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 易发生去东湖梅园拍梅花有感《自尊自重与自觉》

自尊自重与自觉 

——八零摄影家的自我挑战

上星期,几位朋友邀我去东湖梅园拍梅花。
多年户外摄影给我的印象,这只是中青年人的游戏。
这次特邀进入80岁的我参加,难道是对八零后参加户外摄影活动,释放不再偏见的信号?
往事如烟……
1997年,有位八零后的影友,被摄影圈个人组织的户外摄影活动拒之门外。
他像倍感委屈地对我说:”我要独立拍照片,让他们刮目相看。”
事后他独往跨海杭州湾大桥,孤胆雄心走进太行等地拍照……显示他身体的硬朗。
我赞同八十不远游的游戏规则,尤其需要体力支撑的摄影艺术创作,需要实事求是,既不开闸横流,也不关闸断流。这不是闹着玩的,一点小闪失,也许是一场不可收拾的大损失。
第二件事,2016年秋,恰是拍乌桕树的最佳季节。
一大早,也是位八零后的摄影老友,肩背摄影包,无精打彩、孤苦伶仃地低头往回家的方向走去,迎头发现我走来,猛然一震,对我申诉地说:“易老师,他们去罗田拍乌桕树,劝我不要参加。”原来他被户外摄影人群刚“涮”出来的老年人。我说,不要你玩,你自己拍照片不是一回事?他说一个人玩,根本不是一回事……气氛差多了,与中青年在一起,莫名其妙的产生一种氛围和情绪感染力,高亢与激动的快感,支撑整天的创作心情,我就是喜欢与中青年在一起。
我无语……
第三件事,2018年,我77岁。
又是一次个人组织户外摄影活动,我不在会场。有人提出:“易老师能报名参加吗?”组织者斩钉截铁地说不行,七十岁以上的概不接受。
两位朋友不满此法退出会场。
他俩事后打电话给我说:“易老师,明天我邀您去某某地区拍照。”
第二天早晨,小车六点准时接我。那天,组织的活动与两人接我的活动,同在一个地点。我不知其由,还主动与对方打招呼,结果很尴尬……
想到两位八零老朋友户外摄影的不悦,切身体验八零后参加户外活动被拒绝的难堪。似残酷难忍。但老龄人户外不可预料的意外,组织者的担心并非多余。
户外照相,高山流水是摄影人苦苦寻踪的境地,却成为高龄人的险处;爬山涉水,云里雾里是风景照片出新招的手段,却是老年人的禁区;风餐露宿,也许是照像人出大片的前奏,却潜伏着对老年人身体的诸多不利……
户外摄影,世事难以预料,最揪心莫过于安全,也许老龄人不安全的出镜率要比一般人高得多。
老龄人不安全因素来自于不可抗拒的身心衰老,无法逆转。
不承认、不认账不行。
岁月催人老,恰好今年我进入八零,千载逢难地既然相邀东湖。倒想挑战八零后户外摄影的利弊,亲身体验八零后适应能力的份量?分解不认输老头们的心理因素?
首先,自选挑战体力项目。
为了挑战,我的摄影包有意放置两台单反,三只镜头和其它暂不用的备件,外加三脚架和大水壶,总重量24余斤。其中特意重新装上手柄的尼康700,重达4斤,四个小时基本不离手。尼康80,一般习惯配带200变焦镜头,又特意装上手柄,其重5斤,一直在手中与尼康700交替使用。
小车到达梅园大门,上午八点,离开交通工具,十一点四十再走进小车。户外活动近四个小时,我的摄影包没离身,两台照相机没离手,脚没离地。
梅花盛开,暗香四溢,我象喝醉了似的,左脚架,右相机,聊发少年狂,捏在手中的快门线,一连按个不停!
直到结束摄影创作,没有不适应和疲劳的状况,自我感觉良好。
第二项,挑战八零后的耐心和传统技能。
从拍照开始,有意关闭两台相机的自动对焦模式,打开手动拍摄的程式,两台相机瞬间变成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产品。
我要特别说明:数码相机自动对焦非常先进和便利,是高科技在照相机中运用,是人类在照像行业中的巨大进步,照相机自动对焦的运用,方便了照像人,扩大了照像队伍,提高了照片的质量。
为挑战耐心,挑战自我。“便利”二字不适用于这次外出照相,一切从难,从原始,从自找麻烦开始。
用手动对焦,考验带老花眼镜的老年人,眼睛和耐心容忍度。
拍照前,取下老光眼镜看整体画面的构图,再戴上老光眼镜,看效果和对焦,一取一戴,反反复复,不仅麻烦,极易引起眼睛疲劳,增加对焦的难度。
手动对焦,不急不躁;设光圈,定快门,回到原始的拍摄模式!
这次原始的操作,想到上世纪70年代初,燕扬老师辅导学照像。那年代的照相机,根本没有自动对焦,世界王牌德国产的禄莱福莱120相机,完全手动。
燕扬老师严格地要求,照像必须三把手准确完成对焦,所谓三把手对焦,就是照相机出手,左手握住镜头,左右扭动三次必须快速对准焦点。
一眼必须快速判断光圈与快门的组合。
一次两个动作,全离不开“快速”二字。
这是一场严格的基本功训练。
经过训练,我们对焦,按快门,绝没有跑焦和曝光不适的错误出现。
人人练成了能盲拍的过硬本领。
以后数码自动对焦相机问世,三把手对焦的能力明显萎缩,光圈设定明显缓慢。
从东湖梅园回来了。
我在想,今天一天摄影创作为什么高亢激动兴奋!我想啊想,怎么也没想通……这到底怎么了?在家又想了几天,有点明白:正是同去的中青年人的性格影响了我。他们的无畏无惧敢冲敢闯摄影“禁区”,他们对现代科技准确的把握,他们乐观无邪的谈笑风声,充满了现场……摄影创作,在严肃的快乐中进行;创作摄影在快乐的严肃中交流!
人如此,艺亦如斯。他们感染了我。如此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也是那位八零后老者说的:莫名其妙的产生一种氛围和情绪感染力,高亢与激动引起的快感,支撑着整个的摄影创作。
拍一天照片,往返十个小时,不累,但疲劳,自我挑战成功的喜悦,冲淡了劳累的身心。疲劳欲在,辛苦却在愉悦中慢慢消失。
挑战自己,大获全胜,无任何瑕疵。
难怪八零后老头们不服气,不到八零,你怎么知道八零!到了八零,才会知道被委屈了的八零。
平时睡觉前必须服右佐匹克隆片,那天睡觉前未服,一觉睡到大天光!
2021年2月21日
曾庆仁/摄

易发生,1941年出生于汉口西马路。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美协会员。有作品发表于《美术》《中国摄影报》《散文》等国家、省、市报刋杂志。曾在武汉举办《城市山水画》个人展览。《记录自己》一书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宣传画《为扭转北煤南运而斗争》是黄石第一张向全国发行的美术作品。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

  • 武汉东湖梅园

    山水园林的自然风景摄影 东湖梅园(武汉东湖磨山梅园)为全国四大梅园,是全国著名的赏梅胜地,又是我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梅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磨山景区南麓,三面临水,回环错落,自成一体,这里 ...

  • 自驾拾遗01:武汉东湖千亩梅花绽放

    --点击右上方<天地沐春风>添加关注-- 武汉这座超大型城市曾经去过多次,但是东湖只去过一次,那还是大约40年前读大学时利用暑假一个人去的.那时候坐很长时间的公交车到湖边,湖面很大但看不到 ...

  • 鲁迅公园的梅园

    鲁迅公园的梅园,尽管梅花数量不多,但是造型别致,疏密相当,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场所. 继续分享鲁迅公园的梅花. #摄影# #家园的风景#

  • [黄石文坛] 易发生的随笔《照像人的责任》

    照像人的责任  2021年新年伊始,汉口有位摄影家开车直奔黄石,说要与我聊聊.   他叫张垠,在汉口,他有份体面的工作,除此外,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用工余的时间,致力于新闻纪实摄影的拍摄和研究.   元 ...

  • [黄石文坛] 易发生的随笔《“腊梅”告我春天到》

    "腊梅"告我春天到  1998年,那时还只57岁,身体棒,照相入迷.朋友相邀,早晨四点起床,开车直往东湖梅园专拍梅花.   进梅园大门右侧,有一片腊梅,走进金黄的腊梅花丛中,在太阳 ...

  • [黄石文坛] 易发生随笔《喝酒》

    喝酒  易发生 刚退休的那阵子,进厨房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特别高.每天中晚两餐,总会弄一两个菜,自斟独饮一两杯,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有朋友偶然来访,我与老伴真诚挽留,人多吃饭热闹,人多喝酒硬像是过年. ...

  • [黄石文坛] 易发生随笔《“粥会”与文艺创作》

    "粥会"与文艺创作   2014年深秋,应华光职业学院副院长夏勋南先生之邀,我们一行四人踏上了泉州华光职业学院参观学习之路.   跨进学院大门,只见一幢三层的西式大楼矗立在学院大操 ...

  • 正是赏梅好时节,春节去东湖梅园寻香添福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称赞梅花不畏严寒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夸赞白梅的洁白与清香 立春时节,2021武汉东湖梅花节开幕 目前园内蜡梅盛放 江梅.粉 ...

  • [黄石文坛]朱光的随笔《易发生访谈录》

    易发生访谈录  文/朱光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十六那天,在好友砖哥的引领下,我们几位爱好文学.摄影的朋友,有幸拜访了黄石文化界的名人.前辈易发生老先生.按响门铃,易先生迎到门口.白发飘飘,红光满面,笑容 ...

  • [黄石文坛]姜飞的随笔《这委屈向谁说去》(外两篇)

    这委屈向谁说去 大姐夫在奈何桥驻足片刻,最终还是没有回头.如果真有孟婆汤,我会劝他一饮而尽.放下许多放不下的人和事吧,这样,在我们竭力顾左右而言他时,就算还是逃不开那一副副闪现的音容,也不至于太悲恸. ...

  • [黄石文坛] 乐歌的随笔《带着爱人去爬山》

    带着爱人去爬山   不经意间,坚持户外运动已七年,从最初的公园里慢走.快走,到骑单车上下班.四处骑游,再到慢跑.快跑.马拉松,还有户外爬山.野游:身体也经历了从虚胖.羸弱.多病,到标准.健康.强悍的华 ...

  • [黄石文坛]持兮的小说《移民去诗空》

    移民去诗空  人类将美好的东西常说成一个词语"诗情画意",诗排在第一位,画才排第二位,当然,有文化的人知道诗情与画意是并列第一.可是,在天空之上,有一个空间叫作诗空,却没有空间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