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学习笔记瓜蒂散全蝎散五元散

无汗吐宜防藜蒂,有汗瓜蒂入蝎全,重剂藜豆矾皂胆,痰壅吐以巴矾丸.

【注】痰涎壅盛,无汗表实,用三圣散,即防风,藜芦,瓜蒂吐之.有汗里实,用瓜蒂散,即瓜蒂,赤小豆;或用全蝎散,即瓜蒂散加全蝎吐之,此皆吐之轻剂也.甚则用五元散,乃藜芦,赤小豆,白矾,皂角,胆矾.巴矾丸,即巴豆,枯白矾,吐之.

本章论述的中风都是属于外中,邪气从外界进入束缚体表形成表实证,因此体表无汗。但这不是一般的外感小病,邪气肯定也进入体内了,影响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而生痰,痰涎阻碍在胸膈这个上下交通的要路上,需要首先祛除。病在上当然要用吐法,三圣散出自张从正的《儒门事亲》,瓜蒂和藜芦都是经典的涌吐药物,但这里还加了防风,防风绝对没有催吐的作用,用在这里估计有两个目的,一是体表有邪,用风药可以解表,防风的解表力量是非常弱的,很难发汗。但和催吐剂一起使用就不同了,吐法能够调动气机向上,本身就可能引起汗出,如《伤寒论》第120条:“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所以在涌吐的基础上稍微加的风药就可能解除表邪。用防风的第二个目的是起到打扫战场的作用,吐法祛邪虽然猛烈,但是容易遗留一些残渣,风药则是无孔不入,善于扫除一些细微的邪气,就像一堆垃圾用铁锹铲走以后,还要用笤帚再打扫一遍。

如果痰涎壅盛而有汗,则体表是通畅的,邪气主要在里,就不用走体表的药了。瓜蒂散见于《伤寒论》第166条,治疗胸中有寒实痰饮,原方证并没有动风的表现,所以加入全蝎以后更加切合本证。

风的特性以流动为主,机体离不了风,它的作用表现为气血舒缓流畅的运行,这可以说是正常的风。如果气血流动的不再平稳,出现了波动或涡流,有种种震荡感,这就表现为邪风。再进一步追究邪风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种,即古人说的内风和外风,内风的原因是阴不敛阳,阳气像断了线的风筝飘忽不定,治法在温病学中;外风的原因是外来的风寒等邪气侵犯经脉,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经脉变得不够通畅,里面的气血也就运行的不够平稳,还有一种情况是经脉会收缩变短,经脉像蛇一样,受到袭击会首尾相顾而变化,比如角弓反张就是太阳经受邪后挛缩的表现。对外风的治疗原则当然是以散邪为主,所以很多辛温宣散的药物都被称为风药,而有一类药物祛风更有针对性,因为它们本身就有风象,比如全蝎就是其中之一。

蝎子生活在阴暗的地方,不是在石块下面就是在石缝里面,可见它是以阴为体,从阴中生出。它的尾巴细长,是风之像,比如弦脉属肝主风,也是迢迢而长,《说卦》中说:“巽为木……为长、为高”。因此长为巽风的特点之一,生于阴处而体型细长的蛇蝎蜈蚣都有熄风的作用,甚至鳝鱼也能治口眼歪斜。这些动物并不擅长打洞,但是喜欢钻缝,无孔不入也是符合巽为入的特点。

蝎子的体型是一个长方形的,而突然长出一条很长的尾巴,这也是由阴出阳之像。其实蝎子的体型就像“甲”字,在《汉书·律历志》中对甲的解释是“出甲于甲”,甲通“荚”,表现的是幼芽破荚而出的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说蝎子属木。我们再来看它的尾巴,既不是直的,也不是简单的圆圈型,而是先旋转半圈以后,到了尖端又反着旋转,这和乙字也是非常像的,乙字可以说是先顺时针转了以后,又逆时针的旋转。《汉书》中说乙为“奋轧于乙”,是新生幼芽奋力向上屈曲生长的状态,所以甲和乙,一个为直一个为曲,正好代表了木的曲直之性。如果把蝎子头朝下倒过来看,它的形象简直就像从土地里发出的弯曲生长的树苗,可以说同时具备了甲和乙的特性,因此它应该归属于东方甲乙之木,再加上它色青,也是木的颜色。蝎子的尾巴像竹子、芦苇一样,又是分节的,《说卦》中还记载:“震为雷……为苍莨竹、为萑苇”。可见它又有震像,震虽然为雷,但属于地下的雷,是阳气在下震荡而出的表现,因此同样属于木。

木走到尽头就要生火,这样蝎子的尾巴尖应该是属火的,但只是没有发用的火,因为毒素都在里面藏着。就像手榴弹里面有炸药,这些炸药能爆炸,应该是属火,但不引爆就是只有火体没有火用,只有爆炸才是火性的发用。蝎子蜇人以后引起的红肿就是火性发用了,像手榴弹炸开一样,能不肿痛吗?蛇和蜈蚣也是同样的道理,它们的牙齿有毒都是因为木能生火。

五元散首见于《丹溪心法附余》,叫做五玄散,组成和本方稍有不同,该方用到了绿矾,本方则是用胆矾,并且该方用葱,本方没有。绿矾为硫酸亚铁,现代常用来治疗贫血,由于它对胃肠有刺激作用,所以可引起吐泻。胆矾则不同,它的成分是硫酸铜,能作用于延髓的呕吐中枢,导致反复剧烈的呕吐,可致脱水、和休克,同时损害胃粘膜,可见本方把绿矾改为胆矾以后,催吐作用大大地加强了,因此被叫做重剂。并且原方有葱,葱有解藜芦之毒的作用,本方没有,这也会使呕吐加强。白矾也有催吐作用,但不是专门的催吐剂,《长沙药解》中说:“矾石酸涩燥裂,最收湿气而化瘀腐,善吐下老痰宿饮,缘痰涎凝结,粘滞于上下窍隧之间,牢不可动,矾石收罗而扫荡之,离根失据,藏府不容,高者自吐,低者自下,实非吐下之物也。”既然用到了胆矾,白矾的催吐作用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它在这里的作用主要是收敛,把痰涎收聚在一起,避免呕吐后有所遗留。用皂角是因为它能辛温开通,起到开路先锋的作用。赤小豆经常和催吐剂配伍在一起,以至于有人认为它有酸苦涌泄的的作用,虽然本草记载它味酸,但生活常识告诉我们赤小豆确实不会催吐。《本经》中说赤小豆“主下水肿,排痈肿脓血。”可见它的作用是把无生机的代谢废物和正常的气血分离开,并排泄出去。催吐剂配伍赤小豆以后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软硬兼施,文武并重。用藜芦、胆矾是强制性的排出痰涎,赤小豆则是劝解的方式,古代大军攻城之前,总要有说客先去做一番工作,敌人内部就可能意见分离,下面既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排除异己,又能对正气进行安抚,否则一味地攻伐对机体的伤害较大。

巴矾丸中的巴豆为斩关夺门之将,作用是辛温而散,白矾性味酸涩而寒,虽然只有两味药,也做到了寒热搭配,辛散和酸敛搭配。
(0)

相关推荐

  • 全蝎/蝎子

    ​全蝎 歌诀:全蝎味辛,祛风痰毒,口眼喎斜,风癎发搐. 译注:全蝎味甘辛,性平,有毒.有祛除风痰.止痉挛抽搐的作用,善治中风引起的口眼喎斜.半身不遂.以及小儿惊风.癎症等四肢抽搐.本品还有解疮毒的作用 ...

  • 方剂学涌吐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第二十章 涌吐剂 瓜蒂散 <伤寒论> 瓜蒂散用赤豆研,豆豉煎汁送下安, 痰涎宿食填上脘,逐邪宣壅服之先. 又: 瓜蒂散用赤豆研,散和豉汁不需煎: 逐邪催吐效更速,宿食痰涎一并蠲. [组成] ...

  • 中医催吐法

    催吐法 医药秘方 德源注,人体摄入很多东西遗留胃内,饱饱胀胀,欲吐不吐,或有痰塞或多怪涎,吐法比一切中药都管用. 涌吐之剂(共3方,附2方) 凡是能引邪上越,有催吐作用的方剂,叫做"涌吐之剂 ...

  • 医宗金鉴学习笔记——通关散 开关散 熏鼻法 解语法

    通关散 开关散 熏鼻法 解语法 通关星皂细荷半, 开关乌梅冰片南, 巴油纸皂烟熏鼻, 龟尿舌下 点难言.  [注]通关散, 南星, 皂角, 细辛, 薄荷, 生半夏为末, 吹鼻有嚏可治.开关散乌梅肉,  ...

  • 江海涛:医宗金鉴学习笔记——换骨丹

    中经气实宜换骨, 喎斜瘫痪芷芎防, 冰麝朱香槐苦味, 仙人麻首蔓苍桑.  [注]中经气实, 谓风邪中经之人, 形气实也. 瘫, 左不用也; 痪,右不用也. 换骨丹, 白芷, 川芎, 防风, 冰片, 麝 ...

  • 医宗金鉴学习笔记:三化汤搜风顺气丸

    作者:江海涛 三化气实风中腑,昏冒闭满小承羌.形气俱虚及风燥,搜风顺气自然康. [注]气实风中腑,谓风邪中腑之人,形气实也.昏冒,谓神昏不知人也.闭满,谓二便阻隔腹满胀也.小承羌,谓小承气汤 --- ...

  • 医宗金鉴学习笔记小续命汤——小续命汤

    小续命汤 小续命汤虚经络,八风五痹总能全,麻杏桂芍通营卫,参草归芎气血宣,风淫防风湿淫已,黄芩热淫附子寒,春夏石膏知母入,秋冬桂附倍加添. [注]虚经络,谓风邪中经,中络之人,形气虚也.八风,谓八方之 ...

  • 医宗金鉴学习笔记 大秦艽汤

     大秦艽汤 大秦艽汤虚中络,喎斜偏废减参珍,秦艽生地石膏共,羌独防芷细辛芩. [注]虚中络,谓风邪中络之人,形气虚者也.偏废,谓半身不遂也.减参珍,谓八珍汤减去人参,加入秦艽,生地,石膏,羌活,独活, ...

  • 医宗金鉴学习笔记——乌药顺气散

    乌药顺气散 乌药顺气实中络,喎斜顽麻风注疼,麻黄枳桔乌蚕共,白芷干姜陈草芎. [注]实中络,谓风邪中络之人,形气实者也.喎斜,口眼歪斜也.顽麻,肌肤麻木也.风注疼,风气攻注骨节疼也.是方麻黄,枳壳,桔 ...

  • 医宗金鉴学习笔记熏鼻法 解语法

    熏鼻法 解语法 巴油纸皂烟熏鼻, 龟尿舌下点难言. [注]巴豆油纸卷皂角末, 烧烟熏入鼻内, 人事自省. 取龟尿点在舌下, 言语自易. 熏鼻法 人突然得中风闭证就像一辆汽车被障碍物阻挡不能行驶,用了前 ...

  • 『医宗金鉴』瞳神散大歌

    瞳神散大歌 条文:瞳神散大风轮窄,邪热蒸之风气攻,或因思怒痰寒疟,地黄丸内芍归芎,防已丹柴知二地,丹参独柏味寒茺. 方剂:地黄丸方一名:羌活退翳丸 白芍药(酒炒)一两三钱 当归身(酒炒)五钱 川芎(酒 ...

  • 『医宗金鉴』散翳歌

    散翳歌 条文:散翳形散如鳞点,乍青乍白映瞳中,胞内粟生兼烂痛,金针一拨目光通. 还睛散用人参味,桔梗车前苓细风,后用补肝归木贼,防用熟地芍川芎. 方剂:散翳还睛散方 人参一钱 五味五分 桔梗一钱 车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