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黄花梨这么贵
海南黄花梨在海南当地又叫做花梨格,原本是海南黎族人的叫法,后来逐渐在业内流行。所谓“格”就是黄花梨的树心部分,与之对应的是边材白皮层,相对白皮,格的材质更稳定,水分含量更小,油性更高。我们平常购买把玩且具有收藏价值的海黄其实就是海黄格的部分。海南黄花梨成材缓慢,主要就是因为格的长成很慢,人们常说的黄花梨木“五百年成碗口粗”,指的就是黄花梨的格。糠梨又叫做糠格,油梨又叫做油格。
关于黄花梨名称的来历向来没有定论。许多人说,黄花梨出自海南中部山区,自古为黎族同胞所发现、利用,甚至有文献明确记载其“产于黎山”,故而,黄花梨本应为“黄花黎”,甚至一度建议以“黄花黎”来代替“黄花梨”,以显示其产地为黎山。这种说法于情是说得通的,但是于理却有些牵强,虽然黎族同胞在生产生活中曾经大量使用黄花梨,但是其主要用途也只是作为一般的生产生活用品,并未见其珍贵。事实上,直到现在很多黎族同胞也对这种曾经“填炉子都只冒烟不着火”的木头为什么能在几年之间身价暴涨抱有疑问。还有一种说法源自明代的《博物要览》,称“花梨产交广溪涧,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无实”,这其实也站不住脚,如果见过梨树的人就会发现,梨叶与黄花梨叶并不相同,梨叶宽大,而黄花梨叶窄小,其区别一眼可知。鉴于此,不妨大胆作想,在一般木料中,梨木以其坚硬和多纹著 名,尤其是老梨木,不仅木质细腻紧实,细闻还会有果木特有的香味,古时梨木易得而黄花梨不常见,有可能以梨木类比黄花梨。
谈黄花梨就不得不说到它的材质,以材质花纹来区分海南黄花梨本身就有无数种,没有任何两件相同的器物是相同材质花纹的。材质也是海黄跟越黄较大的区别,大家所能接触到的绝大部分的海南黄花梨材质表面都能比较容易打磨出荧光,扫腊后什么荧光感,半透明琥珀质感,温润如玉感都出来了,而少数长期泡水的海黄根料或杆料会出现像越南黄花梨一样的材质表面,光打磨不上腊反而要好看的多。海黄打磨后,表面毛孔较少,甚至没有,反光感很强;越黄就毛孔较粗,看起来材质有些疏松,感觉吸光,上腊后二者对比就更加明显。
当代著 名文物鉴赏家王世襄认为,中国好的明式家具都是使用海南黄花梨制作。现在被世界各地收藏的能代表中国古代经典范例的家具,绝大多数是明代至清代早期用黄花梨制作的家具,基本不加漆饰,注重木材的天然色泽和纹理的美感,简约、清雅、拙朴。虽经岁月的蚕食,增添了沧桑的印记,但魅力不改、风采依然,至今仍显得格调自在、意境高远,令人爱不释手。而成就中国家具“永恒的古典之美”的,除了工艺、造型、结构等因素外,当归功于海南黄花梨。正是由于海南黄花梨,造就了中国家具的辉煌巅 峰,为中国古典家具增添了永恒的魅力。而中国古典家具,则为海南黄花梨“著书立说”,让海南黄花梨漂洋过海、名扬天下。
由于海南黄花梨价值不断攀升,市场开采无度,使得海南黄花梨几近绝迹。海南黄花梨素来有着"一寸海南黄花梨一寸金",据《中国树木志》记载,野生海南黄花梨产于海南岛上除万宁、陵水、五指山市以外的各市县,它们一般生长于海拔350米以下的山坡上。名贵的海南黄花梨则主要生长在黎族地区,其中尤以昌江王下地区及保亭的海南黄花梨最为珍贵,10年一开花,60年至100年才能成材。
海南有三宝,黎锦、海瓷、花梨。黎锦是海南的黎族织锦,宋代时就在内陆畅销;海瓷是各时代商船触礁随船藏于深海中价值不菲的瓷器;而花梨则是海南黄花梨,海南独有的自然造物,如今的传奇之木。
如今的海南黄花梨老料更是奇缺,找到一块都不容易。最近不少的爱好者都在投入不少现金来购买,只为收藏,只为心头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