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学历高待遇好”是天经地义的?

虹野:“高学历等于高收入”背后的等级价值逻辑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学历高待遇好”是天经地义的?

文/虹野

近日一女博士在网上自怨自艾,悔不该辞去昔日年薪20万的工作,现在博士再也找不到这么高收入的工作了。这番言论在网上引起不少人的共鸣,又引发了读书是否有用的讨论。

这里不谈论寻求工作的机缘巧合,也不讨论个人能力高低与否,这里只谈高学历一定要高收入背后的价值逻辑。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高学历意味着高能力,高能力意味着高收入。我们很多人都会振振有词的说,博士就应该比硕士待遇好,硕士就应该比本科待遇好,本科就应该比专科待遇好,以此类推,文盲待遇应该是最低的。甚至我们很多人的基本工资里面还有学历工资,确确实实博士的基本工资是最高的。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学历高待遇好是天经地义的,似乎没有什么好争论的。我们国家是对学历最崇拜的国家,我们的家庭对教育投入几乎不遗余力,应该说是对争夺学历的投入不遗余力或许更恰当。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此时大部分人的认知是建立在“高学历一定高收入”这种观念的基础之上的。“高学历一定高收入”观念,是从“高学历→高能力→高贡献→高待遇”这个链条过来的。长期以来,我们省略了中间两个环节,结合我们长期以来的等级制度,目前人们只记得“高学历→高待遇”了。以至于学历代表着高的待遇成为了一种客观现实,所以任何有悖于此的现象,比如高学历找不到高收入的工作,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人们觉得颠覆了自己的认知。

高学历找不到高收入的工作有很多原因,但是我们惊诧“高学历找不到好工作”则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们认为“高学历一定高收入是天经地义的”。

这里,我们很容易忽视“高学历不一定一定有高能力,高能力也不一定能够做出高的贡献”这个客观事实,如果没有高的贡献凭什么拿高的待遇呢?正是我们省略了“按照贡献多少享受待遇”的过程,也就是“按劳分配”的过程,才产生了“高学历一定高收入”是合理的观念。而这个观念和“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如出一辙,只是“天有十日”已经只有一日了,为何还死抱着“人有十等”呢?高学历并不意味着高的等级,最终的收入还是来自于有没有更多的贡献。

只是“高学历等于高收入”的观念深入人心,以至于影响到了我们的工资分配,我们懒于按照实际劳动贡献发放工资,我们喜欢用简单的固化的标签式的身份、资历、等级来进行分配。所以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更喜欢争夺标志身份的那些标签,比如职称、学历等,而不喜欢去按照劳动获取报酬。当标志着高职称、高学历的教授、博士、专家们拿不到高工资而社会好不惊诧时,或许这个等级价值逻辑才会真正破灭。

虹野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