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

7月12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文本。
在《规划》明确提出:2035 年,我省将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 义现代化,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严守生态保 护红线,以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为引领、以都市 圈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 推动形成“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 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到2025年,云南省将努力实现“一个全面提速、一个基本形成、四个显著提升”的发展目标,开创全省城镇化发展的新局面。
2025年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取得新成效,努 力实现“一个全面提速、一个基本形成、四个显著提 升”的发展目标。

(云南省城镇空间格局)

一个全面提速:城镇化发展全面提速。城镇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 引力显著增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全面加速, 现有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 城镇,全面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城镇化 率达到 60%,比 2020 年提高 10 个百分点,与全国城 镇化发展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

一个基本形成:“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 化”的空间格局基本形成。滇中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显著增强,滇中城市群集聚全省 60%的城镇人口,68% 的地区生产总值。沿边城镇带加快形成,成为我省面 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前沿和窗口。滇东北开 发加快推进,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生态保护修复排 头兵、开发开放新高地。滇西交通大环线全面建成, 各州市优势互补、联动一体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四个显著提升:

——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镇 全部常住人口,市政基础设施功能显著增强。2000 年 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成,城市更新进入常 态化。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问题基本解决。城市 内涝和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彻底解决城市水源地不足、 14 供水紧张问题。城市文脉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特色 风貌得到充分彰显。绿色城市建设加快推进。

——产业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城市经济蓬勃发展, 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现 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五个万亿八个千亿级产业加快发 展,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 目的地”三张牌优势更加凸显。城镇化和信息化深度 融合,数字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 潜力充分发挥,实现“产、城、人”融合协调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城镇落户限制 全面取消,居住证制度全面落实, “人地钱”挂钩机 制全面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工农 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 乡关系基本形成。居民收入加快增长,工资性收入和 财产性收入比重明显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 2.7:1。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显著扩大,比重达 30%。

——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城市治理系 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 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更加牢固,市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 康素质和法治素养明显提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 理体系基本建立。城市应急能力显著增强,防范化解 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城市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2035年远景目标

到 2035 年,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进入成熟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70%,新型城镇化基本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总体完成,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 化,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移制度全面建立。中等收 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布局合理、功能互补、集约高 效、区域协调的城镇空间格局全面形成。基本建成支 撑全省城镇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城市综合承 载能力显著增强,功能品质更加完善,全面建成配套 完善的市政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城市历史文化、 民族文化、风貌特色充分彰显,宜居、创新、智慧、 绿色、人文、韧性成为城市普遍特征。城市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城市成为现代社会高质 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主要空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 目标基本实现。

空间格局

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

滇中崛起

依托滇中地区交通便利、资源富集、发展基础较 好的优势,充分发挥滇中地区对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核 心带动作用,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 心区、通达南亚东南亚及印度洋的大通道枢纽、我省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以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为引领 

(一)空间范围 

以昆明主城的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 呈贡区、晋宁区为重点,覆盖全市其他地区。

(二)发展定位 

中国春城、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大健康名城、区 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三)发展重点

全面提升昆明城市品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依 托昆明“三山一水”自然地理禀赋,转变“环湖造城、 环湖布局”的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老城焕新、新城崛起、新区发力、城乡融合”的城市空间格局。

加快 推进疏“堵”排“涝” 。

实施畅通工程,加密城市路 网,加强各类交通方式衔接设施建设,打造智慧交通, 逐个解决交通堵点。实施城区内涝治理工程,全面加 强雨洪调蓄设施、排水设施、应急抢险设施建设,逐 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提速城市治“乱” 改“旧” 。

以城中村改造、烂尾楼处置、“三旧”改 造为重点,推动昆明加快城市更新,打造翠湖、东风 广场等一批精品项目,规划实施盘龙江两岸综合整治 和景观提升。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智慧化管理 水平。

大力实施增“绿”保“洁” 。

有机融合兴“水”养“文” 。

增强产业综合实力,新材料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推动大健康产业成为全球品牌。

大力 发展数字产业。

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滇池。

持续改善社会民生。促进教育体育优质均衡。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

改善加强社会保障

二、以都市圈为核心 

(一)空间范围

以昆明中心城区为中心,覆盖晋宁区、滇中新区、 安宁市、嵩明县、富民县、宜良县、寻甸县、石林县、 弥勒市、红塔区、澄江市等区域范围,形成 1 小时通 勤的昆明都市圈。

(二)发展重点

以提升都市圈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目标,以促进 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同城化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健全 同城化发展机制为突破口,推动都市圈内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一体化 发展。打造便捷高效的 1 小时通勤圈。以增强昆明都市 圈基础设施接连性贯通性为重点,织密网络、优化方 式、畅通机制,实现都市圈内所有城市互联互通、1 小时抵昆。

以昆明—石林、安宁—嵩明城际铁路为点,加快推进昆明中心城区连接周边县(市、区)的 城际铁路、城际轨道等交通设施建设,推动轨道交通 “一张网”运营管理。实施“断头路”畅通工程和“瓶 颈路”拓宽工程,加强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有效衔接, 推动城际公路市政化、城际客运公交化,推动昆明主 城高速公路重点收费站外迁。加密城际公交,促进与 市域公交网络快速接驳,加快城市间公交和轨道交通 一卡互通、票制资费标准一致,健全运营补偿和结算 机制,形成快速、便捷、智能的 1 小时通勤圈。

三、推动滇中城市群一体化 

(一)空间范围 

包括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 4 个州(市) 全境及红河州北部的蒙自、个旧、开远、建水、石屏、 弥勒、泸西 7 个县(市)。

(二)发展重点 

充分发挥滇中城市群在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集 聚人口、经济的主体作用,推动滇中城市群基础设施、 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保一体化发展,推进昆 (明)玉(溪)同城化、麒(麟)沾(益)马(龙) 宣(威)、蒙(自)个(旧)开(远)建(水)、楚 (雄)南(华)城镇组团一体化建设,努力把滇中城 市群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 辐射中心核心区、通达南亚东南亚及印度洋的大通道 枢纽、我省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引擎和现代化的生态宜 居城市群。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实施基础设施“双十” 重大工程为引领,加快推进铁路“补网提速”工程、 城际铁路、县域高速“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工程、 运输机场优化布局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造“轨 道上的滇中城市群” 。大力实施“兴水润滇”工程、 多式联运物流网和能源网建设,全面完成滇中引水工 程,提升城市群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现代化服务水平。

沿边开放

依托边境地区内联外通的区位优势,提升沿边地 区开发开放水平,提质沿边地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将沿边地区建设成为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面 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合作的核心纽带和重要支撑。

空间范围

以文山、红河、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 德宏、怒江等 8 个沿边州市州府所在地和 25 个边境县 (市)城,磨憨、孟定、畹町、天保、清水河等 15 个抵边镇为重点的沿边城镇带。

发展重点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边境城镇特色化发展。加快边境小康村建设。构建边境城镇高质量开放合作平台。加强边境立体化防控能力建设。以

滇东北开发

充分发挥滇东北地处滇川黔交界,长江经济带上 游和紧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坚持“共 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 屏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 打通通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省级通道为重点开发滇 东北地区。

空间范围

以昭阳城区(含靖安新区)、鲁甸县城为重点, 覆盖昭通市其他地区。

发展重点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加快滇东北开发开放。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云南旅游文化发展图)
滇西一体化

发挥滇西地区与缅甸接壤、与西藏四川相邻的区 位和自然风光绮丽、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富集的 优势,共建大滇西旅游环线,共筑滇西生态安全屏障, 共创一体化发展新局面,建设成为中国与南亚经济联 系的重要枢纽,与缅甸合作的门户地区。

空间范围 

以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泸水、隆阳、腾冲城 区为重点,覆盖大理州、丽江市、迪庆州、怒江州、 保山市、德宏州其他地区。

发展重点

共建大滇西旅游环线。共筑滇西生态安全屏障。共创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主要任务
加强城市风貌塑造

严格限制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 ,严格限制新建 250 米以上建筑,除昆明市以外,各地原则上不得新 建 100 米以上建筑,确需新建的,应充分论证,并与 城市规模、空间尺度相适宜。中小城市要严格控制新 建超高层建筑,县城新建住宅要以多层为主,6 层及 以下住宅建筑面积占比应不低于 70%,县城新建住宅 最高不超过 18 层。加强自然生态、历史人文、民族文 化、景观敏感等重点地段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加强 历史文化遗存、景观风貌保护,严格管控新建建筑, 不拆除历史建筑、不拆传统民居、不破坏地形地貌、 不砍古木老树。制定全省建筑风貌管控相关技术规范。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镇;

推动人口就地就近实现城镇化;

引导搬迁人口城镇集中安置;

促进城镇创业就业。

■ 来源: 国土空间规划研讨社

■ 编辑: 规划师笔记

(0)

相关推荐