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有血性的驸马,亡国后誓死不肯投降李自成,率5子自焚而死
文/格瓦拉同志
明清鼎革之际,有一大批官员、士大夫抱持着“忠臣不事二主”的理念,坚决不肯向大顺、大西政权或清朝投降,除部分退隐山林、义不食周粟外,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以就义或自杀的方式来向故国尽忠,上演了一幕幕颇为悲壮的场面。在这些杀身成仁的人物当中,便包括明朝最有血性的驸马、乐安公主的夫君巩永固。
古代驸马剧照
巩永固,字洪图,北直隶宛平人,生年、家世情况均不详,很有可能出身将门世家。跟大多数将门子弟只喜欢骑马射箭、飞鹰走狗不同,巩永固崇好文雅,喜欢收藏古书、彝器,经常跟文人士大夫诗酒唱和,因而在文化圈也颇有名气。由于史料记载阙如,巩永固何时迎娶乐安公主一直是个谜团,但依据公主的年龄进行推测,她应当是在崇祯元年(1628年)前后出嫁。
乐安公主是崇祯帝的异母妹,生母是明光宗的宠妃李康妃(光宗在位时是选侍,为了跟另外一位李选侍相区分,因此经常被称为西李)。李康妃生性跋扈善妒,在明光宗驾崩后一度想垂帘听政,为此曾引发轰动一时的“移宫案”。虽然有这样一位让人不省心的娘,但乐安公主的性格却相当温柔贤惠,自从嫁给巩永固后,夫妻二人情深意笃、举案齐眉,并共同生育5个孩子。
乐安公主跟巩永固婚后甚是幸福
崇祯帝因为自幼丧母的缘故,一度被李康妃抚养,因而跟养母、妹妹的关系相对亲密。由于这层关系,加之巩永固身材英挺、擅长骑射,对政务、军事均有独到且深刻的见解,因而备受崇祯帝的器重。据史料记载,崇祯皇帝每逢外出巡游或骑马打猎时,便会把巩永固带在身边,并且时常赏给他大笔钱财、高级衣物,每每令其他皇族贵戚羡慕不已。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僭号称帝,建立大顺政权,随即率大军北上,目标直指北京。鉴于大顺军的攻势凌厉,巩永固向崇祯帝建议迁都南京,并派遣皇子朱慈炤(永王)、朱慈炯(定王)到各自的封国招募军队,以挽救形势。然而,由于内阁首辅陈演等人的劝阻,加上崇祯帝仍对局势抱有盲目乐观态度,因而这两项建议都未能付诸实施。
李自成画像
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大军抵达北京城下,随即开始攻打西直门等地。崇祯帝见形势危急,此时方才懊悔没有及早采纳巩永固的建议,为此将妹夫召进宫中,询问现在还有没有机会突围南撤。巩永固轻轻地叹了口气,然后回复到:“如果在1个月前采取行动,微臣有十足的把握,但如今京城已被围得水泄不通,恐怕是办不成了。”
崇祯帝仍不死心,试探着问道:“就算是朕不能逃出去,那么爱卿能否派家丁把太子护送到南京呢?”巩永固听后,苦笑着回答道:“家丁都是贪生怕死、见利忘义的小人,怎能把这样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们来办呢?更何况,依照圣朝祖制,臣子家中是不能豢养家丁的。”崇祯帝听后默然不语,自知再无活路可言,为了避免被俘后受辱,因此两天后选择在煤山自缢殉国。
崇祯帝剧照
且说这次会谈后,巩永固自请率军御敌,崇祯帝虽然知道这样做于事无补,但还是同意他到崇文门防守内城。虽然巩永固奋勇杀敌,但无奈大顺军攻势太猛,加之友军不予配合,遂导致他最终被击溃,连内城也很快丢失。虽然遭遇顽强抵抗,但李自成相当欣赏巩永固的胆气,为此数次派人劝降,但都遭到后者的拒绝。
崇祯帝殉国的消息传出后,巩永固自知大势已去,于是解散手下的军队,然后只身回到府邸,并在自家的墙上写了八个大字:“世受国恩,身不可辱”,以表明自己殉国的志向。明朝灭亡时,有不少公卿大臣都表达过殉国的意向,但大多属于作秀,根本没有付诸实行。然而巩永固却是个言出必行之人,回到府邸没多久便自焚而死,终年31岁。
巩永固最终殉国而死
巩永固殉国前,考虑到自己的5个子女都是皇帝的外甥,一旦落入贼兵的手中,必然要受到侮辱,这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为此,巩永固把孩子们都召集到自己的身边,然后用黄绳把他们绑在乐安公主的棺材上(注:公主在去年底病逝,但一直没有安葬),最终全家举火自焚,场面可谓极度悲壮、惨烈。
参考书目
计六奇(明):《明季北略》,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张廷玉(清):《明史》, 中华书局197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