则风火内生,故频眨眼睛。

《证治准绳·幼科·唇口蠕动》:“唇为脾之华,口乃脾之窍,又阳明之脉环唇口而交人中,阳明胃也,是以脾胃虚者,多有此症不独病后而已”。肝木乘脾土则撅嘴、口唇蠕动。肝气横逆,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逆于脑,蒙蔽神志,故秽语不止。

总之,证属心肝血虚,痰热内蕴之象。为本虚标实,治以扶正祛邪,方以酸枣仁汤加味。若腹部抽甚者加白芍;头部抽甚者,加菊花、钩藤、生龙牡;上肢抽动甚者,加丝瓜络、地龙、防风;下肢抽动甚者,加地龙、怀牛膝、木瓜;频频眨眼者加黄连;秽语者加菖蒲、远志、郁金;病久气虚者加黄芪;血虚兼瘀者加丹参、赤芍。”

方中酸枣仁补养心肝安神;川芎辛温行气活血;茯苓补脾宁心;知母滋阴降火,白芍甘草相伍,柔肝缓急;远志、菖蒲化痰开窍;地龙解毒化痰、通络止痉;黄连清泻心火。共奏补养心肝,安神清心化痰之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