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医启蒙》连载26 第十章 一切都是药

一切都是药

关于中药,我们现在都习惯从物质层面去考虑,然而,正确使用中药的前提,是从能量层面和信息层面去考虑。从能量的角度而言,药物进入的时候,是通过调整人体气机的运动来发挥效能的。每个药物有运动的方向(升降浮沉、开阖),有作用的起始层次和布散的范围。历代医家用了不同的语言和体系来表述,比如表—里、阴—阳、气—血;温病学派的卫—气—营—血、上焦—中焦—下焦;张仲景《伤寒论》里的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这里的重点是不同的层次。

比如我们常喝的薄荷,大家觉得薄荷是作用在上焦、中焦还是下焦?

听众:上焦。

李辛:是的。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喝了之后,它是在肺部、胸腔、咽喉、头面,向皮肤肌肉表层这样慢慢开的。那么,生姜呢?

听众:上焦和中焦。

李辛:上焦为主,但它的作用层次比薄荷深入一些,从中焦开始,往上往表。

咖啡呢?

听众:咖啡应该是上焦。把气机拉起来。

李辛:首先,它是寒的还是热的,凉的还是温的?

听众:温的。

李辛:对,是开还是阖?

听众:开。

李辛:是开。茶叶也是开。咖啡比起前两位薄荷和生姜,其实是偏重于中焦,偏温偏开,还能稍微往下、往里边走深入一点点,就是到下焦表层。

那么你们觉得咖啡跟龙井茶相比,哪个是清?哪个是浊呢?

听众:咖啡是浊,龙井是清。

李辛:对,哪个厚哪个薄?

听众:咖啡厚,龙井薄。

李辛:对。这就是中医对药性的一个直观体会。再比如,我们常常用来做红烧肉的肉桂,它的气味比前几个又厚些,更温一些,对吧?

你们觉得肉桂走的层次跟咖啡比哪个深一点?

听众:肉桂深一点。

李辛:是的。如果老人尿频、关节痛、腰痛,或者妇女痛经,一般会开肉桂。这个药能走到这些层次。

再举个例子,你们吃过豆豉吗?它是作用于三焦里面哪一层次?

听众:下焦。

李辛:药用的淡豆豉入中焦。做菜的是盐豆豉,咸了,能引入下焦,

这就是炮制的作用,改变药性和作用方向、层次。淡豆豉是在中焦,平平舒展开的,还有一点微微往外透,所以常常用在中焦不足的虚人外感。而加了盐之后,它就往下走了。

再问一个,醋的力量是开还是阖的?

听众:有开也有阖。

李辛:是阖中有开。觉不觉得?醋复杂一点。比如说茅台,是纯然地开,还有甘缓和中的力量。茅台的开是通达的。

这个醋虽说是酸味的,也有五味陈杂的感觉,这就是清浊之别。茅台气清,米醋气浊。

如果把这酒和醋当做文学作品,茅台可以说气味醇正。古人把自鸣得意、格局不大的读书人叫酸秀才,一酸,清正、中正、宽宏的气就少了。

这是意会,中国文字是象形、会意、指事,如果你皱着眉头,神情紧张地跑来,拿着标尺要来界定它的概念、主题、逻辑,那你还是去学别的吧。但如果能会意,学中医就好办了。

比如,这朵兰花你们觉得清还是浊啊?

听众:清。

李辛:是的。假设有一个人,他最近吃的比较多,然后整天上班开会,想得多,也没时间运动,很早起来,很晚睡觉,中焦运化不利,早上起来,嘴巴发粘,有点臭,舌苔厚。你们说这个人是清还是浊?适合喝咖啡还是喝茶?

听众:浊,适合喝茶。

李辛:这个兰花的气味,是接近咖啡还是接近茶?

听众:茶。

李辛:是的,兰很清。所以古代拿兰花治疗肥胖、湿浊。在中医眼里,每样东西都是可以做药的,比如说这块抹布,什么感觉?

听众:黑、浊。

李辛:浊,什么样的人适合用这类东西?

听众:太清的人。

李辛:对。假设有这样一个人,他身体太干净了,干净到非常消瘦,也非常敏感,吃什么都会拉肚子,消化不好。这样的人可能精神上也有些洁癖。怎么办呢?现代科学说,你可能需要一点酵母片、纳豆或者是酸奶。酸奶、酵素其实是一种增加浊性的东西。

水清则无鱼,体质太清,提供生命运化生存的养分就不够了。吃这几样东西,包括豆豉、臭豆腐或老北京的豆汁,都属于这一类。

要是不巧都没有,那用什么呢?

听众:锅灰可以吗?

李辛:不是。我们按照古人的思路来打个比方。比如,灶台边这块油抹布,3 年以上者为良。剪下一块放在瓦罐里面,密闭,细缝用泥巴给糊上,下面用小火烤。这个火有讲究,最好不要用炭火,也不要用煤油火,用柴火,把它碳化,叫烧灰存性。什么叫“烧灰存性”呢?里面那些物质化的东西去掉了,但是它担任抹布工作的那个海纳百川、藏污纳垢、宽容大量的“性格”、“信息”还在里面。

如果是一个完全科学化的头脑,肯定会认为我疯了。但这是古人的思路,大家有空,可以翻一翻《本草纲目》,里面的水部、土部、人部,各种我们现代人无法理解的药都在里面,看一看这些,能帮助我们理解古人用药的思路,理解药性中和信息有关的一个层面。

信息化治疗

再说说灶心土,灶心土我用过很多年,现在好的灶心土很难找,大家都不用烧柴火的土灶了,即使是农村,纯烧柴火和草秆的泥巴灶也不多了。土灶底部中间的那块泥巴就是灶心土。有温热之气、收摄之气,能加强我们的中焦。

有位女士,更年期月经出血不能控制,已经快半年了,西医做了几次刮宫没效果,说要是还不行就得把子宫切掉。

她是胖胖肿肿的体形,容易拉肚子,这是中焦虚。脸和腿也肿肿的,代表什么?下焦虚。睡觉也不好,说明正气已经虚到阖不住的状态,月经过多也是阖不住。

后来用了一些药,把中焦、下焦阖起来,白术、茯苓,小剂量的人参,不能用多,用多了内部气机压力会过大。整体气脉不通,压力又大,就会出血更多,这叫“迫血妄行”。再用一点点附子和肉桂,补充中下焦阳气,但也不能大量用,还需要一样东西把这个虚散不收的气机格局收住——灶心土。后来病人的出血就好了,不需要做手术了。

你要说成分,灶心土有什么成分啊?泥巴。它的成分能止血么?不能。而它携带的信息就能。这就是取其气,温中补虚;取其性,收摄涵固之性。

朱砂的治疗原理

前面说过的朱砂,在《神农本草经》里面叫丹砂,是第一味药,有的版本是第二味药,总之排名靠前。它也是道家医学里重要的一味药。

《神农本草经》说丹砂“主身体五脏百病”,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包治百病”的感觉。“养精神,安魂魄”,还有“益气明目”。

下面部分的内容,在我们大学教材里见不到。“杀精魅邪恶鬼”“久服通神明”,还写了一句,“能化为汞”。这个能化为汞,中国人早就知道,古代道家炼丹术是非常之发达的。汞有毒也是知道的,秦始皇的陵墓以汞为海,保存尸体,防后世盗墓者。

我第一次看到“杀精魅邪恶鬼”“久服通神明”的时候,也看不懂,觉得很怪,但是存疑,放在心里,看不懂就先跳过去。

不要因为看起来不科学,就把门关上,这样会让我们永远不能理解它。有疑问的部分可以先放着,对任何当下还不明白的东西,可以有这么一个心态,这样会对我们日后的理解和贯通留一条路。

现在不是战争年代,没有人逼着我们马上站队表态是效忠哪一方,不需要立刻表态“我反对”或者“我支持”。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品、去尝、去体会、去领悟......慢慢把心、把眼睛都打开。实践出真知。

前段时间我的师母去世了,80 多岁,大家一早就去火葬场参加告别。我因为比较敏感,经历过很多次类似场合,有事先的防护准备。一起去的一个师妹,觉得头晕、心慌气短。原因很简单,那里的气场是悲哀、混乱的,而且不少人会害怕,这些感受是现实存在的。

从中医的角度看,那里是生命离开的地方,是魂魄脱离肉体的地方。小孩子,或者身体不强壮,精神又敏感的人就容易受到影响。看到师妹有点晕,我就拿出准备好的一小瓶朱砂,用手指蘸了一点朱砂粉,在她头上的百会穴抹了一下。抹完之后就几秒钟,她就觉得精神突然清晰了,眼睛看东西也明亮了。这个就是它“养精神,安魂魄”和“益气明目” 的作用。

朱砂的明目作用,不是那种原来近视500度,现在一吃一抹减到200 度。它是把你的神受到的无形干扰去掉了,觉得心清目明。

前面说过,有的病,原因是物质层面的;有的病,原因是能量层面的;还有的病是信息精神层面的。朱砂这些矿物类药物适合那些在信息层面、精神层面受到干扰、侵袭的病,类似的药物还有生磁石、生龙骨、代赭石、琥珀、紫石英、雄黄,等等。

这些矿物类药的作用与效应,和现代的化学合成药物(常见的如磺胺、青霉素、激素类)或者生物提炼药物,比如黄连素、吗啡、阿托品、奎宁、咖啡因不在一个层次,前者是精神—信息层面,后者是物质—肉体层面。

这些作用在精神—信息层面的矿物类药与我们熟悉的常用中药也不一样,常用药中,比如甘草、大枣、莲子、当归、黄芪,等等,是作用于气的层次,属于能量层面。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神农本草经》说朱砂能主百病了。只要是因为精神—信息这个部分导致的问题,影响到肉体层面产生各种各样的症状,无论它被现代医学定为何种病名都有帮助。

关于作者

李辛,中医师,心身医学硕士。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现任上海自道精舍、浙江天景生公益基金会顾问,法国蓝之树学会顾问。

著有: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回到本源》2013年瑞士,英文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